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一个老百姓阅读答案-赵新

2019-05-26 21:03超越网

一个老百姓
赵 新
村里人把在国家机关正式上班的人叫作公家的人。
他就是一个公家的人:他在市政府上班,名张亦然,男性,35岁,举止文雅,是某某局办公室主任。
过了中秋节,张亦然到市郊的S县下乡。办完公事开着车往回走的时候,张亦然看见了大路旁边红了叶子的柿子树。红了叶子的柿子树上挂着密密麻麻的大柿子,那柿子就像灯笼一样,红得耀眼,红得透明,红得热烈。正是傍晚时刻,夕阳西下,山野苍茫,那一棵又一棵的柿子树就是一团团烈火,就是一簇簇落霞。
张亦然心里一兴奋,就把轿车靠路边儿停了下来。
张亦然是个爱吃柿子的人,张亦然的夫人是个非常爱吃柿子的女人,张亦然12岁的女儿是个特别爱吃柿子的孩子。他们一家三口,脾气秉性各不相同,但在喜欢吃柿子这一点上和谐一致。
张亦然下了车,立在田埂上四面看了看,前边的村庄炊烟缕缕,朦朦胧胧,看不见一个人。
张亦然感到很有诗意,也感到很是奇怪:这么繁茂的一大片丰收的柿子树,怎么没有看护人员呢?不怕被谁偷了柿子,不怕被什么糟蹋了东西吗?
张亦然笑了。他想,今天算来着了。
张亦然抬手在树上摘了三个柿子,心里说:“够了,我们家一人一个,拿回去尝尝新鲜。我张亦然是干部是主任,切不可‘人心不足蛇吞象’,摘了一个又一个。树的主人非常辛苦,一年四季披星戴月,忙忙碌碌!”
张亦然走了几步又返了回来,又从树上摘了三个:啊,我反正是来了,反正是摘了,那就好事成双,一个人吃两个吧!
这一次他拔腿要走时,背后响起一声怒喝:“站住!你为什么偷我的柿子?”
张亦然浑身一颤!回头一看,一位老汉从柿子树后面转了出来。老汉中等个头,黑红面孔,身板硬朗,60岁左右。?一片落霞里,手里握着的镰刀寒光闪闪。
张亦然立在那里,低头说:“大叔,您好。我错了,我不该摘您的柿子。”
老汉走到张亦然跟前:“光天化日,你那是摘吗?你重说!”
张亦然血红了一张脸:“老人家,是偷,是偷。”
老汉不依不饶:“你说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呢?无非是拿出一些钱,赔偿人家的损失罢了。张亦然很虔诚地问:“大叔,您说吧,您要多少钱我给您多少钱!”
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一伸手递到了老汉面前。
张亦然想早些回去,他不愿意在这里和一位农民老汉讨价还价,来回纠缠。
老汉斜斜地看了张亦然一眼,说:“你很有钱是不是?你太小看人了,我几个柿子能值那么多钱?你这不是侮辱我吗?”
张亦然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赶紧把那张100的换成50的。
老汉把脚一跺:“多,多,多!”
张亦然迷惑了,说:“大叔,我还急着赶路呢。您老人家高抬贵手吧!”
老汉缓和了口气,很认真地问他:“同志,看你也是一个公家的人,你说这世界上只有钱才能解决问题吗?”
张亦然马上回答:“当然不是。还有政策,还有章程,还有纪律,还有思想觉悟,还有真诚和友谊,还有人格和品质……”
老汉说:“还有教训,还有记性,还有良心!同志,你给我5块钱算了,5块也不少啊!”
张亦然把一张10元的钞票塞到老汉手里,说自己身上再也没有比这小的零钱了。
老汉说:“你一位国家干部,为什么要在野地里摘人家的柿子呢?”
张亦然很难堪,很羞臊。他眨了眨眼睛,低下头回答:“大叔,我老娘已经上了年纪,她非常喜欢吃新鲜柿子,作为她的儿子,我……”
老汉挥了挥手:“明白了,你也是一片孝心啊。同志,我想搭你的车回家,到前边那个村你给我停一下,行吗?”
张亦然拍手欢迎:“大叔,那太好了,您收拾收拾,就来上车吧。”
想了想,张亦然又问了一句话:“老人家,您是村干部吗?”
老汉摇了摇头:“哪呀,我就是一个老百姓,就知道耕种锄耪收获庄稼!”
太阳已经落山了,老汉坐上张亦然的车之前,张亦然足足等了他15分钟。
第二天张亦然上班时突然发现他的车里有个鼓鼓囊囊的书包,书包里塞满了红得透亮的柿子。张亦然倒出来数了数,一共18个。
还倒出来一张10元的钞票。
张亦然沉默了,心里却波涛滚滚。
这柿子是给老娘吃的吗?可老娘远在乡下,有千里之遥。
这柿子不给老娘吃吗?可那话是他亲口说出来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在国家机关正式上班的人叫作公家的人”,表达出百姓对公职人员的尊重,也反映出公职人员在百姓心中的距离感,引人深思。
B.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张亦然偷摘柿子从“一人一个”到“好事成双”的心理变化,揭示出他内心贪欲的膨胀。
C.老汉故意提出要坐张亦然的车回家,在上车之前又让张亦然足足等了他15分钟,为后文老汉留下柿子、退回钱埋下了伏笔。
D.老汉明知张亦然说谎却没有拆穿他,而是送给他18个柿子,提醒他不要忘记孝道,使张亦然受到触动,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8.小说中画线处对柿子树的描写很精彩,请简要赏析。(6分)
9.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张亦然,有人认为是“老汉”,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7.D【解析】“老汉明知张亦然说谎却没有拆穿他”“提醒他不要忘记孝道”不正确,从后文来看,老汉并不知道张亦然是在说谎,而是相信了张亦然的话,认为他孝敬母亲情有可原,所以送给他柿子并退回了钱。
8.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整散结合(或:运用叠音词),具有音韵美。(2分)渲染了柿子丰收的诱人景象,为张亦然偷柿子埋下了伏笔。(2分)暗示柿子树主人培植看护的辛苦和用心,推动了情节语文第2页(共5页)原创精品资源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2的发展。(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张亦然。①张亦然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整篇小说情节紧紧围绕张亦然展开。②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缺乏严格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形象,他熟知政策,了解百姓疾苦,明白道理,但言行不一,缺乏自律意识和担当,欺骗百姓为自己开脱,具有一定代表性。③小说通过张亦然这一形象,提醒政府公职人员应严于自律、防微杜渐、诚信待民,深化了主题。
示例二:老汉。①小说标题是“一个老百姓”,小说中老汉说“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表明小说主人公是“老汉”。②小说突出了老汉的普通劳动者形象。他善良、勤劳、淳朴、自尊、通情达理,是老百姓的代表,富有正能量。③小说通过老汉这一形象,深化了主题。赞扬了以老汉为代表的老百姓身上的传统美德,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民,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
示例三:张亦然和老汉。①小说情节围绕张亦然和老汉二人展开,主要描写了二人之间由偷摘柿子而引起的故事。②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政府公职人员的形象和老汉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两种形象之间形成对比,个性鲜明。③小说通过张亦然和老汉的形象,表达出对缺乏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的批评和对百姓身上传统美德的赞扬之情,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民,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即可。本题可答张亦然是主人公,也可答老汉是主人公,还可答二人都是主人公,注意言之成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