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大春小花阅读答案-阎秀丽

2022-04-20 15:28超越网

大春小花
阎秀丽
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
兵站得很直,眼角的余光瞥向了身后的一点灯光,便有一抹微笑在静夜里绽开。他微微仰起头,看着哨所前那棵树。月光斑斑点点地穿过枝桠打在他的身上,也打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哨所呈乳白色,很显眼,它建立在军事禁区内一座三面环海的小岛上,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外界。
哨所很静,静到似乎只能听到小花的呼噜声。
小花睡得很香,大春不睡觉,大春要等兵回来,看到兵,心里才会踏实。有一次兵出去执行任务,等三天后回来的时候,大春就在门口坐着,兵甚至看到了大春眼睛里隐隐的泪痕。
兵第一次看到大春的时候,她正在灌木丛里瑟瑟发抖,一条腿被一根铁丝穿透,上面的血已经凝成了硬痂。兵把她带回了哨所,上药包扎,悉心照料,很快,大春成了兵的影子。
虽然这里一片荒寂,小小的哨所,木木的兵,并且还给她起了那么土的名字,但是大春似乎很喜欢这里。每天都围着哨所跑来跑去,兵望着她宠溺地笑,有时候喊声,“春儿!”
大春便乖乖地跑到兵的跟前,毕竟只有兵才能和她说话。那些树,那些偶尔飞过的鸟儿,只不过是引她一时的雀跃而已。大多的时间里,还是和兵在一起,即使她很不喜欢这个名字。
兵虽然木讷,但是不站岗的时候,也会靠在大春的身上,跟她讲已经听过无数遍的故事。听着听着,大春就忍不住打起了瞌睡,然后不知不觉地靠着兵香甜地睡去。
兵兀自说着,看着天上清冷冷的月光,直至月光在兵的眼里化成万千的星星,点点滴滴在兵的眼里闪烁。
很多时候,兵和大春都是默默无言,他们每天按着既定的路线巡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大春也逐渐习惯了这里所有的一切,直到有一天,小花的突然来临。
小花长得很漂亮,圆圆的眼睛清澈明亮。大春看着兵怀里的小花,心里便有些不悦,哀怨地看着兵。
“往后你就有伴了。”兵笑着对大春说,并且用理解的眼神看了看大春。
大春心里有些不悦,但是没有说出来,只是冲着小花呲了呲牙。
兵便笑,顺手在大春的脑袋上来了个“暴栗”,大春吃痛,有些不情愿地躲了开去。
兵每天早上都要去升旗,大春也会跟着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和平时巡逻的脚步一样。小花不去,小花在睡觉,好像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睡觉。
在晨曦中,兵的姿势很标准,大春的姿势也很标准,没有音乐,兵嘶吼着把国歌唱出来,和着海浪的咆哮。
旗升到旗杆顶端的时候,兵的声音也戛然而止。
海浪冲刷峭壁的声音伴随着猎猎飘舞的红旗,哨所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
大春慢慢地适应了小花的存在,兵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没事就和大春、小花聊天。
“今年是梨果大年,准定是个大丰收,可够累的了。”
“汪,汪汪……”
“爹的老寒腿也不知怎么样了,娘的风湿痛又犯了吧?闺女的个子是不是又长高了不少?”
“喵……”
大春白了一眼兵,兵说的话让她似懂非懂,她毕竟只是一条狗,哪里懂得了那么多!都说猫和狗是冤家,大春可不这么想,小花就是她的亲人,兵也是她的亲人。
兵无可奈何地看了她们俩一眼,上床睡觉,月光明晃晃地笼罩着屋子,很快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兵复员了,走的时候,是趁着小花和大春不在的时候走的,他没敢回头,耳畔隐约听到几声“汪汪……”,还有“喵……”
海面上起了雾,兵的眼睛里也起了雾,湿漉漉的,看不清那座三面环海的哨所。
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
兵站在院子里,女人走到他的身后,给他披上一件外衣,柔声说道:“天凉了。”
“小花睡了?”
“睡了,这孩子,都不认得你了,拿着你的相片对比才肯叫你一声爸爸。”
“春儿,这些年苦了你了!”
女人靠在兵的肩膀上,兵把女人揽在怀里,他轻声地和女人聊着天:
“大春开始不喜欢小花……”
“你讨厌,怎么给狗和猫起了我和闺女同样的名字!”
“哈,这样我就觉得咱们一家人都在一起呢,你不知道,那个大春啊……”
耳畔传来轻微的呼噜声,兵看着怀里已经睡着的女人,笑了笑,抬头看着墨蓝墨蓝的天空。
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
月光下,哨所前,一个笔直的身影,一条狗,还有一只猫。
(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哨所中只有一个兵,但“兵”每天都按既定路线巡逻,每天早上都要去升旗,并且升旗时还唱国歌,这充分体现“兵”忠于职守,热爱祖国。
B.兵“没事就和大春、小花聊天”,聊天的内容涉及年成、爹娘和闺女等,言语之中饱含了对家乡、对亲人浓烈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读之令人动容。
C.听到“兵”给狗和猫起了与自己和闺女同样的名字,女人觉得他“讨厌”,可见女人对“兵”轻贱自己和孩子感到不满,说明女人不够理解“兵”。
D.结尾一段是写“兵”想象自己当初在哨所时的情景呢,还是有了一个新的兵接替了他的岗位呢,小说没有具体交代,这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描述岛上的大春和小花时多运用人格化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心理与情感,从而将这两个小动物刻画得鲜活亲切,情趣盎然。
B.“哨所很静,静到似乎只能听到小花的呼噜声”,句中运用以静衬动的方法,“只能听到小花的呼噜声”说明哨所看似很静实则并不静。
C.小说构思精巧,借助女人和兵的对话交代了兵将哨所里的狗和猫起名为“大春”和“小花”的原因,从而使小说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D.小说语言流畅自然,描写简练传神,景物优美,意境清新,并且多用简短的句式和段落,使得全篇带有几分散文化甚至诗化的韵味。
3、文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人物命名颇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1、C
2、B
3、①通过反复描写清冷、无声的月色,营造出一种澄澈、静谧的氛围,有助于烘托人物美好的形象;②在反复描写中完成了从哨所到家再到哨所的三次时空转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形成反复,相互照应,既使小说结构严谨,也使小说富有诗情画意,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4、①小说中主人公没有具体姓名,只被称为“兵”,这不仅点明其身份,也使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为整个戍边军人群体的象征,从而拓展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②大春、小花既是岛上狗和猫的名字,又是兵的妻子和女儿的名字,这不仅凸显了兵与狗、猫感情深厚,亲如家人,也寄托了他对妻子和女儿的思念,一语双关,十分巧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