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晒晒暧》阅读答案

2019-03-16 18:07超越网

晒晒暧
琦君
①我的故乡是浙江永嘉,乡里人管晒太阳叫“晒晒暖”,两个“晒”字,似乎有一份土气,也多一份淳朴的农村情味。说着这三个字,也越加使我怀念阔别十五年的故乡,和在故乡矮墙头上晒晒暖的童年生活。
②母亲最喜欢背时令:“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我也跟着背。一季有一季的妙景,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一年里最后的四个时令:“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大雪冬至。”因为到了冬至就快过年了。而且大雪天多好玩,雪后的太阳更可爱。长工阿荣伯会用稻草给我编双大小合适的“道士靴”,套在我的蚌壳棉鞋外面,站在雪地里不会滑倒,我就可以任情地抛雪球、打雪人。玩累了,把一双冻得跟红透柿子似的小手,伸在阿荣伯的大棉里取暖。太阳出来了,他就把我抱在矮墙头上晒晒暖,又给我垫一把稻草,坐在上面,软软的,也暖暖的。他自己一手棒着火笼(庄稼人取暖用的,是一只竹编的篮子,中间镶一个瓦钵,里面烧着炭火),一手捏着旱烟筒,坐在我身边,给我讲征东征西的故事。
③我家后院是一大片旷场,铺了洋灰,是专为晒东西用的。秋收以后晒谷子。九月的天气虽然还很暖和.而我已开始晒晒暖了。其实我是在帮阿荣伯他们摊开簟子,拨开谷子,累得满头大汗,母亲喊我进来,我偏说怕冷,要晒晒暖。
④谷子进了仓,旷场边叠起一堵厚厚高高的稻草墙,面向着冬天的太阳,墙脚下摆了几张小竹椅,这里就成了我晒晒暖和逃学的好处所。因为我的笑声叫声,母亲与老师听不见,他们喊我,我也只当没听见。
⑤这时,旷场上晒的已不是谷子而是好吃的东西,那是萝卜丝、霉干菜、番薯丝和番薯,都香喷喷的更引诱得我舍不得离开。我每一样都要撮一把塞在口袋里留着慢慢地嚼。尤其是番薯枣,那是母亲的拿手,把番薯整个煨熟,切成长条,铺在簟子里晒,晒得糖黏黏的,再藏在钵子里可以吃一年。我等不及晒透,总是边晒边吃,母亲说有太阳气,吃了肚子疼,我都不管。阿荣伯倒说不要紧,小孩子石子吞下去也化得掉。他还用犁刀刮去新鲜番薯皮给我啃,吃得肚子鼓鼓的。有一次,老师喊我去背书,我才背了一句“齐宣王问日”,肚子里生番薯作起怪采,痛得跟发痧似的忍不住哭起来。老师偏说我是背不出书,故意装的,拿起戒尺要打,我却哇地吐了一地,他才信了。从此以后,母亲不许我在后院晒晒暖,要晒暖只能在前院,她可以看住我。
⑥长大点以后,知道晒晒暖的乐趣不仅是偷吃东西,还在于一家子老老小小坐在一起打瞌睡、做活儿和说说笑笑。可是父亲回来以后,晒晒暖对我却变成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了。一清早,我先在南边走廊下摆好一张藤椅,边上一张小茶几,一张矮竹椅。父亲起床下楼来,就坐在藤椅里晒晒暖。我给他倒好茶,点好烟就去花厅后面玻璃房里捧出一尊尊的兰花,一字儿排在廊檐下,给它们晒半小时的暖暖。父亲要我仔细检查兰花叶子上有没有虫子,如有细黑斑点就用竹鉴轻轻将它刮去,用干布擦净,再端回玻璃暖房。搬兰花与检查虫子在当时对我是一件苦事,因为我还不懂得莳花的情趣,我只觉得那是父亲命令我做的事,我须认真地做。更有一样,父亲时常要我坐在边上背唐诗或古文,背了还要讲出个起承转合采。老师要面子,就拼命给我填鸭,要我在父亲面前炫耀。有一次我背“吊古战场”文,背得抑扬顿挫,有板有眼,父亲大喜,认为我颇有才华。但我背诗却老是杜甫的“舍南舍北皆春水”那首诗,父亲恼了,我心里更烦恼,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只觉浑身不自在,恨不得溜到后院去找阿荣伯玩。
⑦可是岁月不待人,一转眼间,父亲鬓边已添了星星白发,我也长大了。战乱中流离转徙,没有一个冬天能够在故乡过着晒晒暖的安闲日子。如今呢,更不必说了。
⑧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晒晒暖”的说法,自然点题;同时,又引出下文对故乡和亲友的回忆。
B. 作者笔下的“阿荣伯”虽是长工,可是看起来两人却不像主仆,充满了长辈对小辈浓浓的关切疼爱。
