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节选)
罗广斌 杨益言
在这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竟有个图书馆,真是想不到的事。
“成岗,你知道么,这里有图书馆!”说完,刘思扬才看见成岗手里也拿着一本书。原来,成岗是从另一个人手中得到的。
成岗微笑着,没有讲话。
坐在旁边的一个人,这时低声插进来说:“这里的图书馆,书很多。”
牢狱里一片静寂,鸦雀无声,刘思扬缓步走到牢门边,发现,几乎每个牢房,每个人,都在静静地看书。他立刻醒悟了:这里不仅有复杂的斗争,而且有顽强的学习。在渣滓洞的时候,他就曾经想过,如果在集中营里能够读书,他一定要好好地把自己武装起来。失去自由,但不能失去思想,他深深地觉察到战友们专注的学习,正是一种顽强的战斗。
为什么阴森恐怖的白公馆里,会有图书馆呢?刘思扬不解。但他也初步想到,这一定是战友们多年来斗争的收获。
上午的放风时间终于到了,刘思扬和成岗一先一后地跟着胡浩,用最平静而缓慢的脚步,向图装书馆走去。刘思扬发觉自己的心扑通通地直跳,如同去参加一项冒险活动似的,情绪紧张起来。
图书馆设在一间普通的牢房里。光线微弱,仅有一个很小的窗户,这房间在楼房的背面,很不引人注目,门是锁着的,管理图书的人还没有来。
“图书管理员是老袁。”胡浩介绍说,“他马上会来。”
刘思扬记得:老袁是从上饶集中营辗转押来的,但是连他的真实姓名,敌人也还不知道。在楼上,成岗就给他介绍过,但是不知道他是图书管理员。
一会儿,老袁来了,开了门,先走进去,坐在借书登记的桌边,没有说话。
一踏进房间,成岗和刘思扬都嗅到一股霉臭的味道。到处是灰尘、蜘蛛网,仿佛他们不是进入一间图书馆,而是进入一座荒废已久的古堡。满目破旧的书刊废纸,胡乱堆积在摇摇欲坠的书架上。书架大而且多,塞满了房间,叫人连气都喘不过来。书架之间,只留着勉强能过人的通道。通道的地板上,也堆满发黄的陈旧杂志。借书的人,只能置身在书架的挤压之下,站在废纸丛中,勉强寻找自己需要的书。偏偏这些书籍都没有编号和分类,堆在一起,被尘埃盖着,一取书,那厚厚的灰尘就飞扬起来,变得满屋烟尘,灰雾蒙蒙。
刘思扬一进屋,就连连打了几个喷嚏,站在门口不知所措。为什么大家让灰尘盖满书架,而不打扫一下?图书管理员为什么不把书籍整理出来,至少也该把乱堆在地下的破书废纸收拾干净呀。
胡浩和成岗,已经挤进书架丛中去了。他们一走动,屋子里便灰尘四起。刘思扬迟疑了一下,但是多时未读书而产生的强烈欲望支持、怂恿着他,使他不顾一切地钻进尘埃中去……
刘思扬还想再找一找,可是灰尘使他呛咳得厉害,再也呆不下去,只好退到图书馆门口。他把书交给老袁,对方没有接,只把借书登记册推到他面前,让他自己签名登记,一句话也没有说。
刘思扬翻开《哲学辞典》①,愉快地读着那些许久未曾读到的东西,他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之感,就像和多年不见的朋友,在患难中重逢似的。他匆匆地翻阅着,心里很自然地想到,要是渣滓洞的战友们也有这样的书读,那才好咧!刘思扬放下了,端坐着。牢房里很安静,大家都在读书。
过了一阵,刘思扬又拿起那本《罗亭》②。这本书是土纸印的,灰褐色的封面已经破旧,被补过的。扉页上,有一行楷书的毛笔字:
文优纸劣,特请珍惜
是谁的题字?刘思扬诧异起来。他好奇地翻着翻着,瞥见书页的土纸中夹杂着几页白纸,赶快把白纸翻出来,原来,有人把书上的破损、缺页,全部用蝇头小楷在白纸上补写出来。刘思扬把扉页的字迹和蝇头小楷比较了一下,是同一个人写的。谁这样耐心,这样认真,这样严肃地叮咛别人,又这样以身作则地爱惜书籍?
