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追赶队伍的小兵阅读答案-王羽

2019-07-18 21:43超越网

追赶队伍的小兵
王羽
①枪声和爆炸声忽然停了,怒吼的北风狂暴地刮过,茫茫林海又发出了山呼海啸的咆哮声,浓浓的硝烟快速消散了。
②抗联官兵陷入绝境——弹尽粮绝。山下的日军计伐队一时不明所以,不敢轻举妄动。战士们趴在白皑皑积雪上,慢慢爬到了连长的周围。连长从怀里取出仅有的两颗手榴弹,低声说:“最后的时刻到了。”战士们谁都不说话,只是悲壮地点了点头。
③突然,一个老战士说:“连长,要起大烟炮了。”连长忙追问:“老程,快看看,得多长时间才能起?”老程非常有把握地说:“一袋烟吧。”连长兴奋地说:“有救了!两人一组,大烟炮一起,立刻向山上跑,只管跳下崖去,一定要想方设法活下去,追上队伍。”
④老程拍拍身边的小战士说:“柱子,咱俩一组,跟紧我。”说着,老程解开腰间的麻绳,将一头递过去,让柱子系在腰上。柱子的脸冻得发青,两手僵硬,好不容易才将麻绳系好。
⑤山下的日军终于反应过来,判断山上的抗联战士没有弹药了,嗷嗷叫着,向山上冲。鬼子离得越来越近了,连长猛地将手榴弹甩下去,战士们用尽力气高喊:“冲啊!杀呀!跟他们拼了!”
⑥爆炸的声音刚刚传来,天就变了,肆虐的北风突然膨胀了无数倍,狂风裹挟着雪粒子,眨眼的工夫,雪粒子抱成了团,变成了一个个雪球,大大小小的雪球旋转着、飞舞着,铺天盖地到处都是,天地之间顷刻变得一片混沌。这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北大烟炮。
⑦山下的日军一片混乱,抗联战士们立刻两人一组,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山顶拼命攀登。柱子人小腿短,力气早已用尽,全凭老程在前面拼命拉,才勉强迈开腿。老程将柱子拉进怀里,凑到柱子的耳旁喊:“要下山了,死命抱紧我。”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接在怀里后,倒退着跳了下去……
⑧肆虐的大烟炮一直到黎明时分才停,不过雪仍然在下。柱子终于清醒了,他努力钻出老程的怀抱,才发现两人已经让厚厚的积雪掩埋了。
⑨柱子轻轻推推老程,见老程毫无声息。柱子心慌起来,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摘下狗皮帽子,将帽子覆盖在老程的脸上,然后慢慢地将两人头部的积雪拍实。柱子将冻僵的两只手焐在老程的脸上,试图让老程在这一丝温暖里缓醒过来。让柱子惊喜的是,老程真的慢慢醒了。
⑩柱子喜极而泣,老程用尽力气,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我,不行了,你,你要,追上,队伍。”冰凉的泪水在柱子脸上流淌,他紧紧地抓住老程的衣襟哽咽着说:“老程叔,你别离开我,我怕。”老程喘息了好一会儿,又艰难地说:“孩儿呀,虽说,你还,不到,十五岁,可你,是抗联战士。”说完,老程不说话了。
⑪老程的脸是安详的,就像睡着了一样,胸口上竟然有一穗黄色的老苞米棒。这是三天前,每个人分到的最后一穗老苞米。正是这穗风干坚硬的老苞米,才让这支抗联小部队完成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
⑫柱子将没有子弹的三八大盖枪从老程的身上轻轻摘下,把老苞米揣进怀里,又将老程的狗皮帽子扶正,然后跪在老程身前。柱子大哭着说:“老程叔,没有你我早就死多少次了,我一定活下去,一定追上队伍!老程叔,我一定多杀敌人,给你们一家人和我爹我娘报仇。
⑬柱子用洁白的雪将老程掩理了,慢慢地向山下走去。沉重的步枪极大地消耗着柱子的体力,柱子一下子倒在厚厚的积雪上。他喘息了好久,连吃了两口雪,掏出苞米棒,将剩下的几粒石子一样硬的苞米粒小心地放进嘴里,柱子舍不得一下子将苞米粒咽下去,他含了很久,才将苞米粒一个一个嚼碎,一点点地咽了下去。然后站起身,继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柱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实现自己在老程叔面前发的誓。
⑭没有风雪的崇山峻岭是寂静的、静止的,只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在顽强地行进。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爬起来。这个小小的身影让寂静的山林有了生气,也有了希望。一望无边的红松树和满世界的皑皑白雪,一起注视着这个追赶队伍的孩子……
(选自2018年第12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点明了故事发生在战场之中,而对北风与林海的咆哮声的描写则为后面“东北大烟炮”的来临做了铺垫。
B. 文中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力地突出了抗联战士在弹尽粮绝之时英勇无比的斗争精神。
