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
约翰·契弟
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中央火车站。我自纽约州外祖母家前往波士顿附近母亲租下的小别墅,我曾写信给父亲说我将在纽约换车,大约有一个半小时的停留,问他我们是否可以一块儿吃个午餐。他秘书回信说,正午时分他会在车站的询问台前等我,十二点整我见他自人潮中挤了过来。我对他很陌生——三年前母亲跟他离了婚,此后我就不曾与他在一起过——但是我一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父亲,我的血与肉,我的未来与我的末日。我早就知道,长大了我总会跟他差不了多少;我总得在他的界限中规划自己的活动。他是个高大、相貌英俊的男人,能再见到他,我真是无比的高兴。他拍了我后背一下,跟我握了手。
“嗨,查理,”他说,“嗨,孩子。我很想带你到我的俱乐部去,可是那在六十几街,而你要是得赶早班车的话,我看我们只好在这附近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了。”
他的手臂搂住了我,我像母亲嗅玫瑰般地嗅了嗅父亲。那是一股合了威士忌、刮脸后用的香精、鞋油、羊毛与成熟男性特有臭味的味道。我盼望有人看见我们父子在一起。我期望有人能给我们照一张相。我要给我们的相聚留个记录。
我们出了车站,走到巷弄里的一家餐馆。时辰还早,里头没有客人。吧台调酒的正跟一个送货的年轻人吵嘴,厨房门口有个穿红外衣、很老很老的侍者。我们坐下身来,父亲扯着嗓门呼唤侍者。
“伙计!”他又是法文,又是意大利语地吼着,“侍者!酒保!嗨,你!”他的大声喧嚣在空空的餐馆里,显得很格格不入。
“能不能给点儿服务呵!”他嚷道。
“快点,快点!”说着,他拍了拍手掌。这才引起了侍者的注意,他慢吞吞地朝我们餐桌蹭了过来。“你是朝我拍掌的吗?”他问道。
“别急,干嘛火气那么大,冷静点,”父亲说,“如果不过分——如果没有太超越你的职责之外,我们想要两杯马丁尼酒。”
“我不喜欢人家朝我拍掌。”侍者说。
“那我该把我的哨子带来,”父亲说,“我有只哨子只有老伙计的耳朵听得见。好了,把你那个小本子跟小铅笔拿出来,看看这么点儿事弄不弄得清楚:两杯马丁尼。跟我复诵一遍:两杯马丁尼酒。”
“我想你们最好到别家去吧。”侍者沉着地说。
“这,”父亲说,“是我一辈子听到的最了不起的主意了。走,查理,谁稀罕这个鬼地方。”
我随着父亲出了那家餐馆,进入了另一家。这次他没有那么狂嚣了。我们的酒叫来了,他盘问我有关棒球赛的点点滴滴。之后,他用餐刀敲着空酒杯的边缘又嚷了起来:“伙计!侍者!嗨,你,能不能麻烦你再给我们两杯同样的。”
“这孩子几岁了?”侍者问道。
“这,”父亲说,“干你个屁事。”
“对不起,先生,”侍者说,“我不能再卖酒给这个孩子了。”
“喔?这我倒要告诉你个大新闻,”父亲说,“非常有意思的大新闻。你们这儿可不是纽约惟一的餐馆。街口刚开了一家。走吧,查理。”
他付了账,我跟着他走出那家餐馆,又进了另一家。这家的侍者都穿粉红色的上装,像打猎时穿的那种。我们坐定之后,父亲又开始吼了:“猎犬大头目!我们想叫点用马镫型杯子装的饮料。也就是,两杯马丁尼。”
“两杯马丁尼吗?”侍者笑着问道。
“妈的,你早知道我要什么,”父亲火大的说,“我要两杯马丁尼,快点了。伟大的大英帝国好像东西都走了样了。反正我的公爵朋友是这么说的。我们看看英国是怎样调酒的。”
“这里不是英国。”侍者说。
“别跟我斗嘴,”父亲说,“照我说的去做就得了。”
“我只是认为你或许想知道自己置身何处而已。”侍者说。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父亲说,“冒失无礼的庸人。走,查理。”
我们换的第四家是意大利餐馆。
“伙计,”父亲用意大利语说,“劳驾,来两杯美国式的鸡尾酒。烈点,要烈点的。多放点杜松子酒,少加点苦艾酒。”
“我不懂意大利话。”侍者说。
“哼,少来这套,”父亲说,“你懂意大利话,我他妈的也知道你懂。”
他又用意大利话说:“来两杯美国鸡尾酒。马上来!”侍者走开之后去跟大班讲话,大班来到我们桌旁说:“对不起,这张餐桌已经有人订下了。”
“好吧,”父亲说,“给我们换一张吧。”
“所有的桌子都给客人订光了。”大班说。
“我懂了,”父亲说,“你是不要做我们的生意。是不是?好呵,去你的。去你妈的。我们走,查理。”“我得赶车了。”我说。
“对不起,儿子,”父亲说,“我真的很抱歉。”
他的手臂紧紧地搂住了我。
“我送你回车站去。要是有时间我就带你去俱乐部了。”
“没关系的,爸爸。”我说。
“我去给你买份报纸,”他说,“我买份报纸给你在车上看。”
他走到一个书报摊说:“仁慈的先生,能否劳驾赐给我一份你们那种混账、该死、一毛钱的晚报?”报贩不理他,转身瞪视着一本杂志的封面。
“我的请求太过分了吗,仁慈的先生?”父亲说,“请求你卖给我一份你们那种可耻的黄色新闻报,太过分了吗?”
“我得走了,爸爸,”我说,“要来不及了。”
“嘿,等一等嘛,儿子,”他说,“等几秒钟就好。我要逗逗这个家伙。”
“再见,爸爸,”说着,我走下了梯阶,上了火车,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对父亲很陌生,但我马上就认出了他。因为我们血肉相连,我出自本能的对父亲有好感,渴望得到父亲的爱。
B.“秘书回信”、“带你到我的俱乐部去”等细节暗示了父亲的身份,与文中父亲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照,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C.小说中以吃饭为线索,在这过程中,我作为目击者,亲眼看到了父亲的种种言行,与小说开头形成对比,情感由热趋冷。
D.小说的结尾处,父亲又和报贩产生了冲突,“我得走了”既是说火车的时间要到了,又表明我不想再跟父亲相处下去。
8.小说中“我”陪同父亲先后走进四家餐馆,其间表现出父亲什么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的标题是“重逢”,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表明这是一次“诀别”,实为一种矛盾。如何理解本文重逢中的诀别?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7.B.“形成了鲜明对照”,“有很强的讽刺意味”有误,父亲的身份与他的行为之间并不能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也不形成讽刺,可能正是因为父亲身份地位高,才会这么不在意他人的感受。
8.①粗鲁无礼。对餐馆的服务员举止粗鲁,语言粗俗,态度恶劣。②狂嚣傲慢。用法文意大利文点餐,把公爵朋友挂在嘴边,颐指气使不可一世。③不懂得如何关心孩子。希望通过喝酒等成人世界的方式拉近与儿子的关系,却没有真正关心过孩子的生活情况。
9.①重逢是指“我”在父母离异三年之后与父亲再次相见,诀别是指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见。②重逢中儿子对父亲充满希望,对重建父子的感情联系充满期待。但其间父亲的行为粗鲁无礼,傲慢地按自己方式与人相处,又造成我对父亲的情感渐渐疏离,走向诀别。③重逢中的诀别是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的体现,表现了主题,批判了对父亲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傲慢,令人深思父子关系构建的深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