超越网

我站立的地方阅读答案-张国

2020-01-19 18:22超越网

我站立的地方
张国
①现代文明一定是吃尽了苦头,才走到我国西藏边境这个叫“陇”的地方:2018年1月,在爱迪生发明电灯近140年之后,这里的灯丝终于接入了国家电网。
②这是西藏边境最危险的一条边防线。
③从1960年起,一直有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边防队伍在这里驻守。“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刻在军分区大门两侧,门内第一块石头上是5个大字:“站在最前线”。他们的守护范围大都是无人区,有个地名翻译过来叫“魔鬼都不愿去的地方”。这里没有“您已进入中国”的边境警示牌,有的只是脚印。有的路线往返要在野外行进六七天,沿途是峭壁、冰河、雪山和原始森林。山与山之间断了一截,就“抬几根棒棒”搭上梯子,手拉绳索,从空中走过。一条路曾统计出200多处危险路段。峡谷密林间,每个人都熟记一句话:“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
④战士们能说出许多有关道路的深刻回忆,比如大雪封山,一名战友的父亲患病,等到春天冰雪消融,第一辆邮车送来一摞电报,惜字如金的电报概括了发病到病危的全过程,每一封都求他“速归”。除了最后一封,带来的是噩耗。
⑤在超过2000米的海拔落差里爬高伏低,人体受到挑战最多的是肺和脚。肺的体验千篇一律,整个途中都像是快要拉破的风箱,脚感则因人而异。一位首长参加过一次巡逻,返回时发现脚指甲掉了一个。又过了些日子,他告诉别人,十个脚指甲全没了。营长解释,不常走这种路,脚指甲会很快充血、顶起,连续五六天就会脱落,十指连心地疼。
⑥在这里巡逻,负重与路线长度成正比。他们连牙刷都不带,嚼口香糖代替刷牙,“少拿一点是一点”。但人均负重三四十公斤仍属正常。需要架梯通过的路段太多,以至于他们会背上钢梯,拆分后多人携带。必背的还有高压锅、汽油、米……否则体力难以为继。
⑦杨祥国17岁那年从重庆来到这里服役,多年后他因背疼去了医院,发现身高减了1厘米,医生说是由于长期负重造成的脊椎下陷。医生不敢相信他只有34岁,因为这种症状最早会在五六十岁的人身上出现。
⑧恐怖的路段各有各的恐怖:刀背山、刀峰山、老虎嘴、绝望坡,这些非正式的地名出处已不可考。绝望坡最好是埋头去爬,抬头看一眼都会失去勇气。刀背山山脊只有沙发椅那么宽,侧面坡度接近直角,下面照例是深渊。
⑨战士们曾经看过电视剧《冰与火之歌》,剧中的“守夜人”角色,让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冰”,是他们所处那与世隔绝的冰封之地,“火”,则是他们的心。
⑩这是国家无战事但边关有牺牲的年代。六连有据可查被追认为烈士的就有14位。所有烈士中,最年轻的看着像个孩子。
2005年,19岁的古怒摔下了悬崖。是过桥时出了事。那是一处湿气很重的陡壁,木桥和山石上生着青苔,下面看不见底。为防万一,过桥要一个一个来。古怒位于队尾,因此他可以看到聚精会神过桥的战友次仁珠杰所看不到的:山体滑坡的泥石流正从右侧滚来。泥石流并不稀奇。“走着走着,碗大的、锅大的石头就下来了。”营长余刚说,“最好站在原地,看着石头往哪个方向滚。”但这次来不及了,古怒冲过去推开了次仁珠杰,自己却被石头砸了下去。
余刚至今耿耿于怀,他习惯在队末收尾,如果那次他在,走在后面的就不会是古怒。当危险来临,他们宁愿替战友去面对。
杨祥国曾4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救过人13次,也被人救过。战友张威被他救过多次。有一次张威丢了墨镜——这可能导致雪盲症进而遇险,杨祥国与他轮流戴一副墨镜,手拉着手行军。“巡逻路上你把手伸出去,就相当于把生命托付出去了,但每个人都会自觉的把手伸给他人。”杨祥国说,“战友们退役后平时连电话都不常打,但想到彼此时心是暖的,大家曾生死相连过。”
前些年,连里的一个习惯是巡逻前让写遗书。杨祥国忘了写过多少遗书。到后来不知还能写些什么,就照抄过去的,换个日期。他记得别人的一封遗书里只写了5个字:“我一定回来。”
对所有人来说,巡逻之路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莫过于终点,他们所说的“展国旗”——也就是宣示主权的地方。走到那里,再苦再累,腰杆会不自觉地挺到最直,军姿也站得最标准。“展国旗”的时刻,所有人集合,拉开一面国旗,打开摄像机。指挥官向上级报告:“现在是北京时间某年某月某时某分,巡逻分队经过了几天几夜到达指定地域……”那一刻到来时,每个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整理武器装备和着装,他们会拉好拉链,翻出领花,以最佳形象示人。
“展国旗”时,战士们会有身后十几亿双眼睛看着自己的感觉。即使不远处情况不明,气氛十分紧张。“好像整个中国在当我的后盾,我后面有13亿人,有什么可怕的?”
在这样的时刻,指挥官会带头高喊:“我们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每个人都知道,在最好的青春留下之后,自己迟早会向西藏告别。告别之际,他们会与战友相拥,共同唱起《冰与火之歌》。歌声中,他们会忆起巡逻路上的生死相依,忆起“展国旗”时的激动、振奋与骄傲……
(有删改)                                                       
19.阅读开头三个自然段,你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段落内容简要说明探究这个问题的原因。(2分)
问题:       
原因:       
20.这篇纪实文学作品从第四段起,用具体事例反映了边防军人的苦。请你概括其中的三件事。(每件事18字以内)(3分)
  答:                                                             
21.文中提到:《冰与火之歌》的“冰”指战士们所处的冰封之地,“火”是他们的心。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火”的理解。(4分)


答:                                                             
19.示例:
问题:战士们在这条边防线是怎样驻守、巡逻的
原因:这三段具体写了这条边防线险恶的环境。
(共2分。问题1分,原因1分。)
20.①大雪封山延误了一位战士父亲病危的电报。
   ②一位首长巡逻后十个脚指甲全部脱落。
   ③杨国祥由于长期负重造成脊椎下陷。
    (共3分,每件事1分 )         
21.示例:我认为“火”是指边防战士的爱国情怀(忠诚;尽责;奉献)和战友间的情谊。因为在险恶的环境中,为了宣示祖国的主权,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巡逻、驻守,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同时,在巡逻路上,他们把援助的手伸给他人甚至为救战友而牺牲。
(共4分。理解含义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