C. 柱子与老程叔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最后老程叔为保护柱子付出了生命,体现了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D. 小说通过血战、跳崖、追赶队伍等情节,着重塑造了抗联战士的群体形象,赞扬了他们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8. 小说第⑥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东北大烟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以小战士在白雪中行进这一开放式结尾作结,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7. D   
8. ①画横线的句子是自然环境描写,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力渲染风大、雪猛的氛围、“天地之间倾刻变得一片混沌”。②恶劣的环境是抗联战士们战斗的背景,衬托了抗联战士们英明无畏的斗争精神。③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风大、雪猛的自然环境让山下的日军陷入混乱,给抗联战士们跳崖求生提供了时间。  
9. ①艺术效果上,画面感极强,在广袤的雪域中,一个身形矮小的小战士一心追赶队伍,一大一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这个追赶队伍的孩子”与题目相照应,而省略号意蕴丰富,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②人物形象上,对小战士“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描写,突出了小战士顽强的精神与意志。③情感主题上,小战士的活动让静止的山林产生了动感,使山林富有生机;而红松树与皑皑白雪“注视着”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预示斗争胜利的信念与希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着重塑造了抗联战士的群体形象”分析不当,“血战”“跳崖”两个情节塑造的是抗联战士的群体形象,但“跳崖”后塑造的是老程叔与柱子的形象,并且最后的“追赶队伍”主要是写柱子这个小战士的活动,而不是抗联战士的群体形象。故选D。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1)从修辞运用的效果角度分析,第⑥段划线句子中“突然膨胀了无数倍”“ 铺天盖地到处都是,天地之间顷刻变得一片混沌”这是自然环境描写,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力渲染风大、雪猛的氛围。(2)从烘托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恶劣的环境是抗联战士们战斗的背景,衬托了抗联战士们英明无畏的斗争精神。如“肆虐的大烟炮一直到黎明时分才停”“柱子和老程已经让厚厚的积雪掩埋了”。(3)从推动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这场肆虐的大烟炮下了一夜,风大、雪猛的自然环境让山下的日军陷入混乱,给抗联战士们跳崖求生提供了时间,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结尾语段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本题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结尾语段作用一般有:(1)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卒章显志);(2)呼应开头或题目,使结构严谨完整;(3)深化主旨或升华主题;(4)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首先看结尾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表达方式,结尾段主要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所提供的背景是“广袤的雪域”,而这样的背景之上是“一个身形矮小的小战士”,这个小战士一心追赶队伍,画面与人物,一大一小,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感极强,富有感染力,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来看,最后一句“这个追赶队伍的孩子……”与题目相照应,照应了标题,同时省略号意蕴丰富,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小说的结尾主要对小战士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突出了人物形象,如小战士“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描写,突出了小战士顽强的精神与意志;从主旨的角度来看,小战士的活动让静止的山林产生了动感,使山林富有生机;而红松树与皑皑白雪“注视着”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预示斗争胜利的信念与希望,增强了情感,深化了主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