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捉鳖》阅读答案-朱树元

2019-07-15 22:23超越网

捉鳖
朱树元
纪伟回乡下看望父亲,给父亲捎了两条好烟。父亲说:“这烟老贵了。”
纪伟说:“您只管抽,反正不要我花钱。”
父亲又叨叨起来:“你走到今天不容易,得处处小心哪!”
“我还是那句话,现金购物卡什么的一律谢绝。”纪伟说,“至于收两条烟孝敬您……”
“先不谈这个。”父亲打断纪伟,拿起一根木棍状的工具,“走,咱捉鳖去,捉那只逃跑了的鳖。”
纪伟年纪尚小的时候,屋后的小河里生活着一只小鳖。纪伟瞅见过它,就缠着父亲给他捉。父亲用猪肝钓,鳖就是不咬钩。父亲埋伏在河边,用鱼叉戳,可是鳖迅速下潜,鱼叉仅擦伤了它的背壳。
后来,鳖转移到附近一条宽阔的大河里,把远在鱼叉射程之外的河心作为透气点,平安地生活着,年复一年,长成了老鳖。
父子俩来到了大河边。
纪伟望着水面:“鳖呢?”
父亲说:“别急.它马上就会现身。”
过了 一会儿,河心果然浮出一只如小斗篷般的背壳带有伤痕的老鳖。
“好大的鳖啊。”纪伟说,“可是它离我们有四五十米呢,怎么捉啊?”
父亲没有作答,而是捡起一颗石子,瞄了瞄老鳖。
“别砸。”纪伟说,“会把它吓跑的。”
父亲还是挥动了胳臂。扑通一声,石子落在老鳖附近。
老鳖竟然没有逃跑。
纪伟说:“咦,它咋不跑呢?它咋不怕呢?”
父亲说:“刚开始砸,它跑,砸多了,它就不怕了。”
纪体说:“您总砸它干啥?”
“它个头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我站在岸边时也敢大摇大摆出来透气,好像知道我拿它没辙似的。”父亲说我嫌它碍眼,招我生气,就用石子砸它,想把它赶走。”
“石子没什么威力,伤不了它;石块砖块扔不出那么远,碰不着它。”
纪伟说,“它这是公然向您挑衅呢。”
“但是,我现在有了捉它的办法。”父亲扬了杨手中木棍状的家伙,“用我新制的鳖枪。” 鳖枪长约一米五,最前端有一个小滑轮.后半端有一个绕着鱼线的大轮子。鱼线从大 轮子上引出,顺着木棍,从小滑轮中穿出。鱼线顶端,挂着一个鹌鹑蛋似的铅坠,铅坠和小滑轮之间的鱼线上系着一串带有例刺的鱼钩。
父亲抡起木棍,让铅坠垂在身后,然后瞄好方向,猛地向前挥去。木棍画出一个半圆,甩出了铅坠。铅坠嗖嗖往前飞,越过老鳖上方落在水里。接着,父亲飞速转动大轮子,往回收鱼线,老鳖就被鱼钩钩了个正着。
父亲把老鳖拽上岸,装进网兜。
“您先麻痹它,然后攻其不备。”纪伟感叹道,“这一招真是厉害!”
回家后,父亲进屋取出一盒烟,抽出一支抛向纪伟。纪伟麻利地接住,叼到嘴上。父亲说:“别急,你先看看这烟能不能抽。”
纪伟捏着烟,看到烟卷中装的不像是烟丝,就将它撕开,把里面的东西抽了出来,一看,居然是两张卷着的百元大钞。
“上次你捎回一条烟,里面全是钱。”父亲把手中的烟盒抛向纪伟,“这是其中的一盒,你自己瞧瞧吧。”
纪伟没有接烟,而是惊叫一声,侧身让开,像是躲避来袭的利器。
父亲又把老鳖拎到纪体眼前:“你好好看看它!”
纪伟看到了老鳖的眼睛。老鳖的眼睛亮晶晶的,如一面小小的凸面镜,纪伟从老鳖眼里看到了自己的模样,恍惚中觉得自己被关在一道栅栏里,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父亲拿开老鳖:“现在,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烟里的钱要么退掸,要么汇进廉政账户。”纪纬回过神来,“还有,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不是我的,我绝不能沾手。”
“这就对了。”父亲说,“你一定要清清白白做官,坦坦荡荡做人。”
纪伟认真地说:“我记住您的话了。”
父亲说:“咱怎么处理这只老鳖呢?”
纪伟想了想:“让我把它养起来,让它成为我的镜子,行吗?”
