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不靠
冯骥才
汪无奇自小跟着爹学手艺,长大随着爹干活。他天生好书画,人有悟性,无师自通。但他不在文人圈里,是好是坏,谁也不知;说好说坏,他也不在意。他有个性,自己随爹造笔卖笔,活得开心,并不求在书画上出人头地。父亲过世之后,他照旧这样干活养家,书画自娱。他挺喜欢这么活着,轻松又自我。
汪无奇造的笔是徽州笔,羊毫、狼毫、兼毫三种。自己写字作画用的却是自制的鸡毫笔。鸡毛是从家里养的公鸡屁股上拔下来的。他画画走石涛八大一路,写字偏爱南北朝的游僧安道一的隶书。人不受拘束,画也随心所欲。
可是他没想到,外边虽然没几个人见过他的字和画,却不少人说他的字和画好,渐渐竟还有奇才怪才鬼才之说。偶然听到了,一笑而已,只当人家拿他打趣。可是他不明白,那些人念叨他干嘛?写写画画,只是为了自己一乐,只要自己高兴就得了。
一个晚上,孟解元领着一位中年人来串门。汪无奇不喜欢和生人交往,因与孟解元熟识,不好谢绝,让进屋来。这位来客是位中年人,说话京腔,文雅和善,不叫人讨厌。孟解元说,这位来客是京城人,会画画,尤精泼墨山水,想叫汪无奇见识一下京城的画艺。孟解元说:“反正他是京城人,天津这边只认得我,再没熟人。明天一早人家就回去了。”
这句话叫汪无奇放下了素常的戒心,领他们去到后院的书斋,铺纸研墨。京都来客一挽袖子,抓一支羊毫大笔,连水带墨挥上去,很快就浓浓淡淡,山重水复,满纸云烟。画得虽不算好,却勾起汪无奇的画兴。画画的人来了画兴,刀枪拦不住。
他待来客画完,把画撤去,为自己铺上一张白宣。他用自造的鸡毫笔来画。鸡毛特别,有细有粗,有软有硬,毛上有油,水墨一抹,异趣横生,处处都有意外,时时闪出灵光。京城来客惊呼:“好一片墨荷,当世的石涛八大!我头一次见用鸡毛扎笔作画,胜过凤羽啊!”
从没人见过汪无奇作画,孟解元也是头一次看,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像是看戏;汪无奇被鼓动得画兴只增不减,浑身发热,脑袋冒汗。他脱掉长衫,一身单裤单褂,信手又画了一幅风竹。京城来客就势说:“用这鸡毫写字如何?怕不如画画好使吧。”汪无奇听了,二话没说,又铺一张纸,换一支两尺多长的粗杆鸡毫大笔蘸了浓墨,写了八个大字:“风生水起,逸兴真情。”
京城来客说:“这几个字——尤其这个‘真’字,放在今天这儿再好没有了!”
汪无奇听了高兴之极,以为遇到知己。谁知这时京城来客忽从怀中摸出一包死重的东西,递给汪无奇。汪无奇不知是嘛意思,京城来客解释说:“这是三根金条,我买下您这两幅画一幅字了。您给我盖上印章吧。”
汪无奇更觉奇怪,心想你没问我卖不卖,怎么就叫我盖图章?他说:“我是卖笔的,从来不卖字画。再说,你干嘛给我这么多钱?”
京城来客说:“你的字画明天会更值钱!老实跟您说,我是在京城琉璃厂开画店的。今儿看到您作画,比听的厉害。我来帮您卖画吧!咱们成交之后,您的画和字只能叫我卖,一幅不能再给旁人,送人字画也得叫我点头才行。等您的画价在京城卖起来,我保您在天津称王!”
孟解元在一旁说:“等您功成名就,我给您研墨!”
