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给你的温柔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等。
B. 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 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5. 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6. 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A
第二处: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雪停了,才能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突出人物形象: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留下清晰脚印偷苕片,其本意并不是偷而是借,突出其诚信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6. 示例:
(一)王老汉是主人公。
①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
②主题一一小说的结尾写“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的主题
③情节结构——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
④题目一一“借给借给你的温暖”,“你”应指吴亚龙,借的动作发出者应该是王老汉
(二)吴亚龙是主人公。
①形象一一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着墨不多,但其勤劳憨厚、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
②情节一一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的情节,有吴亚龙与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
③主题—一小说宜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④结构一一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中,B项,“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错误,文中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C项,“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错误,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而是“诚信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D
项,“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错误,小说情节虽有曲折,但真实感人,并不离奇,更未跌宕起伏。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题干中答题关键词“雪”“作用”,答题时,从环境本身、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答题。首先找出两处环境描写,第一处在文章开头,“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环境本身角度: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寒冷的冬夜;情节角度:引出下文:天冷王老汉不敢出门,为下文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作了铺垫。第二处在文章中间“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依据下文“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从情节角度: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提供可能;人物角度: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留下清晰脚印偷苕片,其本意并不是偷而是借,突出其诚信的形象。答题时,不能只罗列专业术语,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 试题分析:题干“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题关键词“王老汉和吴亚龙”“主人公”。这是考查小说主人公。要从人物、情节、主旨等角度判断答题。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答题。答题时,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比如答案中,主旨这个角度,说突出主旨不行,一定要具体点出突出什么主旨。王老汉是主人公体现人性之美的主题,而吴亚龙是主人公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
点睛:判断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主要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有三个角度,首先看对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