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轶事
陈振昌
贞观四年,唐太宗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西出长安,策马漫游。目的地咸阳,风光宜人,
不远不近,只40里地。是日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君臣且行且叙,相谈甚欢。渡渭水,过咸阳桥,不觉到了一淙溪流处,但见山水秀美,地势开阔平坦,绿草茵茵,唐太宗勒住马缰,曰:此处风光甚好,不走了,咱们下马围坐,放浪形骸。
唐太宗的思绪,是接续马背上的。前天昨日,他在研读刘邦的《大风歌》,曹操的《短歌行》,思绪沉醉在治国人才上。甫一坐下,就对魏征说,魏爱卿,从前你是太子洗马,人在东宫,尽心所事。此,乃吾所敬重也。朕今日心情极好,真心实意想做个学生,请先生不吝赐教。
魏征见圣上点名,知其所言郑重、真诚,也知其现在所思所虑。乃曰:圣上文韬武略,仍谦和
如此,实是我大唐之幸,百姓之福。臣就不推辞了,赐教不敢,说一故事如何?
唐太宗曰:甚好。
魏征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峭壁,若有所思,就说开了
从前有位国王,听说国中有位农夫极善侍弄林木,就传召令他进宫,委以重任。
国王说,听说你营造林木,极有才艺。寡人皇宫正在兴建,正需要一位高人配合,皇宫虽堂皇,尚需园林扶持。你就统领一班能工巧匠为寡人营造一座天下最美的园林吧,事成以后,重重有赏。
农夫说,为陛下侍弄花木,是在下的荣光。只是在下并不像传说有这般能耐,怕有违圣意。
在下请求:陛下可否在边境南方划过一块山地,让在下试种侍弄?陛下志趣高远,雄心勃勃,无与伦比。此块山地,我必须侍弄成风景卓绝,让万国朝拜,如此之后,再仿照这山色,完善修葺,为陛下宫殿营造更美之园林。陛下以为如何?
好,好。难得你一片忠心。国王大悦。
农夫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下营造期间,请陛下下旨,不许任何人干涉。怎样种植,种植什么,怎样侍弄,权柄全握在鄙人手中。
准!国王说。寡人之万国朝拜园林,岂容他人言说。你多虑了。
谢过国王,农夫就领旨而归。
农夫规划山头,精选树种。以红木、檀木、梨花等栋梁之材为主。也植各式各样,凡能适应这方山水者,都种植上了。
奇怪的是,农夫在每一棵树生长到一定高度时,都不让它们顺势往上直长,都把树的主干扭成弯曲状,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介乎左右,待到成林时,成了一片歪脖子树园林,怪林。农夫也有意让个别树木任其汪洋恣肆,直直地往上长,长得高大葳蕤。然,密的是歪,疏的是直,不注意者还看不见。
十年后,怪林开放。独特的、人无我有的就是最好。鹤立鸡群不是鹤怎么美,而是鸡以群
居,以多胜寡,自诩咯咯,以丑为美。一开放就游人如过江之鲫,赞不绝口。很快,外国游人来了,也赞不绝口,这园林就真引来万国朝拜。
国王大喜过望,御驾亲游。开始也神采奕奕,兴趣盎然。游着游着,就眉头紧蹙,怒从心起。但碍于大批大臣幕僚随从左右,不便发作,只得暂且隐忍。
回到宫里,皇上雷霆大作,骂了一通泄愤,密令刑部将农夫捉拿,还要将其碎尸万段。然则农夫早有准备,怪林就在边境处,他不费力就逃到他国去了。
唐太宗听罢故事,思忖一会,道:故事甚好。房玄龄杜如晦也点头称许。
唐太宗说,此农夫非真农夫,聪慧过人,国之良才也。用心殷切,借歪脖子树说权势,树者,喻人也。所以歪,是压制生成,并非自然;而自然者,直直向上,高大葳蕤。歪脖子成林,看是好看了,可中看不中用,尽废材也。农夫用心良苦,借歪林规劝国王。倘若国亦如此,强制压抑,以暴扭曲,人才俱歪才奴才矣!国将不国,又何来万国朝拜?如我是国王,不仅不杀农夫,还要像欣赏魏爱卿一样,以为国家之重臣,与尔等并为谏议大夫。众爱卿以为如何?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齐曰:皇上英明,言简意赅就把故事剖析透彻。
此刻房玄龄眼尖,见溪流上岸,有两壁巨石夹一枣树生长,枣树就成歪脖子树了,便指着打趣说,魏大夫好捷才,适才的故事,怕是以此即兴编就的吧?
魏征含笑,不置可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18期,略有修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从唐太宗与魏征等辅臣出游写起,用“天高气爽,云淡风轻”的景物描写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B.小说运用插叙手法,让魏征讲述一个农夫为国王种树的故事,赢得唐太宗与房玄龄杜如晦的一致称赞。
C.魏征在讲故事之前对唐太宗极力夸赞一番,主要是为了暗示唐太宗做一位尊重人才受百姓拥戴的明君。
D.唐太宗说“此农夫非真农夫,聪慧过人,国之良才也”,这个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的聪慧和对人才的关注。
8.文中的唐太宗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房玄龄说农夫种树的故事是魏征“即兴编就”的。你是否赞同房玄龄的观点?(6分)
答
7.B(魏征讲述的是他即兴编就的寓言故事,是小说中的对话描写,不属于“插叙”手法。)
8.示例:平易近人。他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策马漫游,下马围坐,放浪形骸,相谈甚欢,不受朝纲拘束,没有君臣之礼。心系国家。他研读刘邦的《大风歌》、曹操的《短歌行》,“思绪沉醉在治国人才上”。聪慧开明,爱才惜才。他听了魏征所讲故事后能及时领悟、深刻剖析,并表示不但不会给那个“农夫”治罪,反而会聘其为谏议大夫,让其做国之重臣。(大意如此,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
9.示例(1):赞同“即兴编就”说。理由如下:小说前面有铺垫。“魏征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峭壁,若有所思”,可见魏征所讲故事是从峭壁所见获得灵感(启发)的。小说后面有照应。“房玄龄眼尖,见溪流上岸……枣树就成歪脖子树了”,“歪脖子树”与故事中的“歪林”“废材”正好呼应。魏征自己有默认。当房玄龄夸赞魏征“好捷才”时,魏征“含笑,不置可否”,并没有否认。
示例(2):不同意“即兴编就”说。理由如下:魏征以前在东宫担任太子洗马时就能够尽心尽职,对治理国家、选任人才等问题早有过深度思考。唐太宗点名要魏征“赐教”时,魏征自然明白圣上当时“所思所虑”在于治理国家、渴求人才。魏征讽谏唐太宗的故事很多,“农夫种树”的故事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一个寓言而已。(能自圆其说即可。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