谁料汪无奇听了,立时变了一个人。他非但没接过金条,反而像被人羞辱似的,一脸怒气。他扭身把自己刚刚画的画、写的字抓起来,唰唰撕成碎片;又将京城来客那幅泼墨山水塞给孟解元,不再说话,送客出门。那两人出去之后走了半天,仍然一脸惊愕与不解。
从此,汪无奇再不与任何人交往。孟解元把他经过的这怪事到处去说,无人能解。有人骂汪无奇傻蛋,有人骂他天生穷命,到头穷死。
汪无奇的街坊却说,他一如往常,忙时造笔卖笔,闲时耍耍笔墨。各人的快乐,只有自己明白。一次,汪无奇的老婆在邻家打牌,他去找老婆。人问他会不会打牌,他说:“小时候会打,但只打一种牌——十三不靠。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还有东西南北中发白,哪张也不靠着哪张,我只会这一种,也只喜欢这一种。”他还说:“这种牌难打,不靠旁人,全要自摸,这才好玩!”说到这里,他眼睛一亮,似有所得,回家便用鸡毫笔写了“十三不靠”的横幅,挂在书斋迎面墙上,成了他的斋号。
曾有人问他的不靠是哪十三个?他指指横幅左边,有一行指甲大小的字写的边款:
“吾所不靠乃权贵、名人、大户、混混、家产、亲戚、朋友、女人、小恩小惠、坑人骗人、送字迷画、卖字卖画以及拼命是也。”
对于他,最要紧还是最后三样。
这人活到民国十一年才死掉,死前七天,似乎已知自己大限将至,把书斋中所有字画,还有他用了一辈子的鸡毫笔一把火烧掉。
(节选自《俗世奇人全本》,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汪无奇虽作画工具与众不同,但画画仿石涛八大,写字偏爱安道一的隶书,意在说明汪无奇在艺术上是一个追求严谨的人。
B.汪无奇造笔卖笔是本业,书画只为自娱,从没想过要靠写字作画获取利益。他的“十三不靠”表现了淡泊名利、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C.小说结尾写汪无奇死的具体年代和死前烧毁书斋中所有字画和鸡毫笔,既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也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
D.孟解元带京城来客来访时对汪无奇所作的解释,目的是打消汪无奇的顾虑,说明孟解元对汪无奇不喜与生人交往、对生人存有戒心是了解的。
2.小说设计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的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3.对于汪无奇独特、精湛的书画技艺,小说没有用过多笔墨直接表现,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项“意在说明汪无奇在艺术上是一个追求严谨的人”错,根据原文“他画画走石涛八大一路,写字偏爱南北朝的游僧安道一的隶书。人不受拘束,画也随心所欲”,可知画画仿石涛八大,写字爱安道一隶书,应该意在说明他是一个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人。
2.①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汪无奇与孟解元、京城来客在对待书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矛盾导致了汪无奇从此不再与人交往,并引出后面“十三不靠”的情节;
②塑造人物形象:拒绝金条、撕毁书画表现出汪无奇的坚持自我、淡泊名利、不随流俗;
③揭示主旨:这个情节意在通过人物的生命态度来揭示小说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情节方面:文中写道“谁料汪无奇听了,立时变了一个人。他非但没接过金条,反而像被人羞辱似的,一脸怒气……从此,汪无奇再不与任何人交往”,汪无奇与孟解元、京城来客在对待书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矛盾导致了汪无奇从此不再与人交往。后文又写道“说到这里,他眼睛一亮,似有所得,回家便用鸡毫笔写了‘十三不靠’的横幅,挂在书斋迎面墙上,成了他的斋号”,汪无奇写“十三不靠”的情节是受上文事件的影响,所以设计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的作用。
人物方面:“谁料汪无奇听了,立时变了一个人。他非但没接过金条,反而像被人羞辱似的,一脸怒气。他扭身把自己刚刚画的画、写的字抓起来,唰唰撕成碎片;又将京城来客那幅泼墨山水塞给孟解元,不再说话,送客出门”,这段文字刻画了汪无奇拒绝金条、撕毁书画的形象,表现了汪无奇坚持自我、淡泊名利、不随流俗的品质。所以设计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起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旨方面:汪无奇写字作画技艺极高,但是他却拒绝了京城来客的金条,撕碎了画作,认为他们侮辱了自己,表现了汪无奇不以卖字卖画为生,不拼命追求名利的特点,体现了汪无奇的文人风骨,突出了小说赞扬淡泊名利的文人风骨的主题。所以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起到了突出主旨的作用。
3.①通过人物作画的工具。自制鸡毫笔,鸡毛特别,显示书画技艺的独特。
②通过人物作画时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如“浑身发热,脑袋冒汗”,“脱掉长衫”“信手”等,表现出作画时的酣畅自在和游刃有余。
③通过旁人的评价和反应。如不少人说他的字画好,京城来客的“惊呼”和愿出高价收购,孟解元的“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等,侧面表现汪无奇书画技艺的高超。
④以京城来客的“会画画,尤精泼墨山水”能够勾起汪无奇的画兴,侧面衬托汪无奇书画技艺的更为精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根据“自己写字作画用的却是自制的鸡毫笔。鸡毛是从家里养的公鸡屁股上拔下来的”“他用自造的鸡毫笔来画。鸡毛特别,有细有粗,有软有硬,毛上有油,水墨一抹,异趣横生,处处都有意外,时时闪出灵光”,他自制鸡毫笔,鸡毛特别,这是通过对人物作画工具的刻画来展现他书画技艺的独特,属于侧面描写。
根据“汪无奇被鼓动得画兴只增不减,浑身发热,脑袋冒汗。他脱掉长衫,一身单裤单褂,信手又画了一幅风竹”中“浑身发热,脑袋冒汗”,“脱掉长衫”“信手”等,这是对人物作画时的外貌和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他作画时的酣畅自在和游刃有余,属于侧面描写。
根据“外边虽然没几个人见过他的字和画,却不少人说他的字和画好,渐渐竟还有奇才怪才鬼才之说”“从没人见过汪无奇作画,孟解元也是头一次看,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像是看戏”“京城来客说:‘这几个字——尤其这个“真”字,放在今天这儿再好没有了!’”“这是三根金条,我买下您这两幅画一幅字了。您给我盖上印章吧”,不少人说他的字画好,京城来客的“惊呼”和愿出高价收购,孟解元的“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等,这是别人对他的评价,通过旁人的评价和反应来表现汪无奇书画技艺的高超,属于侧面描写。
根据“顿时勾起汪无奇的画兴。画画的人来了画兴,刀枪拦不住”,这是以京城来客的“会画画,尤精泼墨山水”能够勾起汪无奇的画兴,来衬托汪无奇书画技艺的精湛,属于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