“嗯,这个主意好,我看行。”父亲欣慰地笑了。
(选自2016年第2期《稻河》)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表现反腐倡廉主题的微型小说,父亲通过独特的“捉鳖”方式,提醒、教育了自己的儿子,构思巧妙,主题鲜明,正能量满满。
B. 父亲让儿子看那只鳖,就是要让儿子从鳖的眼睛里“看出”自己如果不能幡然醒悟,迟早有触犯法律的那一天,儿子果然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C. 父亲带儿子捉鳖,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事件,因此,以“捉鳖”为标题,精准概括了这一事件;除此之外,这样命题还能吸引读者,寓托主题。
D. 这只鳖自觉着安全,但是在“父亲”的不断戏弄下渐渐放松了警惕,最终被捉;暗示了一个人面对诱惑如果麻痹大意,最终必将落人法网。
5. 小说中的儿子“纪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分条概括和分析。
6. 小说中,父亲“捉瞥”对儿子的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儿子刚回家,父亲就带着他外出“捉鳖”,你认为父亲的这次活动是时间巧合还是临时起意,抑或事先安排?请结合文中内容 选定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4. B   
5. ①有孝心。每次回家,都给父亲带礼物。尽管他认识糊涂,这些礼物也来路不正,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他的心意。
②廉政观念不强。他也知道不能收受贿赂,但是觉得收两条烟不算什么,没有筑牢思想防线。
③知错能改。经过父亲的教育,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生怕自己走上犯罪道路,决心行动痛改前非。
④性格上有些许任性妄为。小时候非要缠着父亲给他捉鳖;父亲委婉提醒他不要收礼时,他不以为意,都能反映出他性格上的弱点。  
6. 第一种答案:时间巧合。
①父亲未必知道儿子何时到家,儿子也未必告知了自己到家的准确时间,于是儿子回家与父亲要去“捉鳖”时间正好巧合。
②从父亲的一句“先不谈这个”,“走,咱捉鳖去”,再结合文中展现父亲为捉鳖所作的充分准备可知,父亲是急于捉到这只鳖的。
③后文中父亲让儿子看老鳖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为父亲在捉鳖过程中或是捉到老鳖后的猛然感悟,觉得以此来教育儿子或许能收到效果。
④儿子的这句“您先麻痹它,然后攻其不备”,客观上也对父亲的意识起到了促醒的作用。
第二种答案:临时起意。
①人物语言上:父亲的一句“先不谈这个”,明显是打断原有的对话内容,即父子之间的亲情相叙和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引导。
②事件本身看:“捉鳖”并非当务之急,而且这只鳖已经在原地生活了多年,又被父亲屡次戏弄也不逃跑,没有马上去捉的必要性。
③父亲心理推知:儿子收受烟卷却不以为意,父亲眼看苦口婆心没有效果,只得另辟途径以期达到教育儿子的目的。
第三种答案:事先安排。
①父亲已经发现儿子上次带来的烟里全是钞票,认为有必要下次儿子再回来时提醒、教育一下。
②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父亲是了解儿子的性格的,能估计到光凭口头说教恐怕起不到作用,开头部分儿子的不以为意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③父亲说“先不谈这个”、“走,咱捉鳖去”,态度明确,语气坚决,不容商议,也能看出父亲的举动是早有计划。
④儿子如果看到父亲捉鳖方式,或许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如果儿子没有这个悟性,父亲再用这只捉到的鳖明示儿子,后来情节的发展也符合这个逻辑。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B项,“就是要让儿子从鳖的眼睛里“看出”自己如果不能幡然醒悟”表述错误。父亲让儿子看的是鳖,不是鳖的眼睛。因为鳖被捉就足以说明问题。至于儿子看鳖的眼睛,那是从儿子的角度理解父亲的。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给父亲捎了两条好烟”,“上次你捎回一条烟” 每次回家,都给父亲带礼物,可看出纪伟有孝心。“至于收两条烟孝敬您……” 纪伟觉得收两条烟不算什么,可见廉政观念不强。他也知道不能收受贿赂,但是没有筑牢思想防线。“烟里的钱要么退掉,要么汇进廉政账户。”纪纬回过神来,“还有,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不是我的,我绝不能沾手。” 可见他知错能改。经过父亲的教育,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生怕自己走上犯罪道路,决心用行动痛改前非。“纪伟年纪尚小的时候,屋后的小河里生活着一只小鳖。纪伟瞅见过它,就缠着父亲给他捉。”小时候缠着父亲捉鳖;父亲委婉提醒他不要收礼时,他不以为意,都能反映出他性格上的弱点:有些许任性妄为。整合以上分析,得出答案。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多角度分析小说结构及理解材料安排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抑扬等。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选择哪个观点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就行。具体分析时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结合人物语言、行为、动作、心理以及文章主旨等方面分析;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等。比如认为是事先安排。从内容上看,父亲说“先不谈这个”、“走,咱捉鳖去”,态度明确,语气坚决,不容商议,能看出父亲的举动是早有计划;父亲是了解儿子的性格的,小时候缠着父亲捉鳖,现在劝儿子不要收礼时,他不以为意,父亲能估计到光凭口头说教恐怕起不到作用,所以事先想好安排去捉鳖。从情节上看,父亲已经发现儿子上次带来的烟里全是钞票,认为有必要下次儿子再回来时提醒、教育一下;父亲先通过让儿子看自己捉鳖的方式暗示、启示儿子,结果儿子没有这个悟性,父亲再用这只捉到的鳖明示儿子,情节的发展正符合这个逻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