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垄上行阅读答案-徐向林,以“垄上行”为题,分析小说标题的深层意蕴

2022-02-06 21:40超越网

垄上[注]行
徐向林
修堤进行到紧要关头,快要断炊了。供应给修堤民工的野菜粥越来越稀。
“说好了管干饭的,可粮食呢?”有民工责问管粮食的孙排长。
年轻的孙排长还没答上话,又有一个民工跟着起哄:“没得吃,哪有力气修堤。走,不修了!”
也有人替孙排长说话:“乡亲们,新四军帮我们修筑海堤保卫家园,就是饿着肚子,我们也要干下去。”
“要饿肚子你去饿,我可不能饿。”有人撺掇部分民工走下大堤。
下堤时,他们拨开一簇簇高高的茅草,看到几名新四军战士在一口土灶前准备生火做饭。撺掇大伙儿不干的那个民工顿时来了精神,指着新四军战士鼓鼓的粮袋,大声嚷了起来:“你们看,他们的粮袋里倒装满了粮食!”
“刚修堤时,他们还跟我们一个大锅吃饭,现在却跟我们说粮食紧张,把我们甩到一边,自己偷着吃!”民工们愤怒了。
有人要上前翻看新四军战士的粮袋,跟着过来的孙排长抢先拦到前面:“乡亲们再忍一忍,粮食明天一早肯定会运到大堤上。’
“为什么不让我们翻看粮袋,是不是心里有鬼?”还是那个撺掇的民工,他想上前翻看粮袋。孙排长一使眼色,几名战士把粮袋藏到身后,他们用身子挡住民工,不让民工们翻看。
民工们要翻看,战士们不让看,他们现场对峙起来。
对峙中,民工队的崔队长循声赶来。崔队长脾气火暴,当得知原委后,他朝民工们一瞪眼:“你们这是要干啥?人家的私人物品,你们凭什么翻看?”
“他们把粮食藏了起来,我们不想干了。”那个撺掇的民工嘟囔道。
“不干?”崔队长冷笑一声,冲撺掇的民工反问,“刘先旺,你想想,发海啸时,我们哪个人没被冲得倾家荡产?海潮倒灌进来,哪块被海水泡过的盐碱地还能种庄稼?这海堤修起来,我们才能重建家园,你以为这海堤是给谁修的?”
“对,海堤是给我们自己修的。我们继续干。”有民工回应。
“在堤上至少还有稀饭吃,下了海堤,却连稀饭都吃不上。”另一个民工说道。
民工们没人再去理会那个撺掇他们下堤的刘先旺,一个个回到堤上,继续干活儿。
刘先旺磨磨蹭蹭往堤上走的时候,听到崔队长与孙排长的低声对话:“崔队长,谢谢你帮我们解了围。”
“唉,粮食是不多了,堤上有上万的民工,要是没粮吃,闹将起来,可不好收拾。”
“师部已经下了死命令,今晚无论如何也会把捐出的军粮送到堤上来。”
“鬼子封锁了交通线,能送得上来吗?”
“能!我们说到做到!”
对话到这儿告-段落,刘先旺跟着崔队长上了堤,继续挖土抬土去了。
当天夜里,宿在工地草棚的民工们听到远方枪炮声大作,有些民工害怕,崔队长到各个工棚去安抚民工,让他们躲在工棚里,不要随意走动。
上工的民工们看到海堤上多了一座“小山”,刘先旺等人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粮袋堆起来的“小山”。炊事员给大伙几分发的粥稠了许多。刘先旺看见炊事员脸色阴沉,轮到他打粥时,好奇地问:“有粮食了,你脸上咋还挂着霜?”
炊事员也是一名年轻的新四军战士,一听刘先旺的问话,他的眼泪咧地就下来了,指着粮袋说:“孙排长还有几名战士,为了把粮食护送到工地,他们……中弹牺牲了……”
炊事员泣不成声。众人抬头去看那些粮袋,果然,很多粮袋上染着鲜血。
崔队长这时打开了一个从茅草地里找来的粮袋,他用沉痛的声音说:“你们看啦,这就是没粮食时,新四军战士们的口粮。”
大伙儿凑到前面,有人从粮袋里捧出一把黑乎乎像面粉状的“粮食”,放到鼻子前一闻,叫了起来:“这是榆树皮磨的粉,闹饥荒时我也吃过,这东西不好消化,当时就吃得我肚子快胀死了。”
崔队长说:“乡亲们,昨天你们要看的粮袋,就是装的这些,孙排长为了不让大伙儿看着难受,坚决不让大伙儿看……”
“粮食最紧张时,我们修堤的民工还有米粥吃,而新四军战士的粮袋里一粒米都没有,要不是他们不怕牺牲,带领我们修成这道防海大堤,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早被海潮吞没了。”这是事隔多年,我爷爷和我在海堤上说的一番话。
对了,我爷爷就是当年修堤时撺掇民工下堤的那个刘先旺。每到清明,我爷爷就让我推着他的轮椅,到当年他参与修筑的海堤上走一走。他说,当年新四军既要与敌人作战,还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不少战士为修筑海堤牺牲了,他要祭奠他们。
到了海堤上,我爷爷刘先旺面朝大海,喃喃自语,似与长眠在这里的新四军战士们对话。堤外,涛声阵阵,海风猎猎,难以计数的海鸟在海天间飞翔……
【注】垄上:本文中指海堤。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交代背景,写修堤正处于紧要关头,而粮食供应就要断了,为后来民工与新四军矛盾冲突做了铺垫。
B. 民工与新四军对峙,民工队的崔队长脾气火暴,他厉声质问民工,因民工害怕崔队长的火暴脾气,事态暂时平息了。
C. 对于缺粮这件事,很多民工都误解了新四军,他们认为新四军说话不算数,也有一些民工理解新四军的难处。
D. 崔队长说“鬼子封锁了交通线”体现形势的严峻性,孙排长说“能!我们说到做到!”则表现出新四军的决心。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整体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叙事,在故事结尾部分交代主人公是“我”爷爷,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B. 小说的语言既通俗又典雅,如“没得吃”“要饿肚子你去饿”等,很通俗;又如“撺掇”“对峙”等,又很文雅。
C. 小说写刘先旺带领民工起哄,与新四军起了冲突,刻画他鲁莽行事性格,反衬出新四军孙排长的沉着冷静。
D. 结尾处画横线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旷远而意犹未尽的氛围,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8. 小说在后面才交代新四军战士的粮袋里装的是榆树皮磨的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以“垄上行”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深层意蕴。


6. B “因民工害怕崔队长的火暴脾气,事态暂时平息了”错。
7. C “反衬出新四军孙排长的沉着冷静”于文无据。
8. 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制造悬念,引发读者对新四军战士的粮袋装的东西的关注,从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制造矛盾冲突,在一些民工和新四军的冲突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塑造人物形象。新四军战士的形象是通过矛盾冲突的激化,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一点点呈现出来的。  
9. 新四军组织民工重建家园,修建海堤。他们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温暖人民的高尚品格,在“我”爷爷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多年以后,“我”爷爷每年清明都到海堤上行走,缅怀他们,表达对他们的崇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