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春帷掩映的绝代
余显斌
①不用去金陵,一去一断魂。
②金陵,就那些地名,都鸟语花香的,朱雀桥、乌衣巷、秦淮河、桃根渡……那不是地名,那是一首首隽永的诗。有人说,我打江南走过,那季节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这些地名,如果是女子,也一定有莲花一般的容颜,韵华永远,不会凋谢,不会在秋风中瓣瓣凋零,只会绝世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回眸一笑。
③一切,在金陵,都是那么情意婉转,那么风流潇洒。当年的孙权,长剑一挥,在这儿筑下石头城,从此,一方绝世之地,就在历史深处诞生。周郎骑了青鬃马,得得而来,一把剑,一架琴,将江南风流,挥洒成一方儒雅的风景。周郎身边,总有小乔,眉眼一眨,迷醉整个江南,也迷醉了北国枭雄,以至于曹操横槊赋诗,驻马江边,旗帜蔽野,鼓声如雷,发誓要“铜雀春深锁二乔”,结果,在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样临风披发衣襟带春的男儿,和这样眉眼生花的女子,使得多少年后的大诗人亦向往不已,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倾慕不已道:“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那不能忘却的李煜,是金陵的又一幅风景,他袍袖一拂,提笔填词,“别来春半,阶下落梅如雪乱”,或“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种儒雅,一种多情,一种水木清华,盛开成墙头雨里的一朵杏花,铺展成依约笛声下的月夜。金陵,是江南的一朵荷。金陵儿女,是荷花中洁净无尘的荷蕊。
④那一轮月,照着扑打空城的寂寞浪潮,照着金陵周遭的绵亘远山。月下,秦淮河水一如千年,静静地流过,流过宋朝,流过大元,再流到明朝。月下的秦淮八艳,长袖在清冷的光中,舞成一片轻盈的云彩;腰肢如一片弱柳,在箫音里幻化为一片翠绿的珠帘。谁在江的那边高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国家的灭亡,好像是红颜绿鬓的罪过,好像是朱唇柳腰的结果。当一声鼙鼓响起,当大明朝灰飞烟灭时,当一群衣冠贵族屈下膝盖时,秦淮河边,一群纤弱的女子停止歌舞,站了起来。李香君一曲《桃花扇》,血如桃花,艳丽壮烈;柳如是劝夫殉国
,性情如铁。如您不信,请问明月。而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依然月白如玉,依然月光如水。
⑤金陵的山水,无论是“三山半落青天外”的空明迷蒙,还是“白下有山皆绕郭”的水光宛然,都是画里江山,水墨山水。山与水之间,是一群江南儿女,或“小鬟红粉薄,骑马佩珠长”,华美无边;或“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绮丽富艳;或“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热闹非凡。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弦管之声,在月夜下悠悠回旋,在白净的水面上浮荡,飘向天边;就有歌舞翩跹的身影,在烛光之下摇曳生姿,花枝乱颤;就有歌喉婉转的采莲曲子,大珠小珠落玉盘,飘散在夜空里。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雕栏玉砌应犹在”的楼台;就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边美景,就有万千宫阙,宫女如花。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了日月更替,就有了刀光剑影,就有了千船竞发,就有了金戈铁马。
⑥因此,金陵是一座儒雅的城,儒雅中有风骨,有个性,如百炼钢化绕指柔,如青花瓷中的釉色,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金陵,是王羲之的书法,秀而有骨。金陵,是六弦琴上的曲子,优美中有铁骨铮铮之音。
⑦金陵,若是人,在女子,为击鼓金山的梁红玉;若是男子,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第②段运用通感、比喻和想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金陵地名的含义隽永、风格独特、韵华永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出人意料的美。
B. 第④段前五句引用杜牧等人的诗句,又采用对偶、排比、反问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宏阔的时空及时代的巨大变迁,引发人深远的思考。
C. 第④段首尾呼应,以眼前的明月起,段尾又回到眼前的明月,以月之无情衬人之有情,言浅而意深,形近而旨远。
D. 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文化散文,有点题,有铺垫,有展开,有深入,有收束,材料充实贴切,情感深沉浓挚,语言生动优美。
8. 作者是怎样展现金陵的“绝代”的?请从内容、结构、手法运用上简要赏析。(5分)
9. 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一去一断魂”,也有人认为原来的题目更好,你觉得呢?请说明理由。(6分)
7.C解析“以月之无情衬人之有情”错,从第④段的描写来看,月是有情的,故作者说,“如您不信,请问明月”。
8.(1)结构上:由金陵风物引出金陵人物,进而挖掘金陵的文化内涵。
(2)内容(材料取舍)上:以与金陵有关的杰出人物为主,以金陵的风物景色为辅,表现了金陵深厚的文化内涵。
(3)手法上:大量引用古诗词,运用想象和各种修辞手法,使全文笼罩一层深厚的诗意,体现金陵的独特魅力。(1点1分,2点3分,3点共5分)
9.(示例一)我认为原来的题目更好。理由如下:
(1)从内容上看,“金陵”点出写作对象,“春帷掩映的绝代”表现金陵的特点。
(2)从结构上看,总领全文。“春帷掩映”与下文所写金陵人生活的华美绮丽、热闹繁华形成呼应,“绝代”与下文所写的金陵的儒雅风骨呼应,形成严谨的整体。
(3)从艺术效果上看,体现了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对金陵的推崇。
(示例二)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一去一断魂”。理由如下:
(1)从内容上看,意图更为明显。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金陵给人的感受和影响。
(2)从结构上看,与开头呼应,又总领全文。“一去一断魂”与下文所写金陵地名,金陵儿女,金陵山水,金陵生活,时代更迭等内容相呼应。
(3)从艺术效果上看,“一去一断魂”显得更为含蓄,设置了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