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人民的生活情绪阅读答案-孙犁

2022-01-02 21:01超越网

人民的生活情绪
孙犁
有一天早晨,我醒来,天已不早了,对间三槐的母亲已经嗡嗡地纺起线来。这时进来一个少妇在洞口喊:“彩绫,彩绫,出来吧,要去推碾子哩。”
她叫了半天,里面才答应了一声,通过那弯弯长长的洞,还是那样娇嫩的声音:“来了。”接着从洞口露出一顶白毡帽,但下面是一张俊秀的少女的脸,花格条布的上衣,跳出来时,脚下却是一双男人的破棉鞋。她坐下,把破棉鞋拉下来,扔在一边,就露出浅蓝色的时样的鞋来,随手又把破毡帽也摘下来,抖一抖墨黑柔软的长头发,站起来,和她嫂子争辩着出去了。
她嫂子说:“人家喊了这么半天,你聋了吗?”
她说:“人家睡着了么。”
嫂子说:“天早亮了,你在里面没听见晨鸡叫吗?”
她说:“你叫还听不见,晨鸡叫就听见了?”姑嫂两个说笑着走远了。
我想,这就是游击区人民生活的情绪,这个少女在生死交关的时候也还顾到在头上罩上一个男人的毡帽,在脚上套上一双男人的棉鞋,来保持身体服装的整洁。
我见过当敌人来了,女人们惊惶的样子,她们像受惊的鸟儿一样向天空突飞。一天,三槐的二嫂子说:“敌人来了,能下洞就下洞,来不及就得飞跑出去,把吃奶的力量拿出来跑到地里去。”
我见过女人这样奔跑,那和任何的赛跑不同,在她们的心里可以叫前面的、后面的、四面八方的敌人的枪弹射死,但她们一定要一直跑出去,在敌人的包围以外,去找生存的天地。
当她们逃到远远的一个沙滩后面,或小丛林里,看着敌人过去了,于是倚在树上,用衣襟擦去脸上的汗,头发上的尘土,定定心,整理整理衣服,就又成群结队欢天喜地地说笑着回来了。
一到家里,大家像没有刚才那一场出生入死的奔跑一样,大家又生活得那样活泼愉快,充满希望,该拿针线的拿起针线来,织布的重新踏上机板,纺线的摇动起纺车。
而跑到地里去的男人们就顺便耕作,到中午才回家吃饭。
没有人谈论今天生活的得失,或是庆幸没死。在他们看来,死就是死了,没死就是活着,活着就是要欢乐的。
假如要研究这种心理,就是他们看得很单纯,而且胜利的信心最坚定。因为接近敌人,他们更把胜利想得最近,知道我们不久就要反攻了,而反攻就是胜利,最好是在今天,在这一个月里,或者就在今年,扫除地面上的一切悲惨痛苦的痕迹,立刻就改变成一个欢乐的新天地。所以胜利在他们眼里距离最近,而那果实也最鲜明最大。也因为离敌人最近,眼看到有些地方被敌人剥夺埋葬了,但六七年来共产党和人民又从敌人手中夺回来,努力创造了新的生活,因而就更珍爱这个新的生活,对它的长成也就寄托更大的希望。对于共产党的每个号召,领导者的每张文告,也就坚信不移,兴奋地去工作着。
由胜利心理所鼓舞,他们的生活情绪,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是这样。村里有一个老泥水匠,每天研究掘洞的办法,他用罗盘、水平器,和他的技术、天才和热情来帮助各村改造洞。一个盲目的从前是算卦的老人,编了许多“劝人方”,劝告大家坚持抗战,他有一首四字歌叫《十大件》,是说在游击区的做人道德的。有一首《地道歌》确像一篇“住洞须知”,真是家传户晓。
最后那一天,我要告别走了,村长和中队长领了全村的男女干部到三槐家里给我送行。游击区老百姓对于抗日干部的热情是无法描写的,他们希望最好和你交成朋友,结为兄弟才满意。
仅仅一个星期,而我坦白地说,并没有能接触广大的实际,我有好几天住在洞里,很少出大门,谈话的也大半是干部。但是我感触了上面记的那些,虽然很少,很简单,想来,仅仅是平原游击区人民生活的一次脉搏的跳动而已。
我感觉到了这脉搏,因此,当我钻在洞里的时间也好,坐在破炕上的时间也好,在菜园里夜晚散步的时间也好,我觉到在洞口外面,院外的街上,平铺的翠绿的田野里,有着伟大、尖锐、光耀、战争的震动和声音,昼夜不息。生活在这里是这样充实和有意义,生活的经线和纬线,是那样复杂、坚韧。生活由战争和大生产运动结合,生活由民主建设和战斗热情结合,生活像一匹由坚强意志和明朗的智慧织造着的布,光彩照人,而且已有七个整年的历史了。
并且在前进的时候,周围有不少内奸特务,受敌人、汉奸、独裁者的指挥,破坏人民创造出来的事业,乱放冷箭。这些事情更激发了人民的智慧和胆量。
有人愿意充实生活,到他们那里去吧。
(节选自《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彩绫出洞时头上罩着男人的毡帽,脚上套着男人的棉鞋,在非常时期也注意自己的形象。
B.敌人来了,来不及下洞的女人们飞跑到地里去,这是危急时刻求得生存的一种方式。
C.游击区的百姓接近敌人,他们对生死看得很单纯,也格外珍惜创造的新生活。
D.游击区的百姓都希望和抗日干部交成朋友,结为兄弟,好让自己的未来有个依靠。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善抓细节。从“姑嫂说笑”这一生活场景入笔,引出“游击区人民生活的情绪”这一话题。
B.文章生活气息浓厚。在躲避敌人扫荡之后,女人们仍能纺线织布,男人们也顺便耕作,富有乡土味。
C.文章文风朴实。再现了作者在游击区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没有刻意的雕琢,也没有特别的情感渲染。
D.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掘洞、战斗、大生产等叙述,表现出游击区人民的智慧和热情,展现了战争年代人民的生活。
8.文中写到老泥水匠和算卦老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有人认为,本文符合小说“三要素一主旨”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


6.D.“好让自己的未来有个依靠”错,游击区百姓的热情源于对抗日干部尊敬和信任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7.C.“也没有特别的情感渲染”错,从文章倒数第三段可以看出,作者用深情的笔墨对游击区百姓的坚强意志、明朗智慧、生活热情进行了讴歌和赞美。
8.①内容上:进一步展示游击区人民受胜利心理鼓舞,兴奋地去工作的生活热情,丰富了文章内容。②主题上:深化主题,在叙事中抒发对游击区人民生活情绪的赞美。③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更具体地展现游击区人民的坚强与智慧,自然引出下文抒情。
9.①本文人物形象鲜明,彩绫姑嫂俩、老泥水匠、算卦老人形象跃然纸上。②姑嫂俩争辩的情节也较完整。③社会环境描写时代感鲜明。讴歌游击区人民生活情绪的主题突出。符合小说“三要素一主旨”的文本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