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长河
钟求是
父亲丢失记忆大约是从71岁开始的。医生建议他练书法,但他写着写着,就变成只写八个字;昆城城北中心小学。这天回家陪父亲吃饭,父亲认真吃了一口,抬起头说:“谢谢老师。”我以为自己听错,问:“你说什么?”父亲说:“我饿了,谢谢老师给我饭吃。”哦,我明白了,父亲又回到小时候的学堂。
我拣一个周末,独自带着父亲回老家昆城。父亲脑子里贮存的东西渐渐减少,可有的记忆他又使劲护着,譬如昆城。中途在服务区接到我之前拜托的昆城曾总打来的电话,曾总说一切都已准备好。
车子在城北一所小学前停下。我注意到学校已改了名号,叫实验小学。曾总引了大家往校门旁侧走,绕着围墙走了一段路,眼前忽然又多出一个校门——这是新建的砖式校门,造型朴旧端庄,又透着不扎实的虚简,大门上方一行白底黑字:昆城城北中心小学。曾总转过脑袋低声说:“校长给了一张老照片,我仿着做的,短平快项目,多请包涵。”我点点头,眼光已给了旁边的父亲。父亲默默盯着校门,脸上似乎一点点在苏醒。果然,他脸上出现了久违的喜悦。
父亲摸一摸木门,又摸一摸门边的墙砖,然后转过身子说:“校门口每天有卖爆米花和糖人的,今天为什么没有?”曾总抖着机灵抢答:“现在下课了,卖吃的都收摊了。”父亲说:“不对呀,下课了生意才好呢。”曾总连忙说:“对对,不是下课了面是放学了。”父亲点一下头说:“这个时间是放学了,怪不得大门关上啦。”校长在旁边示意,手下的人赶紧把校门推开。父亲脸色一振,大步迈了进去。进门后是学校的操场,自然没了早年的原貌,但父亲此时已进入自己的记忆。他沿着围墙快走数十步,回过身说:“放学了我喜欢爬墙头的,我要爬上去。”众人都有些发愣,把目光投向我。我笑了说:“老爸小时候顽皮呢,能不能借个梯子?”很快,一把轻型的铝梯子在围墙前架好。
父亲看一眼梯子,有些不满意——在他的意念里,自己应该灵活地蹿上围墙。但此时,他只能无奈地被大家扶着一级一级往上走。
父亲在梯子上站定了,伸长脖子向外张望。只过了几秒钟,他脸上便浮满了失望:“没有码头,没有河水,也没有船。”
事后想想,我为父亲做的事可能有些离谱也有些夸张。但不管怎样,这是一份成色挺足的孝心,只要父亲在昆城故地获得一点记忆中的快乐,我便可以自我表扬了。
待第二天醒来,瞥一眼旁床,被子空空瘦瘦的。我起身走到卫生间门口,眼睛扑了个空。
我坐电梯下楼去找厅堂服务生。守着大门的服务生神情有点惺忪。他说:“刚才好像是有一位头发花白身体瘦高的老先生出去了。”顿一顿他又说,“但是我也不能完全确定。”
此刻我内心已有些慌乱。我注意到右边不远处就是公园,那里的石桥隐约可见。
我怔了怔,一个念头已跳将出来:公园连着河水,河水是危险的。我快着脚步往公园奔去。赶到河边,见河边有两个管理员模样的人在着急地说着什么。我心里一慌,赶紧将身子
和耳朵一起凑过去,听见两只嘴巴说的是小游船。他们说本来八条小船的,现在只有七条了。他们说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这些小船一直老老实实待在这里的。他们又说,该不是哪个捣蛋孩子偷走了划着玩吧?得打电话给领导。我插嘴问了一句:“公园的河水不是有长网拦着吗?他们看我一眼,说:“游船项目还没开张呢,哪有什么长网拦着河水。”我说:“这么说小船一直可以划到外边的长河?”他们说:“是呀是呀,我们担心的就是指这个。”对昆城来说,在早年,河上的船是昆城通向外面世界的主要工具。
我站在那里静了几秒钟,一提身子沿着河边小道向前奔去。我不相信父亲有这样的能耐可弄走一条小船,但强烈的预感还是推动着我的身子。我加速了脚步,渐渐跑起来。而我的左方,河边的树向后掠过,将同样后退的河面割成一截一截。
就在我气喘吁吁几乎要转变念头的时候,前方河面上出现了一个浮动物。我用手指刮一下眼皮上的汗水,那个浮动物清晰了,变成了一条小船,船上坐着一个人。我提一口气又跑了数十米,那个坐着的人影终于也变成了父亲。远远望去,此刻的父亲挺直身板端坐着,脸上似乎仍然严肃,两只手却活泼地划着船桨。我举起手臂不停挥动,呼喊着父亲。父亲也许听见了,也许没听见,反正没回应我的呼喊声。小船继续向前划去。
太阳刚刚升起,淡黄的光芒铺在水面上,也照在小船上。父亲的身子在光线中成为晃动的亮点,像是存在,又像是不存在。
栽抻直脖子,想再次发出喊声,但嗓子一哽,眼里反而憋出了泪花。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交代了父亲是失忆症患者,他忘了很多,却始终对自己家乡的小学留有美好的回忆,为下面写父亲回家乡的情节做了铺垫。
B.虽然校门是临时做的,校园也已没了早日的原貌,但父亲仍然以为回到了童年时的学校,因为他此时已进入自己的记忆中。
C.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既便于串联情节,营造情感氛围,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真实亲切。
D.结尾"(我抻直脖子."想喊却喊不出,“眼里反而憋出了泪花”,写出了“我”面对父亲所处险境的深深的担忧和无助。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9.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某种暗示,在后文对这种暗示进行呼应、说明或加深,就是“伏笔式照应”。本文中有哪些伏笔式照应?请简要分析。(6分)
答
7. (3分)D(根据上一段内容,此时应该已没有对父亲所处险境的“深深的担忧和无助”了)
8.(6分)
(1)指眼前所看到的挺直身板端坐着、两只手活泼划桨的父亲的形象。
(2)那个亮点代表了父亲生命的倔强与顽强,这种精神的存在是无形的,所以“像是不存在”。
(3)那亮点代表着“我”的希望的“存在”,也预示着父亲终将离去的“不存在”。
(每点2分)
9.(6分)
(1)小说开头说“我拣一个周末”带着父亲回老家,后面就有父亲到学校后校门口没有看见“卖爆米花和糖人的”情节与之照应。
(2)前面有“我之前拜托的昆城曾总”这个暗示,后面就有“透着不扎实的虚简”的新校门和曾总说校门是“仿着做的,短平快项目”的情节与之照应。
(3)父亲站到梯子上说“没有码头,没有河水,也没有船”,后面就有父亲划着公园里的小船喊庄与之照应。
(每点2分,其他内容如果有道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