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老师的眼镜阅读答案-王秋珍

2020-12-08 20:19超越网

老师的眼镜
王秋珍
段老师的眼镜已经找了两天了,还是毫无踪影。
眼镜是午睡课的时候不见的。段老师批改了作业后,摘下眼镜放在讲桌上,只是眯了一小会儿,眼镜就不见了。
段老师知道,眼镜不可能自己长了脚。隔壁班的林老师,带了水杯上课,只是出去洗手的工夫,水杯就被学生动了手脚。林老师莫名其妙地在课堂上睡着了。这事像六月的风,火辣辣地刮遍了校园。教师大会上,林老师还被点名批评。
教师和学生在一日日的接触中,难免会积累一些情绪。不好的情绪如果不及时释放,就会像过饱的气球一样炸开,到时会伤了自己也伤了他人。段老师想到这儿,决定开展“沟通,让彼此心更近”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段老师像妈妈一样。”
“段老师关心我们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
……
高小龄噘着嘴巴,愤愤的。
高小龄是中途从外地转学过来的,她个子并不高,却被段老师安排在最后。高小龄说她被同学的脑袋挡住了视线,段老师叫她拿几本书垫到屁股下。“你来迟了,就暂时坐后面吧。克服一下困难,期中考试后,我们再调整位置。”高小龄没有说什么,只是埋头找厚一点儿的书。
期中考试,高小龄获得了班级总分第一名。全班的位置进行了调整,高小龄不再坐最后一张桌子了,可是她的同桌成了小铁,一个特别嘴碎成绩又差的同学。“同学之间生活上要关心,学习上要结对。基础好的同学,要带动暂时落后的同学。”高小龄想说的话硬是被塞了回去。
“同学们不要光捡好听的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老师也是如此。请大家多提意见。”段老师说着,眼神在同学们脸上来来回回地走,最后停在高小龄身上。
沉默,俨然雨天的高积云,聚集在高小龄的头顶,游窜着白色的闪电。惊雷,即将炸响。
小铁戳了一下高小龄的手肘:“你怎么啦?脸色好吓人。”
高小龄仿佛受到了鼓励,突然站起来大声说:“段老师,你偏心!”
同学们的脑袋都刷拉一下转向了她,有的伸长脖子,有的睁大眼睛站了起来。小铁扯了扯她的衣角,压低声音说:“你吃错药了?”
段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她,示意她说下去。
“别的同学没有带书,您把自己的给他用。我忘记带书,您就批评我做事不上心,让我自己去别的班级借。我和小铁一起举手,您从来都是叫他,不叫我……莫非,莫非我是转学来的,您就不重视我?”高小龄说着说着,哽住了。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高小龄一直很乖,成绩又好,没想到她也有委屈。
同学们都看着段老师。
段老师笑了,笑着笑着,又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段老师开口了:“对不起,高小龄。我对你的要求比别的同学更严格。我以为你足够独立,足够坚强,却忘记了你也是孩子。”
高小龄默默地拿出眼镜,走向段老师。教室里静极了,静到能听见尘埃在空气里旋转的声音。
小铁转过身,露出顽皮的笑容:“高小龄,你也会使坏啊。”
高小龄没有解释。没有谁知道,她是多么心疼段老师啊。她藏起眼镜,只想让妈妈少改点儿作业。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老师的水杯被学生动了手脚一事,“像六月的风,火辣辣地刮遍了校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了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
B.当其他同学说段老师“像妈妈一样”时,高小龄的反应是“噘着嘴巴,愤愤的”,说明此时她对其他同学充满着埋怨、愤恨之情。
C.小说写高小龄从外地转入段老师班里之后的事情,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为后文写高小龄对段老师产生不满情绪埋下了伏笔。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同时善于设置悬念,即直到结尾才揭示出段老师和高小龄的关系,该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8.小说两次写了段老师的“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应该改为“妈妈的眼镜”,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6分)


7、D
8.【参考答案】①当高小龄直接说段老师偏心时,段老师“笑眯眯”地鼓励她继续说,这说明段老师作为老师,对学生充满关爱和包容,懂得师生沟通的艺术。(2分)②当高小龄表达自己的不满之后,段老师的表现是“笑了,笑着笑着,又沉默了”。段老师作为高小龄的妈妈,没有及时关注到其内心情绪,心里感到愧疚,因此才会“沉默”。(1分)这恰恰说明段老师是一个公平正直、对自己孩子没有偏私的好老师。(1分)
③两处对段老师笑的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同时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2分)
9.【参考答案】不同意。①眼镜是小说的叙述线索,以“老师的眼镜”为题,侧重于段老师作为教师形象与身份的一面,符合小说潜在的主题。(3分)②以“老师的眼镜”为题,说明叙述者不是高小龄,这就便于安排悬念,起到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的艺术效果。如果改为“妈妈的眼镜”,读者开始就知道段老师与高小龄之间的关系,小说便会失去吸引力。(3分)
或同意。①以“妈妈的眼镜”为题,可以从侧面烘托段老师作为教师的形象,同时也便于传达主人公高小龄内心的呼声。(3分)②以“妈妈的眼镜”为题,说明叙述者假借高小龄的口吻和角度,能够便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原题“老师的眼镜”过于直白普通。(3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