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青龙偃月刀》阅读答案与解析-韩少功

2019-08-08 22:38超越网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那叫花子那流浪仔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叫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 “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段写“年轻人发现不能焗油和染发,不能做负离子等,就去了镇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爱传统手艺而一味追求时髦、崇洋媚外的不满。
B. “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等语言反映出何爹思想中的另一面,形象更加丰满鲜活。
C. 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表现何爹剃头的技艺,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
D. 在小说最后一部分里,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目的是侧面表现何爹助人为乐的品质,使何爹形象更加感人。
E. 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赞扬了对传统技艺的态度,也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
5. 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6. 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4. AC
5. ①一些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种坚守和执着。如文中他固守男女之防,不焗油和染发,“师父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等。②剃头技艺精湛娴熟。“青龙偃月刀法”让人叹服,可以从作者对他的刀法描写中看出。③喜爱古典文化。比如敬奉关帝爷和“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④为人重情重义。如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
6. ①进一步塑造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和表现他剃头技艺的精湛,表达了对何爹的敬重之情。②“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现在也离他而去了,表达了对何爹手艺的未来的担忧。③将情节推向高潮的同时深化了主题,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作者无不满之意,也并未认定这些年轻人一味追求时髦、崇洋媚外。C项,“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并未描写青龙偃月刀。故选A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文本内容“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分析,一些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种坚守和执着。结合“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分析可知,剃头技艺精湛娴熟。结合“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分析,喜爱古典文化。结合“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分析可知,为人重情重义。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的作用,明确小说特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结合文本内容“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分析可知,进一步塑造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和表现他剃头技艺的精湛,表达了对何爹的敬重之情。结合上文内容“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分析可知,表达了对何爹手艺的未来的担忧。结合“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分析可知,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