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俊姑娘阅读答案-贾大山

2020-08-07 16:56超越网

俊姑娘
贾大山
梦庄人不欺生,对我们下乡“知青”无处不好。
玲玲那年虚岁十九,那年秋天,一进村,她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村里的姑娘媳妇们,纷纷走近她,拉她的手,摸她的辫梢,看她胸前的“光荣花”。
村里的老人们夸她:“她不光脸蛋儿俊,眉眼儿俊,手指甲尖儿上都透着一股俊气。”
可是,过了不久,她便得了一个外号:“小白鞋”——平时,她总爱穿一双白力士鞋。
听到这个外号,她哭了一次。
又过了不久,她又得了一个外号:“水蛇腰”——她走路时,腰身总是微微地扭动着。
听到这个外号,她又哭了一次。
后来,又叫她“多米索”——休息时,她不“恋群”,总爱拿个歌片儿,哼着学识谱。
春天队里评工时,那些年龄和她相仿的姑娘们,有的评了八分,有的评了七分,她呢,六分半!
她又哭了,哭得很悲痛。我决定去找队长反映意见。
“队长,玲玲的工分,是不是评得太低了?”
“不低!”队长说,“评工是凭劳动,不是凭模样儿。”
于是,玲玲又多了一个外号:“六分半”。
玲玲到底是个孩子,事情过去,也就忘了,该干什么干什么。我们上工,她也上工;我们写了入团申请书,她也写了入团申请书。但是我们被批了,唯独没有她!
我立刻去找团支书打听落实,她脸色一沉,说:
“入团是凭表现,不是凭模样儿。”
“她净写信!”一个黄头发姑娘说,“上月,我给她统计了一下,她一共寄了四封信!一个姑娘家,给谁写信呀?”
“还爱打电话!”一个胖胖的、脸上有雀斑的姑娘说,“最近,她往大队办公室跑了三趟,打了三个电话!一个姑娘家,给谁打电话呀?”
“她还有更严重的问题!”一个长得很白净的姑娘说。
“什么问题?”我问。
“你等着!”白净姑娘跳下炕,冒着雨走了。不一会儿,拿来一件东西,猛地放到桌上:
“你看,劳动人民谁吃这个?”
我一看,是一个水果罐头瓶子,空的。
新团员公布了。这一回,她没有哭。不但没有哭,反而拿起一个歌片儿,放声地唱起来了。我想和她谈谈心,她说不用了,我已经锻炼出来了。
玲玲变得高傲了,冷淡疏远一切人;她变得懒惰了,三天两头旷工。她故意打扮得十分妖艳,呵呵地笑着、唱着,到沙岗上采野花,在田野里扑蝴蝶,尽情地放荡着自己。
她不只变得高傲了、懒惰了,而且变得很任性。那年秋天,大队决定拆掉村里那座关帝庙,让我们参加两天义务劳动。她听说了,梳洗打扮了一番,非要回城不可。我苦苦劝告,她才答应参加这次集体活动。
谁知,拆庙时,西山墙突然倒塌了,烟尘散去,玲玲不见了。找了半天,在一堆坯块瓦砾下面,看见一条辫子,一张惨白的、流血的脸。
她的伤势很重,尤其是左腿。医生说,这种骨折很难医治,弄不好,要变拐。
梦庄的空气凝固了。
沉默了几天,才听到人们的叹息声、埋怨声:
“唉,多好一个姑娘呀,拐了!”
“拆庙,拆庙,那庙拆得么?”
队长、指导员、团支书和姑娘们到医院看望了玲玲。还买了几个水果罐头。
年终的一天晚上,队里评选“五好社员”时,黄头发姑娘率先发言:
“我提一个——玲玲!”
“同意!”“赞成!”大家一齐附和着。我忍不住说:“我不同意!”
“你不同意谈谈理由!”人们一齐望着我,似乎对我很不满意。
我说,她有三个外号啊!
“扯淡!”一个小伙子,正颜正色地说,“人家爱穿白鞋,碍你什么?穿白鞋卫生!”
“就是,就是。”人们说,“至于走路爱扭腰……”
“人家扭得好看!”胖胖的、脸上有些雀斑的姑娘说,“叫我扭,我还扭不成哩!”
“就是,就是。”人们又说,“至于爱唱‘多米索’……”
“那不是毛病,而是才能!”白净姑娘很激动,站起来说,“整个梦庄,谁会识谱呀?”
我又说:“爱写信。”话音刚落,立刻遭到姑娘们的攻击:
“爱写信也算毛病?”
姑娘们尖着嗓子,一齐冲我嚷起来,黄头发姑娘嚷得最欢。争论了一会儿,队长站起来说:
“今年的‘五好社员’,玲玲算一个,同意不?”
“同意!”大家齐声说。
“同意的举手!”
正要表决,“等等。”一个黑胡子老头站起来说,“玲玲还没出院,她,肯定得变拐么?”
“得变拐,医生说的。”几个姑娘说。
突然,一个白胡子老头,从灯影里站起来了。他紧眯着眼睛,几乎把每一个人都看了一遍,才说:
“那么,她要拐不了呢?”
人们肃然地望着他,静默了十几秒钟,一齐举起手来。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不对“俊姑娘”的外貌做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对他人行为态度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一个阳光、纯洁、善良的美丽少女形象。
B. 黑、白胡子老头出现,是给一群迷失自己价值判断农民的当头棒喝,是一种带着苦涩微笑和沉思的善意提醒。
C. 小说以事件为线索,突出人物的活动,并善于根据细节描写,把前后事件串联起来,做到事出有因,因必有果,前后呼应。
D. 小说以“俊姑娘”为标题,将视角聚焦在特定时代的农村,以激荡浓烈的叙事笔调描写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揭示剖析了当时农民群众的内心世界和人际人伦生活百态。
5. 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中人们对俊姑娘由喜欢到嫉妒再到宽容的态度变化,有其深刻的原因,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 D    本题中,D项,“激荡浓烈”错误,本文叙事笔调应为平静淡泊。
5. ①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打抱不平,对玲玲的劝阻,推动故事发展。③深化文章主旨。“我”不是单纯的故事叙述人,而是与农民共思考、同反省的角色,体现了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对国民理想人格的一种自觉探索。   
6. ①插队知青玲玲,长相俊俏、爱干净、好唱歌,表达贫瘠的农村人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与追求,歌颂了人性中的真善美。②原本受欢迎的俊姑娘遭排斥受到各种污蔑,甚至连写信、吃罐头这些寻常小事也成为她被批判的理由,显示出来的是一种心理失衡后的农民式嫉妒,表达对故有传统的维护和对异质文化的本能排斥③直到玲玲重伤将要残疾,这种“不公平”才被打破,才有了蜂拥而至的同情和怜悯,而“荣誉”只是作为对无法弥补的残缺的象征性补偿罢了,能掩盖自己嫉妒、体现自己的“宽容”,其本质是一种异化人性的虚伪。(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