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榨油蔡阅读答案

2021-10-08 21:12超越网

榨油蔡
蔡记榨坊在蒿子口场的短颈项巷东南头与河街的拐角处。一坊拥有两街的门面。单凭这地理位置的优势,就可见这个榨油坊老板的精明之处。
蔡记榨坊有三间门面,虽然宽敞,还是被装菜籽、囤芝麻、储棉籽的黄桶、圈席、囤子占满了屋子,这些大仓小囤甚至高出人头许多。前来打油的人,感受到的是在蔡记榨坊车个身都难,体会到的是蔡记榨坊的生意好生红火。
蔡记榨坊的匾额挂在短颈项巷门面正中间门楣的上方,两边的门柱上挂着一副紧贴柱子的半圆形朱红条屏,条屏上面用行书体阴刻着二十字的嵌字对联。书法家道劲有力的墨宝用金粉涂抹得金光闪闪: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每当打油的客官,走近这蔡记榨坊,欣赏这副一动一静的对联时,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雷声”吓你一跳。这就是撞榨发出来的铿铿撞击声。
蔡记榨坊的两台枣木榨设在门面后的一座宽敞高大的“坊子”里。因坊子里摆放和砌垒着与榨油有关的木榨、蒸汽灶、炒籽的歪锅、碾籽的碾盘、筛籽的笼筛,所以称得上榨坊。
发出那铿铿雷声的是撞榨时,撞杆上的铁铊撞击木榨上一支撞钎上的铁铊发出来的共鸣声音。这声音短暂,却清脆!随后从撞榨师傅的喉咙里挤出来的撞榨歌:“哟嗬!我的小幺妹,赏你这一锤……呃!”却悠悠绵长,余音绕梁。
这蔡记榨坊的历史,与蒿子口场的历史是能相提并论的。听一些老人说,有蒿子口场,就有这蔡记榨坊。这话也许不假,也不错,有人居住生活的地方,就需要油过日子。
蔡记榨坊的老板名叫蔡志,听起来与榨油的菜籽同音。蔡志也说不清他是第几代蔡记榨坊的传人。他只记得从他记事时起,就在榨坊里抻饼草、学踩饼,后来他父亲爬不动了,便由他当了老板。这门面后的榨坊是在他手里扩建的。原来的蔡记榨坊只有一台木榨,生意也没这么红火。蔡老板说他父亲不会经营榨坊。他父亲一日三餐少不得酒,一旦饭熟,就丢下撞杆去喝酒,不管这榨还要不要撞。他好像不懂得“铁冷了是打不拢的”这个大道理。榨冷了,即使使再大的劲去撞榨,出油量也会降低的。还有平常,一些关键的事——比方油脂蒸气,是讲究均匀、蒸透而不能伤水的,特别是菜籽,伤了水,如稀屎,成饼也困难。上到榨膛,一响榨,饼受挤压,油料就会从饼草缝隙往外飚射,稍好一些的,会出一半的油,差点的,根本出不了油。碾籽也是一样,什么油脂该碾到什么程度:芝麻破皮,菜籽如泥,棉籽要碾得像锅巴皮。这些行业俗语,干这一行的人,谁都清楚,唯他父亲不放心上。
蔡记榨坊到了蔡志的手上,他对大师傅的管理,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规则,比如踩饼,饼箍周围的围草一定要严、密,不能有缝隙。避免撞榨时,油脂从围草缝隙里“飚”出来。饼块一定要踩平,薄厚必须一致。如厚薄不匀,撞榨时受力不一致,对出油率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还有下雨天,泼洒了油,是要扣工钱的,蔡志的理由是:雨天本该倍加谨慎和小心,不是失错的时候。他要求炒籽的大师傅,油脂要炒得焦而不糊,颗颗到堂,只有炒到这种程度的油脂,做出来的油才纯净而无水分,油香纯正,可以久存。舍近求远来蔡记榨坊兑换食油的人,都是冲他的油质过得硬,信任而来的。
蔡志老板的精明,在于他对棉籽油的季节性的度把握得很好。棉籽在收获棉花的季节是油脂,一旦过了立冬,它就变成了种子,出油率会以减半的程度下降。因此,他榨坊里兑换棉油都是按时令的出油率论棉籽斤两的。收进榨坊的棉籽都得尽快榨完。不做赔本买卖。
蔡志老板对前来兑换食油的客人,十分客气,基本上都要管他们一餐饭。他有一句至理名言:“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一辈子穷。”这些客人都是来自十里八乡,挑着担子远道而来。特别是兑换棉油的客人,都是挑着两条齐地的叉口袋,并且外带两个陶瓷坛子。走到蒿子口场来,力气都耗得差不多了,肚子也是空的了。蔡老板要留客人一定吃了饭再走。安置客人的菜里,很舍得用油,就是以油代汤,客人们吃后,抹着油嘴,对蔡老板心存感激,决定不管家里是芝麻、菜籽还是棉籽,都要拿到蔡记榨坊来兑换。绝不往那周家榨坊和王家榨坊去。
蔡记榨坊突发一场大火。大火殃及半边短颈项巷,乃至八仙桥大街。是皮匠陈和郎中李两户善良人家把他们的房子拆了,断了火路,一条街道,乃至蒿子口场方才幸免涂炭。坊间传说:放火人,是被蔡志老板休了的妻子。有的说是他家生意太旺,压制了同行,同行生嫉妒……莫衷一是。蔡志老板不忘街坊救火之情,拿出榨油所得,修复了为火灾所毁、所损之商铺。蔡志赢得了街坊乃至十里八乡更好的口碑。
新一年菜籽上市时,蔡记榨坊如雷的榨声如期铿铿炸响。榨歌:“哟嗬!我的小幺妹,赏你这一锤……呃!”依然悠悠绵长,余音绕梁。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一开始的描写便交代出了地点、环境。最巧妙的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将这些要素安排得井井有条,使之自然地呈现。
B.标题“榨油蔡”中的“蔡”既与“菜油”的“菜”同音,又与菜油店老板“蔡志”的“蔡”同形,这一安排体现出小工业者和自然的紧密联系。
C.本文语言轻松,时不时插入俗语如“铁冷了是打不拢的”,不仅使小说更富市井气息,还突出蔡志劳动时幽默的性格特征。
D.“舍近求远来蔡记榨坊兑换食油的人,都是冲他的油质过得硬,信任而来的”一句从侧面说明那一代手艺人的“工匠精神”。
2、小说中的插叙尤其精彩,试作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榨歌:“哟嗬!我的小幺妹,赏你这一锤……呃!”的作用。


1、C “还突出蔡志劳动时幽默的性格特征”错误。应该是突出了蔡志的严谨认真。
2、插入蔡记榨坊的历史,说明榨坊历史悠久;
插入老板蔡志的故事,说明了油坊榨油工业纯正,油质过硬;
插入蔡志父亲的故事,说明蔡志工作认真。
3、榨歌作为蔡记榨坊特有的“号子”,起到见证榨油历史和鼓舞劳动者的作用;一头一尾,余音绕梁,使文章韵味十足;
蔡记榨坊经过一场大火仍然不倒,号子声响起,手艺人的工匠精神得以传承,突出小说主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