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泥土的声音阅读答案-张炜

2022-04-18 11:37超越网

泥土的声音
张炜
陆明今晚稍微有些愤怒——这是他对乡亲们第一次感到愤怒。怎么可以两面都举手,这简直是胡闹了!
台子近前的角落里,有人在动。陆明仔细端详一会儿,才看出有人盘腿坐在黑影里吸烟。是父亲!老础一双混浊的眼睛瞪着儿子,嘴里含混而沙哑地说了声∶"回家呀!"
原来他在这儿等。陆明心里热乎乎的,可看到那只握烟锅的手,又立刻升起一丝气恼。他有些失望地看了父亲一眼。
父亲站起来,咕哝一句∶"回吧。"
月亮很圆,很亮,已经升起很高了。陆明把身上披的衣服穿起来。老纯领着儿子往回走,不说一句话。
穿过场院时,他看到高高的麦草垛前围着一群人,还有些小火头儿一明一灭。那些火头儿是他们叼的烟卷。其中一个孩子正说着顺口溜,旁边的听了直笑,学着他喊一遍∶"……又分地,又分田,一下倒退十几年!""牛站栏,人拉犁,豆大汗珠往下滴!……"
老砘在月光下猫着腰辨认这些孩子,抢上一步,扯掉他们嘴里的烟卷,喝道∶"场上抽烟,烧了草垛,抓你去公安局!再胡念顺口溜儿,我拍你耳瓜子!"他举起那个大巴掌。月光下看去,这个巴掌又大又硬,手指弯弯的,像个铁叉子。孩子中有的"哇"一下哭出来,接着都跑散了……
陆明呆在那儿,身子微微发颤。他盯着父亲,声音有些艰涩∶"这些顺口溜儿,孩子们编不出来……"
"还不是二拙,这个熊东西!"老砷狠狠地骂了一句,接着告诉;
"你当他说什么?那天王树芳到上边开了个会,晚上回来硬是分地,群众不干,他就硬拧。拖拉机卖到南山里去了;牲口也卖!过去种地是机耕、牲口耕,今天都是用镊头刨,用膀子拽绳子犁!群众说∶这不是要退回单干了?王树芳不但不给乡亲们讲清楚,还说;'退回又怎么?找上级!'……,也不怪二抽骂他!"
陆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老砘往前走∶"二拙嘴贱,毛病到死也去不掉!他这张嘴……"
"不能轻看这张嘴,他搅乱了人心……"陆明深望着月光下黄蒙蒙的一片房屋。
老砘不往前走了,两腿像被钉在地皮上。他看着儿子,愤怒地"哼"了一声,吼道∶"是二拙搅乱了人心?是你们,是你们这号乱分乱卖!哼!"
陆明生来第一次这样粗暴地对待父亲,也几乎是吼叫般地说∶
"那你为什么还要举手赞成?!"
"我为什么?我为什么?……哎呀!哎呀!……""老砘"啪"一下扔了烟锅,气得两片嘴唇颤动着说不出话来。他停了一会,拾起烟锅,上前一把攥住陆明的手腕子,发狠地说∶"你这个一乡里的头目,你跟我走!今夜好月亮,你跟我走!……"
夜深下来,每一个窗口的灯火都熄灭了。静静的街巷里,偶尔传来一声小孩子的啼哭。月光下的房屋、小巷都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纱。他们在巷里走着,谁也不说一句话。走着走着,突然老砘站住了,说∶"你看看罢!"
陆明抬起头,不解地望一眼父亲。老砷用烟杆儿向前划一下说∶"你看这幢房子盖得怎样?"
陆明这才注意到∶在一排排低矮的小草房中,矗起着一座高大的新房。啃,这房子盖得真够体面,绰绰五大间,两侧还配有宽敞的耳房;房子后面是一个青砖到顶的平台!再看那做工∶石缝凿得精细……
"谁的新屋?"
"谁盖得起——王树芳的!"老砘握紧了儿子的手腕子,问∶"你看清细了吗?"
"看清细了。"
"再往前走!"老砘扯了一下儿子,又往前走去……前面不远,有一个油得黑亮亮的大板门,板门里面的正屋,是洋式结构的平顶屋,墙皮上的水涮石英石在月光下熠熠生辉。老础说"这是上边另一个头儿,他在咱村里落户。"……
他们最后又转到了那个场院上。老砘从草垛上抽一把麦草坐了,大口地喘息着∶"你问我为什么举手赞成分,就为这!就为这!"
陆明没有说话。
"你看看吧,这么多年了,群众还住小草窝窝屋!有人倒是盖起了高房大屋——他们偷了吗?没有!他们抢了吗?没有!他们见了人说话还笑嘻嘻的——那么东西是哪里来的?还不是从大堆里捣鼓出来的!俗话说'旮旯里做事不怕人,就是瞒不过夜游神!'——大伙儿心里是明镜呀,知道那反正是他们的汗珠子变的!"老砘说得太急促,喘得更厉害了。
陆明没有说话,低头瞅着自己的一双脚。
