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文本一:血灯阅读答案-孙方友

2022-05-11 10:53超越网

文本一:
血灯
孙方友
吴公干是陈州城南小吴庄人,年幼读儒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但因家道贫寒,为让兄长吴公锦进开封武备学堂就读,自动辍学。十四岁投师学铁匠,学得一手好手艺,同时也养成了一种刚强勇敢的性格。他为人正直,主持正义,不随波逐流,敢于扶弱济贫,反对权贵,在陈州城内颇有威信。有一日,清政府地方官吏向铁匠铺勒索捐税,蛮不讲理,公干看不过,挺身而出,与之相争,几遭不幸。气愤之下,投军当兵,去了省城。
那时候,已是1906年的春天。大概就是这年春天,吴公干的胞兄吴公锦被选送到日本东京留学,学习法政。同年,经人介绍加入同盟会。第二年,吴公锦从日本留学回国到开封创办“大河书社”,联络同盟会员及开明人士,积蓄革命力量,为推翻清王朝做准备。吴公干闻讯,弃军投之,在书社做招待。此间,他常与同盟会的领导人张仲瑞、刘积学、杜潜、程克等接触,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他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己任,斗志极高。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河南同盟会积极响应,决定于12月22日夜举义,以放火鸣炮为号,分区出动。公锦公千二兄弟此时更是日夜奔忙,协助总司令联络开封民军和商学各界进步人士,并帮助部署兵力。不想在起义就要爆发之际,义军内巡防营统领柴德贵叛变,突遭汴军包围,起义失败,不少革命者惨遭杀害,吴氏二兄弟双双被捕入狱。
12月23日,敌人开始审讯吴氏弟兄。他们先拉出公干,问他为何要反清复明?吴公干直言不讳,厉声回答:“我为革命而来,无所畏惧,朱元璋的天下,失之胡儿,即不还之朱家,也应还之汉人!”问官要把他推出斩首,他说:“革命党遍天下,杀之难,杀之尽更难!不杀革命党,革命党就不多!革命党不多,革命就不容易成功。革命党的血,就是灌溉自由的肥料!杀,是我求之不得的!”言毕,伸颈大呼:“杀, 杀,杀!”
真可谓无所畏惧了!
敌人需要的是怕死鬼,所以对此恨之入骨,最后想出一条毒计,把吴公锦也拉到刑场,对他们说:“你们兄弟二人,一奶同胞,如果谁先动手把谁杀了,谁就可以活命!”
公锦和公干二人一听此言,禁不住仰天大笑,笑毕,兄弟俩深情地望着。吴公锦说:“兄弟,分别一夜,如别三秋,心想今生今世见不到你了,不想还有如此杀场之缘!”吴公干说:
“哥,你我能有今天,算没白做兄弟一场!兄弟没啥盼,只盼来世你还当我哥!只是有一点,咱俩一死,苦了咱爹咱娘了!二老养儿不容易呀……”
吴公锦叹了一口气,对弟弟说:“那咱就面朝南给爹娘叩几个响头吧!”
言毕,兄弟俩双膝扎地,面朝陈州方向给爹娘“咚咚咚”叩了三个响头。
兄弟俩再相望,都是一脸“红牡丹”。二人相视一笑,站了起来。
哥说:“兄弟, 你动手吧?”
弟说:“哥,你动手吧?”
……敌人当然不允许他们磨磨蹭蹭,端来两盏灯,放在他们面前,先杀吴公锦,鲜血扑灭了一盏灯,再杀吴公干,鲜血扑灭了第二盏灯。兄弟俩的鲜血交叉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很大的红色“十”字架! ……
后来一位颇有名的画家以此景状创作了一幅油画,取名为《血灯》。
(选自孙方友《陈州笔记》)
文本二:
孙方友之所以对小小说锲而不舍,植根于他对小小说深刻的文体意识。他是小小说的觉悟者。他早早地看到了小小说独有的文学功能与不可低估的独立价值。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和方法;一斑窥豹,滴水现太阳,更是文学反映世界的规律和方法。孙方友在小小说中看到了“大”。
小小说聚焦焦点,放大细节,微型可缩微,微型可显微。正如细胞解剖可成人类标本,地方邮票可成世界窗口。因其“寸铁杀人”的功能,小小说向为小说家族中的小精灵,为长、中、短篇所不可代替。如律诗之绝句,亦为文学史之一景观。
就写作艺术而言,小小说更需要作家呕心沥血成为妙手。孙方友清醒地认识到小小说对作家实力、功力的挑战。小小说因其小而无法藏拙,无法兑水,不给粗疏留下空间,因其数量大又必须避免重复。因而不仅选材要刁钻,布局要出人意料,语言要像鸡汤一样有味道,一石三鸟,意趣横生,对细节精雕细刻,以一二动作或片言只语突显人物性格,笔简神肖,即事见人,着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最终在艺术长廊里留下人物的脚步声,让读者难以忘掉。
(孙荪《卷帙浩繁的百姓列传——读孙方友〈小镇人物〉》)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地方官吏向铁匠铺勒索捐税,吴公干挺身相争,这既写出公干为人正直、敢于反对权贵的性格特征,也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黑暗腐朽。
B.吴公干之所以弃军投兄,到“大河书社”做了招待,是因为他受到了兄长革命思想的熏陶,有了明确的革命目的。
C.“革命党的血, 就是灌溉自由的肥料!”吴公干的话掷地有声,既有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大义凛然,又有对革命必将成功的坚定信念。
D.孙方友对小小说这一体裁体悟深刻,清楚地认识到创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无论是选材还是布局都能做到避免重复、精雕细刻。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借鉴我国古代传记、笔记的手法,以简洁语言勾勒出吴公干勤奋好学、刚强勇敢的形象,为人物的命运埋下伏笔。
B.小说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兄弟刑场意外相见,吴公锦谈吐文雅,符合他知识分子的身份,也体现出革命者的精神气质。
C.小说先以大量笔墨平铺叙事,看似散漫,实为蓄势,这样当下文写到兄弟二人被捕、受审、受刑等内容时,情节才更有爆发力。
D.小说夹叙夹议,表意自然,如“真可谓无所畏惧了”一句,言简意赅,高度赞美了吴公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8.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二中评价孙方友的小小说“对细节精雕细刻,以一二动作或片言只语突显人物性格,笔简神肖”。文本一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6.(3分)B(从文中看,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是在他进入书社和同盟会的领导人接触之后的事情,选项中“受到了兄长革命思想的熏陶”于文无据)
7.(3分)D(“小说夹叙夹议”分析错误,仅仅一句话构不成夹叙夹议手法)
8.(4分)(1)照应题目及上文兄弟就义的情节,使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整严谨。(2)表达了人们对兄弟二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赋予“血灯”以“烈士精神不灭”“引导后人前行”等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6 分)(1)“一二动作”示例:①兄弟二人仰天大笑和深情相望的动作,既表现出他们对敌人的蔑视,又表现出兄弟感情的深厚。②兄弟二人双膝扎地、面向陈州叩头、再相望等动作表现出他们深明大义又不忘孝道的思想性格。③兄弟再相望、相视而笑、站起来等动作,一脸“红牡丹”的特写,表现出他们不忘孝道、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等性格。
(2)“片言只语”示例:①吴公干伸颈大呼,“杀,杀,杀!”,表现出他英勇豪放、视死如归的性格。②兄弟二人相互让对方动手的谦让之词,表现出他们重情重义、视死如归等性格。
(本题应分别举出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例子,并正确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每个要点 3分,共 6 分。若该要点只举出例子没有分析则仅得 1 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