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
周海亮
(1)小满过后是芒种。芒种,该种庄稼了。
(2)却没有庄稼。土地被炮火翻起一层,又翻起一层。焦土上散落着弹壳,弹片,水壶,断臂,炸烂的脑袋,凌乱缠绕的肠子。远方,有河。河套里,有芦苇。那里不是战场,芦苇半人高,连成了片。
(3)山子趴在芦苇丛中,听潺潺的水声。他感觉自己就要死了。他受了伤,白森森的腿骨上,落几只贪婪的绿蝇。他抬手去轰,却轰不走。他就不轰了。他不敢碰自己的骨头。
(4)山子是被打散的。两天前,山子拖一条伤腿,钻进芦苇丛,就一直躲在里面。他听见远处有队伍打过去,几小时后,再有队伍打过去,半天后,又有队伍打过去。终于,枪炮声稀下来,直至沉寂。却不敢爬出去。山子搞不清楚,现在,这里是红区,还是白区?
(5)离他不远处的芦苇在动,有节奏地,悉悉窣窣,悉悉窣窣。
(6)山子端起枪,闭上一只眼。手指扣紧扳机。身体绷紧成弓。山子没有开枪。枪膛里只有一颗子弹。山子一直在等。他不敢开枪。芦苇丛很密。他不知道对方是谁,自己人,还是敌人。他终于发现对方的脑袋,看清对方的军装。几乎同时,对方的枪口,几乎顶上他的脑袋。
(7)山子还是新兵。
(8)两个人近在咫尺。他们狠狠对视着。对方的枪,几乎触及山子的眉心;山子的枪,几乎碰到对方的牙齿。山子牙关轻颤,听到的却是对方沉重急促的喘息。山子恐惧到极点。他想扣响扳机。可是他想起家乡的妻子。这么近的距离,两个人,必将同归于尽。
(9)山子不想死。他没有开枪。……
(10)山子集中意志,盯着对方的脑袋。那脑袋变得模糊,又变得清晰,变得很大,又变得很小,变得很近,又变得很远……。太阳渐渐毒热起来,山子的神志开始恍惚。好几次,他的面前,突然翠绿一片,火红一片,金黄一片,漆黑一片。
(11)山子决定同归于尽。
(12)他扣着扳机的手指,慢慢加着力气。
(13)对方突然笑了。扔下枪。
(14)那一霎间,山子想扣响他的枪。他认为自己是胜利者。他甚至看到对方的脑袋爆开,溅出红和白的血。可是他的手指突然僵直,不能弯曲。
(15)对方爬到山子面前,他说,咱们都不是打仗的材料。
(16)山子的枪,顶着他的嘴。他的口水,将枪口打湿。
(17)他伤得很重。一条腿肿得很粗。溃烂处流着腥臭的脓液,爬着密密匝匝的蛆虫。他从山子面前爬过去。爬几步,停下,解开干粮袋,留下一块饼。他说,谢谢。然后,继续爬。
(18)山子的枪,始终瞄着他,直到他彻底消失在芦苇丛。
(19)那块饼,救了山子。 ……
(20)几个月后,打扫战场的时候,山子再一次发现他。他的头歪着,脖子上,两个并排的枪眼。身上到处都是血。血已凝固。他像个千年的陶俑。
(21)那两枪,也许是战友打的,也许是山子打的。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山子和他的战友,没一人受伤,他们不需要饼。
(22)山子想起他爬走时,还说过一句话。山子就哭了。
(23)他说,今天芒种,咱们该回家,种庄稼了。
7.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杀死山子轻而易举,可是“他”却没有这样做,是因为 “他”认为自己和山子都不是打战的料,都是战争受害者。
B.文章有许多关于芦苇的描写,如“芦苇半人高,连成了片”是为山子和“他”在芦苇丛中相持等情节做铺垫,使情节设计合理可信。
C.“他”的饼救了山子,而山子却很可能是杀死他的凶手,可见战争让山子变得冷酷无情。借此展现战争原罪的主题。
D.小说最后一句中“该回家,种庄稼了”体现“他”对生活朴实而纯净的憧憬,如此淳朴的人成了战争牺牲品,可见战争的罪恶。
8.请简要分析第二自然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9.小说是以山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的,这种视角的选择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7. C【解析】山子的哭代表他的无奈与痛苦,并非冷酷。
8. ①以芒种“却没有庄稼”和第一自然段“芒种,该种庄稼了”形成对比,突出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②运用环境描写,推动了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芦苇半人高,连成了片”,为山子和“他”在芦苇丛中相持做了铺垫。③战争场景的描写既残酷又血腥,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表达作者反战的情绪。(其他答案,酌情给分。每点2分,答满3点得6分)
9. ①山子是文章的叙述者,也是战争的参与者,以山子亲历者的视角讲述故事可以使故事更真实。②山子作为一个新兵,从他的视角讲述故事,可以更细腻地描写新兵眼中残酷的战争场景;山子和“他”的善良、质朴更能反衬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冲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体现反战的主题。③山子的视角是有限视角,所以“他”的故事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去还原,使小说更具艺术张力。(其他答案,酌情给分。每点2分,答满3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