"也不光头儿!有些人就是懒了,滑了性子,不肯用真力气了。一个锅里舀糊糊,胳膊长的撑死!本分庄稼人凭力气过日子,还不如分开干!让村头儿也土里刨食!我就为这个举手!……"
秋风起了。草垛被吹得喇喇直响。
两颗心被什么东西压着,说不出话。停了不知多长时间,陆明才小心翼翼地问∶"爸,那你为什么又举手反对呀?"
"我不信'分地'就该着这么个分法。你们这号搞法,哼,我害怕!"
老人说着站起来∶"你看看村里那些好地吧!都分给村里头头脑脑的亲戚朋友了。村作坊也分了,等于白送一半,到头来他们再把好处分一些给村头儿!这一来可好了,村头儿更有了钱柜子!一般庄稼人没有办法,只好死抠那点土。你看看我这个腰,再也直不起来了;这双手,没有一根指头握得拢,这生生是累的!集体没有了大机器,眼下农户又买不起,下种、耕地……什么都得我这双手去做呀,当锄头,又当犁子。我活不了多少年了。过去地里引芦青河水的渠道全被各户扒掉了,有的机井一时用不上也填了,人到了什么时候也要吃粮食,天什么时候都有大早!这些有人去管吗?"
陆明站起来,把父亲一双石块般沉重的大手端到眼前。他轻轻地抚摸着这僵硬的、向一边弯扭着的手指,抚摸着那一个个粗大的骨节,一汪泪水在眼眶里旋转起来……
(节选自《泥土的声音》,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明愤怒是因为他认为乡亲们对分田政策不重视,乡亲们应有自己的主见与立场。
B.老砘在回家的路上对儿子发火,是因为他和乡亲们一样,不希望实行分田责任制。
C.顺口溜既点明了当时乡亲们在新政策下的真实生活现状,又使文章富有乡土气息。
D.陆明情绪和神态发生的变化,表现了他对艾子口村土地承包改革的了解不断深入。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王树芳强制分地,面对乡亲疑惑不讲清楚的细节,为后文写老砘指明乡亲反对的原因做了铺垫。
B.在塑造父亲老砘这个人物形象时,文章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使人物性格鲜明。
C."我为什么?我为什么?……哎呀!哎呀!……"此处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写出了老砘对儿子的气愤。
D.小说描写了"村头"的高房大屋,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了村民生活的艰辛,让小说意蕴丰富,主旨突出。
8.文中多处写到月光,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有评论家将张炜称作"大地的守夜人",认为其作品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强烈的道德关怀。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6分)



6.B  B是因为父亲对儿子没有体察实清,不能看到乡亲们苦难的现状而愤怒。)
7.D(此处不是“衬托”是“对比”)
8.(4分)
(1)“月亮很圆,很亮,已经升起很高了。“此处的月亮描写舒缓了小说叙事节奏,自然引出下文。
(2)“墙皮上的水淜石英石在月光下闪闪生辉”,与村里乡亲们的“月光下黄蒙蒙的一片房屋”,形成一种对比,表现出当时村民贫穷、苦难和遭遇不公的生活,引起读者深思。
(每点2分,意对即可。)
9.(6分)
(1)小说以现实社会的责任分田制度作为背景,反映了政策实施中出现的弊端,刻画了农民们真实的生活现状。
(2)以老訰为代表的庄稼入,勤劳、朴实,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耕作,但依旧无法改变不公,依旧贫穷,乡亲们的苦难让读者心生沉痛。
(3)乡亲们的悲凄是由一些为官者的不公造成,陆明作为为官者的代表,倾听、深思直至被触动,说明这些不公及乡亲们的苦难与贫穷一定能够被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