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玻璃球
[美国]威廉•贝纳德
①在美国艾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名叫米勒斯的菜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米勒斯先生在路边摆了个小菜摊,人们下班的时候路过这里,顺便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那个时候,钱和食品非常匮乏,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十分流行。
②镇上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常到米勒斯先生的菜摊跟前晃悠。当然,他们不想买菜,只是来欣赏一下那些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尽管如此,米勒斯先生也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就像招待每个到这里买菜的大人一样。
③“你好,巴里!今天过得怎么样?”
④“你好,米勒斯先生,我过得不错,谢谢。这些豌豆看起来真新鲜。”
⑤“是的,巴里,你妈妈身体好点没?”
⑥“是的,正在好转。”
⑦“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
⑧“不,先生,我就是看看,这些豌豆真的很不错!”
⑨“你想带点回去吗?”
⑩“不,先生,我没有钱。”
⑪“可以用东西交换啊!你有什么东西跟我换吗?”
⑫“哦--我只有几个刚赢来的玻璃球。”
⑬“是吗?给我看看。”
⑭“给,你看,这个多漂亮。”
⑮“嗯,是这样的。不过这是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⑯“好像有。”
⑰“这样,你把这袋豌豆带回去,下次把那个红色的玻璃球带来。”
⑱“一定,谢谢你,米勒斯先生。”
⑲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她很熟悉这些“交易”,也很理解丈夫的行为。除了巴里,镇上还有两个穷孩子,他们的家里拿不出钱来买菜,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来交换。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自然,A.米勒斯就这样假装和他们为了一个玻璃球进行谈判。就像这次巴里有个蓝色的玻璃球,可米勒斯先生却想要红色的,下次他带红色玻璃球来的时候,米勒斯先生又想要绿色或橘红色的了。当然了,每次打发这个男孩回家的时候,总会让他带上一袋新鲜的蔬菜。
⑳许多年以后,米勒斯先生去世了。镇上的人全都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并且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问。在长长的告别队伍的最前面,站着三个引人注目的年轻男子,一位身着军装,另两位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头戴礼帽,十分体面庄重。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的灵柩钱,年轻人一个一个走上去拥抱她,低声安慰几句。B.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这三个年轻人就是当年和米勒斯先生用玻璃球交换蔬菜的穷孩子。他们告诉米勒斯太太,当年他们是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蔬菜。
㉑现在,米勒斯先生不用再和他们为了玻璃球的颜色和大小讨价还价了,这三个孩子也不用再靠他的救济度日,可他们一生都会记住他。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在他已经失去生命气息的右手里,正握着三颗亮晶晶的红色玻璃球。
(选自《中国学生必读的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⑫段中的破折号表示穷孩子巴里在说话时的停顿,也引出他对米勒斯先生的回答。
B. 第⑲段“面带微笑”,表现出米勒斯太太对丈夫的肯定,见他帮助穷人,感到高兴与自豪。
C. 第⑳段“体面”二字,重在表明三个穷孩子已经生活富裕,不再需要依靠接济度日。
D. 第③到第⑱段的对话描写,表现出米勒斯先生的善良,他对小男孩非常热情与真诚。
12. 阅读小说,以米勒斯先生为主人公,简要概括两个主要情节。
13. 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品味第⑲段A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米勒斯就这样假装和他们为了一个玻璃球进行谈判。
(2)揣摩第⑳段B句加点词,思考为什么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
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
14. 有人说“善良的人,最富有;善意的柔软,最有力量。”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 C
12. (1)米勒斯用喜爱不同颜色的玻璃球为借口,帮助家庭贫困的小男孩;(2)米勒斯去世时,三个曾经受过他帮助的己长大成人的男孩,在葬礼上表达真诚的谢意。
13. (1)“谈判”的本义是指对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会谈;文中是指,米勒斯先生不想给孩子们心理负担,装作喜欢不同颜色的玻璃球,平等自然地和他们讨价还价表现出米勒斯先生对孩子们自尊心的保护,他非常真诚、善良、体贴。
(2)因为米勒斯太太看到被帮助的三个小男孩来参加葬礼,并珍藏着当年的红色玻璃球,明白他们懂得米勒斯先生的苦心和善意,为丈夫的一片苦心被人理解,有了回报而无比欣慰和激动。
14. (1)我对这句话的看法是:乐于助人的人,永远被记忆在人们的心底,也令人无比敬佩,所以是最富有的;而真诚的善良与关怀,能帮助苦难中的人们度过难关,让他们有勇气熬过苦难,给予人们面对生活的勇气。
(2)比如文中米勒斯先生用善意的谎言来暗中帮助穷困的孩子,他虽然在金钱上有损失,但他既维护别人自尊,又实在地帮助他人的行为,永远记在三个男孩及小镇人们的心间,死后人们都格外追念他。
(3)比如生活中相似或相反的事例均可。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文章第20段“体面”二字,写出了三个孩子对米勒斯的敬重,并不能表明三个穷孩子已经生活富裕。从文章中的“这三个孩子也不用再靠他的救济度日”就可以推断出来。故答案为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文章的2~19段叙写米勒斯用喜爱不同颜色的玻璃球为借口,帮助家庭贫困的三个小男孩的故事;文章第20~21段叙写米勒斯去世时,己经长大成人的三个男孩在葬礼上表达真诚的谢意。据此概括作答。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米勒斯就这样假装和他们为了一个玻璃球进行谈判”中的“谈判”是大词小用,本义是指对重大问题进行商讨会谈;文中是指米勒斯先生不想给孩子们心理负担,用喜欢不同颜色的玻璃球作为借口,进行讨价还价,让孩子们有尊严地得到他的帮助,这一词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米勒斯先生对孩子们自尊心的保护,表现了他的真诚和善良的本性。(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中的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一是前面所写到的被帮助的三个小男孩来参加葬礼;第二,从三个男孩“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在他已经失去生命气息的右手里,正握着三颗亮晶晶的红色玻璃球”可知,三个男孩珍藏着当年的红色玻璃球,懂得米勒斯先生的苦心和善意;第三是米勒斯太太为丈夫的一片苦心被人理解,受到了敬重而无比欣慰和激动。所以才“满含热泪”。据此概括作答。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本题作答要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善良的人,最富有;善意的柔软,最有力量”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认知或感悟。文中米勒斯先生用善意的谎言来帮助穷困的孩子,他虽然在金钱上有损失,但他既维护别人自尊,帮助了他人,他的美好的品质永驻人们的心中,死后人们都格外追念他,这正是对“善良的人,最富有;善意的柔软,最有力量”最好诠释。所以,一个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能感动成千上万的人,他将永远被人们记忆和怀念,所以是最富有的,也是最有力量。本题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