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赵
吴宝华
①古玩街中段有一间小门面,门楣上挂着一块金字匾额,上书隶书“仿古赵”三字,店内装饰古朴雅致,古色古香。店主赵友明50出头,瘦小干练,十指修长,双目有神,日常悠闲地坐在店堂里,照看生意。店里做的是仿制古玩的生意,生意不咸不淡,勉强度日。
②这天,店门前人影一闪,进来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手里抱着一个朱红漆匣子。
③青年走到赵友明面前说:“师傅,请您看看我这个铜鼎,您能仿制吗?”说着,他打开匣子,揭开上面盖着的红绸。
④赵友明眼前一亮,这是一只春秋时期的小铜鼎,存世不多,价格在1000两白银左右。
⑤赵友明不动声色说:“这铜鼎仿制难度很大,至少要一个月以上,还不一定能仿制出来。”
⑥青年从怀中掏出二十两银子,说:“麻烦师傅费点心,这二十两银子作为酬劳,不知愿意一试否?”
⑦赵友明点点头说:“我试一试,一个月后你来取货。”
⑧第二天,赵友明就动手制作模具。他用调制好的陶土,在铜鼎上拓下形状和花纹,再把陶土烧制成模具,然后把家里存着的废铜熔化了,灌入模具,冷却后,取掉模具,一只铜鼎就出现在了眼前。
⑨紧接着,他开始做旧,用调制好的酸液一次次泡铜鼎。二十多天后,铜鼎上出现了铜绿,他仔细观察铜鼎,增减仿制铜鼎铜绿的厚薄、明暗,一个月后,一只仿古铜鼎出现在了眼前,简直可以以假乱真。
⑩青年来取货,见到两只一模一样的铜鼎,啧啧称赞,叹为观止。
⑪赵友明微微一笑,指出真假铜鼎,看青年明白无误了,才让他取走。
⑫过了两个月,赵友明去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爱好收藏古玩,因家底殷实,家里藏品丰富,琳琅满目。朋友知道赵友明痴迷古玩,便领他去收藏室观看鉴赏。
⑬赵友明欣赏朋友的藏品,暗暗点头赞叹,忽然看到博古架上一只铜鼎十分眼熟,他取下一看,分明就是两个月前自己仿制的那只。
⑭朋友见他捧着铜鼎反复看,便得意地说:“怎么样?这铜鼎是我花1000两银子买来的。我在古书中见过,是春秋的铜鼎无疑。”
⑮赵友明笑笑说:“可以借我把玩两天吗?”(小琪的疑问:赵友明借走仿古铜鼎的目的是什么?)
⑯朋友大度地说:“你想玩多久都行,记得还我就行啦。”
⑰赵友明将铜鼎带回店中,他相信那青年尝到甜头,还会来的。
⑱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十天,那青年又抱着红匣子来了,也是掏出二十两银子请赵友明仿制,赵友明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⑲过了一个月,青年来取货,赵友明把两只一模一样的铜鼎交给了他。
⑳次日,赵友明把一只铜鼎送到朋友家里。
㉑过了三天,青年气急败坏地冲进门来,把两只铜鼎摔在地上,大声质问:“你为什么给我两只假铜鼎?我要报官抓你!”
㉒原来,当青年再一次卖鼎时,买家拿放大镜一看,在两只鼎内都看到“仿古赵”三个蝇头小字,明白这是仿品,不值钱。
㉓赵友明不动声色地说:“你不是两次来我店里仿制吗?我当然做了两只仿古铜鼎,这没有错啊!”
㉔青年气势汹汹地说:“我那只真铜鼎呢?”
㉕赵友明笑道:“你不是卖了吗?卖了1000两银子!”随后报出了朋友的名字。
㉖青年一听,知道自己卖假铜鼎的事败露了,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好抱着两只仿古铜鼎灰溜溜地走了。
㉗从此,赵友明仿制古玩时必得在古玩上刻上“仿古赵”三字,以区分真品和赝品,以免别人上当受骗。
㉘他的仿古技艺逐渐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店里的生意也蒸蒸日上。
㉙他去世之后,他的仿品也成了古玩。(小夏的疑问:这么安排结尾有什么用意吗?)
(摘自《小说月报》2021年第6期,有删改)
11.根据小说内容,填补空缺的情节。
12.解答小琪和小夏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
(1)解答小琪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答小夏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中赵友明擅自把客户的真鼎给了朋友的做法违反道德规范吗?小琪和小夏有不同想法,他们就此进行了讨论。你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答
11.①将假鼎卖给了赵友明的朋友;②再次售卖假鼎,被买家识破,向赵友明索要真鼎;③面对质疑,戳破真相。
12. 赵友明笃信青年还会再来找他,他想用自己的方式替朋友把真的铜鼎要回来。 赝品最终竟然能成为古玩,从侧面写出赵友明仿古技艺的高超精湛,也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
13.示例一:我认为没有违反道德规范。青年不讲诚信在前,收了真鼎的钱却不把真鼎给买家。现在赵友明把真鼎还给买家朋友只是物归原主,顺便教训一下青年。
示例二: 我认为违反了道德规范。虽然赵友明的调包行为让付出真鼎价钱的买家朋友最终拿到了真鼎,但擅自调换客户东西的行为本身并不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