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护林人阅读答案

2020-12-11 08:35超越网

护林人
①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他热切盼望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人吗?”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喊道。”
②“喊什么?别吓着她。”随着铜质般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位护林老人站在林子里。老人高高的个子,六十多岁,目光严厉且有神,古铜色的脸与身后的树干一个颜色。
③老人朝身后的小道摆摆头说道:“跟我来吧。”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油烟味!”他听了心里有点不快。你老伴又没在跟前,这油烟味能呛得着她吗?可他嘴上没说,乖乖地推着摩托车跟老人来到他的住处。
④老人让他把摩托车停放到门前,领他进屋坐下,又转身去了厨房。这间屋子并不大,套间里面有一个土炕,是老人睡觉的地方,旁边放着一部老式电话机,外间有一张自做的小方桌,几个从山上砍来的小木墩,算是老人的客厅了。他老伴并没有在屋里,也许在厨房里忙着吧。
⑤过了一会,老人回来了,手里端着两个盛满热水的搪瓷茶缸。老人把其中的一个搪瓷茶缸放到他面前,说道:“今儿你就住我这,明天我送你出山。”他点头答应,随后又迫切地问道:“大爷,您这里有电吗?”老人说:“没有。”他失望地把手机扔到小桌子上,说道:“我的手机早没电了,这可怎么办?”老人说:“你为啥不早说,我能给你充电。”
⑥他纳闷,没电怎么能充电?于是他跟着老人一起来到屋外。老人指着窗台上一块巴掌大的太阳能板告诉他,这是用来给手机充电的。他又指指山坡上另几块更大的太阳能板说,那是晚上用来照明和做饭的。
⑦临近中午,他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他从摩托车上拿下自己的包,取出一些罐头香肠和矿泉水要与老人分享。不料老人看到这些东西后,脸色一下沉了下来,他冷冷地说道:“快把你这些东西收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老人又一次提到了她,可他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这让他的好奇心大增。他想问,又不敢贸然开口。老人要去做午饭,他提出做帮手,老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坐着就行,什么都不要管。”
⑧那天,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真正的野味大餐,全是山里的绿色产品,吃得他酣畅淋漓,大呼过瘾。正在这时,老人的电话响了。老人抄起电话一听便大发雷霆,他对着话筒高声叫道:“告诉你兔崽子,老子说过多少遍了,你那四个轮的我就是不坐,我自己会走,我再说一遍,她不喜欢那油烟味!”说完,老人生气地挂掉了儿子的电话。
⑨老人气呼呼地坐下来,又转脸对他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那两个轮的电驴子。”“那我怎么走啊?”他问。老人朝山下一指说道:“坐船!”他起身朝山下一望,原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蜒通向山外。
⑩晚上,老人打开了屋子里的灯,让他到里屋的土炕上休息。他这时突然想到老人的那个“她”,便问道:“那大娘睡在哪?”老人征了怔,然后说:“早没了。”他就更加好奇:“那她怎么还怕油烟味?”“不,是林子。”老人说。“林子?”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他不禁又问:“林子也会呼吸?”
⑪“怎么不会?”老人用深沉的口吻继续说道:“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春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那油烟味。”
⑫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来描绘大森林,也为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感到脸红。那晚,他与老人并排而卧,闻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松香味道酣然入睡。
⑬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手中的竹竿轻轻一点,小船便顺水而下。不到半个小时,小船便慢慢靠在岸边,老人指着远处的一条小道说:“从这走,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的。”
⑭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却没能见到老人。他站在老人的小屋前喊了一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走过来,说道:“喊什么呢,别吓着她!”
⑮他听着耳熟,却不是老人。
⑯汉子说,老人是他父亲,年初为了捡拾游人扔下的垃圾掉下山崖,去世前,坚决要儿子答应他,一定要看护林子。
⑰他随汉子来到老人坟前,深深鞠上一躬,告诉老人,他这次没骑电驴子,请老人安心。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9年2期,作者:付卫星)
1.在老人的口中,“他”的摩托车是“两个轮的电驴子”,他儿子的小汽车是“四个轮的”。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2.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在行文上却有很多处伏笔和照应。请指出至少三处伏笔和照应的内容。
3.第⑪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何深刻的含义。
“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那油烟味。”
4.“喊什么呢,别吓着她!”护林老人和他的儿子都说过这样一句话。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1.称摩托车为“两个轮的电驴子”,称小汽车是“四个轮的”,写出了老人对这些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油烟影响山林环境的不满和不屑,老人希望人们要有环保意识,不要破坏了这片森林的宁静与和谐,表现了老人对山林的呵护和护林的责任感。
2.示例:
①伏笔:文章开头“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无法帮他走出困境。照应:老人出现,帮他走出困境,用太阳能帮他的手机充电,让他“坐船”返回县城。
②伏笔:老人的屋子并不大,套间里面有一个土炕,是老人睡觉的地方,旁边放着一部老式电话机。照应:老人抄起电话对儿子大发雷霆,生气地挂掉了儿子的电话。
③伏笔:他看到老人的老伴没有在屋里,老人亲自去做午饭。照应:老人的老伴早死了。
④伏笔:老人送他下山,叮嘱他:“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的。”照应: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
3.老人热爱林子,就像热爱生命一样,在作者的眼里,林子和人是有生命和灵性的有人类的情感,和人类息息相关,同在一片蓝天之下,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自觉放弃和抵制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
4.①林子是老人心目中的“她”,老人这样说,出于对山林的挚爱和呵护,在老人的心目中,林子是有生命和灵性的,要同护山林的宁静,人类的活动不能损害山林;②儿子说老人同样的话,说明儿子经常受到老人的教导,继承了老人的事业,成为了护林人,也像老人一样具有环保意识;③暗示老人的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弘扬;④老人儿子的做法更衬托出老人精神的可贵。
5.从结构上看,“他这次没骑电驴子”与文章开头他骑着大排量摩托车在山林里迷了路相呼应;照应了老人对他的叮嘱“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线索清晰;从内容上看,写出了他为老人的精神所感动,“深深鞠上一躬”表现对老人的环保意识和舍己救人的行为的尊敬,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深化文章的内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