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黄莲圣母阅读答案-冯骥才

2022-11-15 15:05超越网

黄莲圣母
冯骥才
①庚子闹义和团时,天津大乱。一群群打河北、山东来的义和团拥入天津,衣服上写着八卦字符,举着各自旗号,佩剑提刀,有的狂喊乱叫,有的阴沉着脸,叫人不寒而栗。入城后先立坛口,竖旗幡,挂红灯。城中百姓马上把大饼、馒头、大葱和香喷喷的油食送来。听说义和团马上就要和租界里的洋人大打一仗;马家口和老龙头那边已经有了火光,义和团正在那边烧洋人的“狗窝”。
②老城里人居十万,义和团一来至少二十万。这些年天津人和洋人打过不少仗,不管打赢打输,从不怵洋人。
③一天傍晚,城中各团都跑到城外,沿着运河两岸,人马整齐列出阵势,一片刀光剑影连同呼呼燃烧的火炬,倒映在河中。可这么大的场面居然听不到半点儿人声,静得出奇,也静得吓人。据说是黄莲圣母带领红灯照的船队由南边开来了,说到就到。
④这些天有关红灯照神兵天降的消息传遍津城。一样揭帖贴满了城里城外:“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踹开紫竹林,大刀砍洋人。”
⑤可是红灯照嘛样,谁也没见过。都说是些大姑娘小媳妇,穿一身红,个个貌美如天仙,手里握着灭洋人的法术。首领黄莲圣母美过天仙,好赛天后宫里的娘娘像;要说她武艺之强和法术之高,各团大师兄都差一大截。
⑥眼瞧着,运河上真的来了一队大船,桅杆上挂满红灯,一直开到贾家胡同停住,红灯照们出舱登岸,个个红裤红袄,背插银刀,一手拿红折扇,一手提红灯笼。
⑦站在岸上的义和团一见红灯照,一齐单手竖立胸前,同时低下头来,不能瞪着眼瞧。黄莲圣母不出舱,不露面,各团大师兄全要进舱拜见。大师兄张德成、曹福田等站成竖排依次入舱,好像进庙拜佛。
⑧这一来,就招得天津人对身世不明的黄莲圣母胡猜乱想。有人说她名叫林黑儿,自小从父学武,随父卖艺,父亲惹了洋人入狱死了,她怀恨报仇。也有人说她根本不是凡人,是王母娘娘附体,能降神火烧掉紫竹林。天津码头人杂嘴杂,有的说她是河东跳大神的巫婆,甚至说她是侯家后妓院里一个挺邪性的土娼。坏话一出来就会占上风。
⑨三天后一早,红灯照忽然全从舱里出来,在岸上列队。刹那间,三千红灯照背插钢刀站成一片,右手提灯,左手执扇。黄莲圣母仍然没露面,由一位头发梳成高髻的“三仙姑”引着排队入城。城中义和团早已分列街道两边,守护着红灯照。红灯照一进城门,便一齐跺脚。数千人跺脚响声震地,尘土遮天,气势压人。这便是红灯照出名的“踩城”;踩城就是压邪气,震洋人。
⑩红灯照先在城里踩了一圈,然后来到教堂前。五百红灯照摆出一个阵势,突然一个四人抬的轿子出现,好赛由天而降,轿子直对教堂,敞开轿帘,瞧不到里边的人,可是人人都知道黄莲圣母就坐在轿子里。不知黄莲圣母在轿子里施了嘛法术,只见站在轿边的三仙姑跑到教堂门前,一脚踹开教堂门,回头大叫一声:“烧!”
五百红灯照上去把手里的红灯一齐扔进去,登时教堂里边轰轰炸响,大火黑烟冲天而起。五百红灯照同时举起左手,朝着大火摇起了手里的小折扇。小扇如有神力,眼看着火势猛起,愈烧愈旺。在众人呐喊助威声中,顷刻教堂烧成了一个黑乎乎的废砖窑,然后稀里哗啦成了一片废墟。
黄莲圣母大显神威的事,传到了总督裕禄的耳朵里。三天后裕禄把黄莲圣母和张德成等师兄请到了总督衙门,共议攻打紫竹林洋人的大事。至于裕禄与圣母怎么见的面,说了嘛话,谁也不知道。只是抬轿子的轿夫听到裕禄问圣母:“洋人会打进天津城吗?”圣母隔着轿帘只说了三个字:“不当紧。”这话好赛没说出嘛,可是细一琢磨,这话却是又大气,又有根儿,拿着天大的事不当事,叫裕禄心里有了底,喜笑颜开,当下送了圣母一大捆黄布做旗子。
黄莲圣母回去就用这捆黄布做了一个特大的幡旗,上缝四个墨色大字:黄莲圣母。幡旗高挂在大船的桅杆上,两边再配上两串红灯笼,威风十足,入夜之后更加耀眼。天津百姓天天晚间跑到贾家胡同口对着这大船摆案烧香,拿她当神仙,求保平安。各种坏话全给一扫而空。
红灯照每隔七天踩城一次,给自己壮势,给义和团师兄们壮威,也给城里百姓壮胆。每踩一次街,天津人觉得浑身的力气和精神都加了一倍。于是踩城改作每隔三天一次,后来干脆就一天一次了。
打仗时,红灯照常常出征,飞天降火,火烧租界。这时候,关于黄莲圣母的说法又多又神,却一直也没人见到她的模样。想想看,一个女子,能带数千女兵,威镇津城,叫一品大臣也弯下腰来,还飞身杀洋人,刀枪中出生入死,能是凡人吗?
庚子之战,义和团败了,红灯照大多不知去向。洋人们闯进天津城,见到穿红衣的女子就开枪,其实红衣女子未必都是红灯照。天津女子素来好穿红衣,这事后二十年,天津城里看不见穿红衣服的女子了。
至于黄莲圣母的下落,据说洋人在三岔河口一带抓到了黄莲圣母和三仙姑,一度关在总督衙门的大牢里,洋人还给她俩拍了照片,后来被作为战利品押到西方展览。
这说法天津人不认。他们说,照片上这两个被俘虏的女子,看上去是普通人家的妇女,肯定是洋人为了炫耀武力,瞎编的。连天津人都没一个见过黄莲圣母,洋人凭嘛说是?这只能说,洋人虽然打赢了,可心里还是怕咱的黄莲圣母。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按时间顺序,以第三人称视角清晰地再现清末天津城的社会现状以及当地百姓的思想状态。
B.文章字里行间虚实相生,既有对历史现象的客观还原,也融入了大量虚幻信息,行文摇曳多姿。
C.小说中的天津市民身上有着鲜明的劣根性,既有人云亦云的盲从,也有盲目迷信圣母的自负。
D.文章叙事中融入不少心理描写,如天津人对黄莲圣母身世的猜想及对洋人所拍圣母照片的推测。
7.文中划横线处关于黄莲圣母率红灯照进津靠岸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挂满红灯”“一直开到”“个个”“一手······一手”等用语,写出了红灯照进津的盛大排场和威武气势。
B.“眼瞧着”“真的”等用语隐含着天津人对红灯照进城的强烈好奇心和期待感,呼应上文人们对红灯照的猜测。
C.“一见”“一齐”表现出气氛的庄重,“单手竖立”“低下头”等动作描写,展现了义和团丝毫不敢僭越的虔诚。
D.师妹黄莲圣母不出舱,而大师兄们排队入舱拜见,侧面突出了圣母武艺之强和法术之高,超过各团大师兄。
8.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黄莲圣母的形象特点。(6分)
9.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画蛇添足,删去更加意味深长。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6分)



