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老牛倌儿阅读答案-刘章

2019-05-13 18:55超越网

老牛倌儿
刘章
(1)老牛倌儿又叫大下巴。他姓吴,他们那辈人中间那个字是“玉”,老牛倌儿名字的第三字,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上点年岁的人知道的也不多,我因在村里管过户籍,还记得,那是个“琢”宇,取玉琢成器之意,很讲究。老牛倌儿应该说是璞玉,究竟琢成器也来,我不敢妄加评断。老牛倌儿是他的一生职务,大下巴则是他的面部特征。如果跟时下一样把名宇和职称连起来,应该是吴玉琢老牛倌儿。
(2)打从我记事起老牛倌就放牛。
(3)听老人说,他的父亲日子过得很不错,他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念书,念到十五六岁,什么《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以及“五经四书”都念过。人说老牛倌儿是喝墨水儿长大的。说他喝墨水不只是读书的意思,他是真喝。据说他是笨而好学,背书背不下,就把砚台里的墨汁喝下。可惜他头大脚轻,干活没力气,书上的字会背不会写,不要说写文书、状纸,写信也不行,只好放牛。实际上他是放了一辈子牛,是从小牛倌儿晋升到老牛倌儿的。按理说小牛倌儿应先升到大牛倌儿,因为他只能放四五头牛,再多了放不过来,追不上,他隔过了这一级。他也从未当过羊倌儿,因为山羊攀岩越岭,他追不上,不能胜任。
(4)他放牛很少上山,都是在河边上、地沿上。他放牛的时候,头戴一顶草帽,身拔椴麻蓑衣、怀抱一根荆木棍(他从不用鞭,他说放牛也是教,老师都是用教棍。他说得对,秦始皇就是老师用荆棍教成器的①),手捧一本书,两只眼睛笑眯眯地从牛背移到书页上,从书页移到牛背上。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
偶尔吆喝一声:“黄黄犍犍子——回回来!”“花花腰腰子……”除此,便是摇头晃脑咕咕哝哝地念书。他口吃,念书不口吃,小时候只觉得他念书的样子很好看,声音也很好听,像唱歌,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直到我读高中暑假回家,才听他咏的是《诗经·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5)那情景我至今还记得,流水溅溅,书生悠悠,群牛吻地,老翁鹤立。
(6)孩子们淘气,有时冷不防去扳他的下巴,他从不用粗话骂人,总说:“咳咳,不不懂懂得仁仁义义礼智信信……”大下巴颤抖着,像小簸箕在扇动。
(7)人都说老牛倌儿仁义。有些放牛放羊的,摘瓜掠枣儿,掰棒子去烧吃,偷老倭瓜,掏瓤子,再装上爬豆成红小豆用篝火烧熟去吃。老牛倌儿不,他不动一瓜一枣儿,闲时还在地边拔拔草,把瓜秧往风凉地方引。有一回,他的牛吃了老刘家的庄稼,他去找人家道歉,进了门笑眉笑眼,下巴抖动着:“大大兄兄弟,牛——大大兄兄弟,牛”主人看他着急,忙说:“大哥,唱。”他悠悠唱道:“牛吃庄稼了……”主人一笑了之。
(8)我在承德高中读书,当时是村里第一个高中生,被村里人看成大秀才。寒暑假回家,老牛倌常在河边拦住我,问字,稀奇古怪,一问一个愣。例如,我们那儿形容跌跟头挨摔是“坡伊呀”,这个字该怎么写?我说可以用两个字拼在一块儿,他摇头,说古书上没这个写法,都是单个字儿。我无可奈何。
(9)有一回他拦住我,让我到承德千万要给他买一部《掏灰耙造反》,我说没有这样一部书,他很伤心,颤抖着大下巴,老泪纵横。我头次见他脸色那么难看,下巴拉得更长了。他说,人们都瞒着他,不帮这个忙。我大惑不解,问被人称为大先生的叔父是怎么回事,叔父说,这个根本没有的书,老牛倌儿托他买半辈子了。
(10)原来老牛倌儿有个侄子死了,他的一个堂弟要娶侄媳为妻,寡妇哭坟的时候,叔公跪在一旁祷告说:“我的大侄子啊,你可别回家欺床啊,你媳妇跟我了。”惹得侄媳大骂一顿。这事传到老牛倌儿耳里,气得发昏,他骂堂弟太不懂仁义礼智信了!有人跟他开玩笑说:“这不新鲜,有一部书专门写这种事叫《掏灰耙造反》。”他便信以为真,惦在心里托人买。
(11)唉,这个老牛倌儿,这个吴玉琢啊!
(12)老牛倌儿死了,他的名字没有死。
(13)谁家要是不想让孩子读书,就说:“不成器的念书也没有用,老牛倌儿念了四书五经,还不是放了一辈子牛!”
(14)谁家想让孩子念书,就说:“念书总比不念书强,看人家老牛倌儿,连吆喝牛也不用脏话,一辈子没动人一瓜一枣儿。”
(15)关于老牛倌儿,有不同的议论,没有共同的结论。
——选自《美文》2017年第9期,有删改)
【注】①赢政幼时的老师,教育认真、要求严格。赢政若不完成功课,就用荆条揍他,后赢政终成大器,成了秦始皇。
10.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书生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悠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2. 文章九、十两段写老牛倌儿买书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13. 请结合全文探究“老牛倌儿死了,他的名字没有死”这句话的意蕴。
【参考答案】
10. (1) 形容老牛倌儿放牛念书时的从容自在。(2) 指老牛倌儿一改先前慌忙结巴,缓慢从容地将“牛吃庄稼了”一句唱了出来。
11. (1) 多角度描写牛倌儿的形象: ①外貌描写,“头戴”“身披”等词句表现牛佰的质朴; ②动作描写, “怀抱”“手捧”等词句表现牛信热爱放牛、热爱读书、热爱教育; ③神态描写,“笑眯眯”“移”等词句生动地刻画出牛倌儿对书的痴迷。 (2) 排比句式:“头戴”四句,构成排比,短促、整齐、有力。 (3)借助注释、评说,表达叙事者的看法: 括号内引用的牛信的说法及泰始皇成器的故事,“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的评说,都表达了叙事者对牛信的肯定。
12. ①既突显了牛倌对“仁义礼智信”的执着追求,也表现出他的单纯。②照应前文“仁义礼智信”的情节,为下文写人们对老牛信的议论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13. ①老牛倌儿虽然死了,但他一直为人们议论者,成为争议人物。 ②老牛倌儿的人生,一直影响着后人,或正面或反面。 ②老牛倌儿在世时恪守“仁义礼智信”的人品,这令后人缅怀。③老牛倌儿先天愚笨,读书不成其功,却深得“仁义礼智信”之要并身体力行,值得后人学习与反思。④对老牛倌的议论不止,意味着当下人们对“仁义礼智信”价值、对教育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这令人深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