过了一会儿,刘思扬又从成岗手里得到了一本书,他飞快地翻阅起来,看见这本生活书店战前发行的书籍里,有着好些插图,其中并有一幅精美的马克思的画像。忽然,一个念头涌上心来,刘思扬回头低声说道:
“胡浩,可以找到笔和纸吗?”
胡浩点了点头。
下午放风以后,刘思扬偷偷接过胡浩递给他的一支切去了大半截笔杆的毛笔,和一小块墨,还有一张折小了的白纸。
刘思扬躲在房角里,用背掩蔽着自己的动作,牙齿轻轻咬湿笔尖,唾液拌合着墨,在白纸上临摹着那张马克思的像。
他慢慢画地着,画得相当像。然后,用留下的饭粒,把画像贴在已经破旧的书的封面上。刘思扬十分愉快、兴奋,一种使人陶醉的火热的激情,不断在他心头冲动。因为他几乎从每一件事,都得到启示,这里多年斗争的传统,成了给予他无穷力量的泉源。夜里,刘思扬失眠了。兴奋使他久久地不能睡去,他静静地躺着,合上眼,心里却翻开了无穷的回忆、联想、希望……快到半夜,同牢房的人,打着鼾,深深地睡熟了,刘思扬的脑子还十分清醒。下楼来不到两天,他已经看见了、知道了那么多新的事情,真的,就像个才上战场的新战士,他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得眼花缭乱,心潮激荡,不能控制自己了。
(节选自《红岩》第二十三章,有删改)
【注释】①《哲学辞典》:伏尔泰著。该书旁征博引,论述范围极其广泛,从宗教、历史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均有涉及。
②《罗亭》:屠格涅夫著。他在创作此书时正值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俄国在此次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的俄国在军事和经济上落后,也迫使人们去思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寻求能够改造社会的力量并探索强国富民之路。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牢房中几乎所有人“都在静静地看书”,这一情景让刘思扬“立刻醒悟”,表明在此之前,他完全没想到这里会有如此“顽强的学习”。
B. 图书馆的环境十分恶劣,这一方面是因为图书馆管理员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因为恶劣的环境能够保护图书馆不被敌人发现。
C. 当刘思扬失眠时,其他战友都已经睡熟了,这一对比既肯定了刘思扬的革命斗争热情,也委婉地指出其在新的斗争中仍需成长。
D. 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如描写刘思扬临摹马克思像时用“躲在房角里”“用背掩蔽着自己的动作”这些细节暗示了斗争形势的严峻。
5. 当成岗和刘思扬进入图书馆以后,作者是如何描写图书馆的恶劣环境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6. 从刘思扬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请结合文本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答
4.答案:C 解析:C项,曲解文意,“也委婉地指出其在新的斗争中仍需成长”错,刘思扬的失眠仅仅只是歌颂了他革命斗争热情。
5.答案:①调动感官,从嗅觉视觉的角度来描写图书馆的恶劣环境,如一踏进图书馆,成岗和刘思扬便闻到“一股霉臭的味道”,看到图书馆里“到处是灰尘、蜘蛛网”。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图书馆比作“一座荒废已久的古堡”,突出图书馆环境的恶劣。③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图书馆中的书“胡乱堆积在摇摇欲坠的书架上”,书架塞满了房间,书籍上堆着厚厚的灰尘,表现出图书馆环境的恶劣。④侧面描写,通过刘思扬进入图书馆后“连连打了几个喷嚏”“不知所措”等反应和感受来衬托图书馆环境的恶劣。
6.【答案】①刘思扬得知有图书馆后,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好奇,这表现出革命者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也是他拥有坚定的革命信仰的体现。②《罗亭》是屠格涅夫对当时俄国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回答,刘思扬借阅了这本书,体现了他对中国的命运和前途的思考,体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③刘思扬看到书中有马克思像,便借来纸墨、笔,认真的将其临摹下来,并将画像贴在书的封面上,自觉的革命意识体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