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镜面农夫阅读答案-刘慈欣

2020-10-10 11:53超越网

镜面农夫
刘慈欣
水娃从娘颤颤的手中接过那个小小的包裹,包裹中有娘做的一双厚底布鞋,三个馍,二十块钱。爹蹲在路边,闷闷地抽着旱烟锅。水娃抬头看看自己出生和长大的村庄,这处于永恒干旱中的村庄,只靠着水窖中积下的一点雨水过活。
一阵子风吹过,前面这条出村的小路淹没于黄尘中,水娃沿着这条路走去,迈出了他新生活的第一步。这条路,将通向一个他做梦都想不到的地方。
西昌基地,“地平线”号航天飞机,轰鸣着开上蓝天。机舱里坐着水娃和其他十四名镜面清洁工。这些曾经的优秀蜘蛛人经过三个月的地面培训,被从六十人中挑选出来,首批进入太空进行实际操作。
向同步轨道的变轨飞行整整进行了六个小时,从舷窗望出去,他发现“地平线”号已经来到中国太阳的正下方,反射镜占据了星空的大部分面积,航天飞机如同是飞行在一个巨大的银色穹顶下的一只小蚊子。“地平线”号继续靠近,水娃渐渐体会到镜面的巨大:他们仿佛飞行在一望无际的银色平原上。可以看到银色大地上有一条条长长的接缝,这些接缝像地图上的经纬线一样织成了方格。渐渐地,银色大地上的经线不再平行,而是向一点会聚,好像“地平线”号正在驶向这巨大地图上的一个极点。极点很快出现了,所有经向接缝都会聚在一个小黑点上,航天飞机向着这个小黑点下降,水娃震惊地发现,这个黑点竟是这银色大地上的一个全密封的圆柱体,水娃知道,这就是中国太阳的控制站,是他们以后三个月在这冷寂太空中惟一的家。
太空蜘蛛人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每天,镜面清洁工们驾驶着一台台有手扶拖拉机大小的机器,在广阔的镜面上来回行驶擦光镜面,很像在银色的大地上耕种着什么,于是西方新闻媒体给他们起了一个更有诗意的名字:“镜面农夫”。
但镜面清洁工的工作是十分艰辛的,他们很快发现,清洁镜面的枯燥和劳累,比在地球上擦高楼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天收工回到控制站后,往往累得连太空服都脱不下来。人们像生活在一个潜水艇中。但能够回到站里还算幸运,清洁到镜面外缘时往往下班后回不来,只能在“野外”过“夜”,从太空服中吸些流质食物,然后悬在半空中睡觉。工作的危险更不用说,镜面清洁工是人类航天史上进行太空行走最多的人,在“野外”,太空服的一个小故障就足以置人于死地,还有微陨石、太空垃圾和太阳磁暴等等。这样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控制站中的工程师们怨气冲天,但天生就能吃苦的“镜面农夫”们却默默地适应了这一切。
在进入太空后的第五天,水娃与家里通了话,这时水娃正在距控制站五十多公里处干活,他的家乡正处于中国太阳的光斑之中。
水娃爹:“娃啊,你是在那个日头上吗?它在俺们头上照着呢,这夜跟白天一样啊!”
水娃:“是,爹,俺是在上面!”
水娃娘对水娃爹:“我看到咱娃了,那日头上有个小黑点点!”
水娃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的眼泪涌了出来,说:“爹、娘,俺也看到你们了,亚洲大陆的那个地方也有两个小黑点点!明天多穿点衣服,我看到一大股寒流从大陆北面向你们那里移过来了!”
……
“镜面农夫”们的工作是出色的,他们逐渐承担了更多的任务,范围都超出了他们的清洁工作。他们承担了一项更高层次的工作:监视和加固应力超限点。这需要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这项工作的正式名称是:光压和太阳风所致轨道误差修正。太阳风和光压对面积巨大的镜面产生作用力,这种力量在每平方公里的镜面上达两公斤左右,使镜面轨道变扁上移,在地面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变形的轨道与正常的轨道同时显示,很像是正常的轨道上长出了头发。轨道理发时镜面产生的加速度比姿态和形状调整时大得多,这时“镜面农夫”们的工作十分重要,他们仔细地观察着地面的每一处异常变化,随时进行紧急加固,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但“镜面农夫”们都明白,他们这批人是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太空工人了。
几年后,水娃在北京买了房子,建立了家庭,又有了孩子。每年他有一半时间在太空,他热爱这项工作,在三万多公里高空的银色大地巡行,使他的心中产生了一种超脱的宁静;他觉得自己已找到了理想的生活,未来就如同脚下的银色平原一样平滑地向前伸展。
许多年前作为蜘蛛人踏上第一座高楼的楼顶时,水娃看到了整个北京;来到中国太阳时,他看到了整个地球;看到了他以前做梦都不会想到的东西,虽然这知识还很粗浅,但足以使那更遥远的世界对他产生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送别场面的描写,突出了水娃家乡的贫困,为后文写他从生存的最低起点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做了铺垫,和他落户北京形成对比。
B.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把读者的视角引向太空,引向普通人的追梦生活,通过水娃写出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家人的牵挂,真实可感。
C. 小说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对高科技进行描述和解读,这符合科幻小说创作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特点,也为小说增添了更富有波澜的故事情节。
D. 这篇小说扎根于中国人浓重的乡土情怀,故而,由此生长出的故事也都有中国人能理解的人文关怀;再加上科学理论的支持,让故事意味悠远。
8. 小说尾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9. 有人说,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也有人说,真实是文学的生命。请根据本小说谈谈你对小说虚构和真实的认识。

【参考答案】
7. C C项,小说中运用大量的比喻没有为小说增添更富有波澜的故事情节,只是更形象生动告诉读者“镜面先生”们工作的环境。再说,这篇小说写的是“镜面先生”们在太空清洁镜面的前后及过程,情节简单,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8. ①内容:总结上文“ 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太空,一个农民工的视野越来越宽广”。②结构:结尾段和前文“ 这条路,将通向一个他做梦都想不到的地方”形成呼应,使结构完整,意蕴深厚,引人深思。③主旨:当一个普通人有了站在更高处的机会,也就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9. ①小说兼顾虚构性与真实性,二者相辅相成,在小说中缺一不可。虚构往往寄托作者的终极追求,而真实往往是我们根植的生活!②本小说有关太空的描述,有关高科技的描述是虚构的,但细致的描绘增加了它的真实性。③小说中有关水娃的具体内容,送别场面、通话内容富有生活气息,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真实感人,但它又是虚构的真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