6.【D】天津人对洋人所拍圣母照片的推测属于语言描写。
7.【D】突出黄莲圣母地位之高与神秘感。
8.黄莲圣母是一位神秘、爱国、愚昧的红灯照首领形象。
①神秘,天津人都没一个见过黄莲圣母,小说也始终没有对黄莲圣母作正面描写。黄莲圣母的外貌、言行、本领与下落也都是来自于民间的传言。
②爱国,黄莲圣母率领的红灯照频频出征,飞天降火,火烧租界,和其他义和团一起抵御洋人入侵。
③愚昧,宣扬神灵思想,单纯凭借“踩城”等花架式,压邪气,震洋人。
(特点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9.(1)不可删去。
①情节上,文章以“黄莲圣母”为题,讲述了清末被迷信神化的爱国女英雄的故事,最后一段交代了天津人对黄莲圣母结局的评议,不删使情节更加完整。
②人物上,除黄莲圣母,天津人的精神风貌也是本文的表现对象,天津人骨子里难掩民族大义与浩然正气,但也存在着自欺欺人、愚昧落后的特质。最后一段的补充使群体形象更加立体、丰满,黄莲圣母形象更增神秘感。
③主题上,黄莲圣母及红灯照的行为虽然满含着迷信与落后的色彩,但是他们给予天津市民的精神鼓舞是不容置疑的,文章最后一段恰恰凸显出这种精神的感召力,引发读者深思。
④读者层面,天津人对黄莲圣母和红灯照的结局议论纷纷,留下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2)可以删去。
①情节上,本文讲述了清末被迷信神化的爱国女英雄的故事,黄莲圣母和义和团抗击外敌的情节到此已经结束,情节上已圆满,删去最后一段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②人物上,删去更能凸显黄莲圣母和红灯照的悲剧命运,折射出中华民族曾经的悲剧性。
③主题上,删去最后一段更能彰显中华民族顽强抗争的精神,表达作者对民族英雄悲壮故事
的感喟和颂扬。
④读者层面,悲剧的结局和悲剧的人物形象,更能给读者带来震撼力。(观点鲜明,理由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