C. 我觉得“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生动描写出了我背诗不熟被父亲生气批评后的感受。
D. 文章在开头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娓娓道来,童年的乐趣,亲友的面影如在眼前,真挚感人。
5. 文章最后写道“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琦君从小生活在江南农村古镇,她的作品往往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答案】
4. C
5. ①承接上一段,进一步交代如今的境况,转徙台湾,远离故乡,早已失却了昔日晒晒暖的情味;②与童年时代在故乡晒晒暖的安闲与温暖形成对比;③表达了作者的离愁以及思乡念亲之情。
6. ①文中故乡的俗语、俚语时时显现,例如母亲最喜欢背的时令,还有“晒晒暖”“火笼”“撮一把”“煨熟”“糖黏黏”“做活儿”等等这些富有故乡地方色彩的农村方言词汇,通俗易懂,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倍感亲切。②琦君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农村,童年时,又生活在乡村古镇,文章以故乡以及故乡的人事为题材,尽情倾诉着对故乡农村乡土生活的真切记忆和真挚质朴的美好情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作者并非背诗不熟,而是总背同一首诗导致父亲恼了,文中也未提及父亲“批评”作者。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结构,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文章最后写道‘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先明确最后一段内容,然后分析该内容与文章其他内容以及主旨的关系。比如本题,文章最后一段写现在的状况,现在作者写自己远离故乡,居住在台湾,农历十一月了台湾还非常暖和,还得穿单衫,根本就不用晒晒暖,更别提去体会昔日童年时在故乡晒晒暖的情味。这些内容正好紧承接前一段所写随着时间推移,父亲来了,自己长大了,且“战乱中流离转徙,没有一个冬天能够在故乡过着晒晒暖的安闲日子”,如今是居住在台湾,进一步交代居住在台湾,不用晒晒暖,无法体会童年晒晒暖情趣和温馨,现在的不能晒晒暖的状况与童年时代在故乡晒晒暖时听阿荣伯讲故事、偷吃好吃、与家人一起打瞌睡、做活儿和说说笑笑情形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把握分析文章选材特色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首先指出“琦君从小生活在江南农村古镇,她的作品往往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要求“结合全文加以赏析”,乡土指家乡的土地,借指家乡;民俗。也就是本题要求学生赏析文章是如何体现家乡民俗气息的。赏析文章体现家乡民俗气息一般可以从文章语言、选材以及场景环境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语言上采用具有故乡地方特色方言词汇,比如故乡的俗语、俚语、口语等,比如本文,称呼家乡人为“乡里人”,指出“乡里人管晒太阳叫‘晒晒暖’”,母亲背的时令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 “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大雪冬至。”称自己冻红的小手成为“冻得跟红透柿子似的小手”,还有“火笼”“撮一把”“煨熟”“糖黏黏”“做活儿”等富有故乡地方色彩的农村方言词汇,体现出浓浓的乡土气息。选材上选用富有家乡农村色彩的人和事为题材进行写作,比如本文选材上,作者选取故乡浙江永嘉一带农村富有地方色彩冬天晒晒暖(晒太阳)活动;冬天用稻草编大小合适的“道士靴”,套在蚌壳棉鞋外面尽情玩雪,长工阿荣伯把自己抱在矮墙上晒晒暖,讲故事;在后院旷场帮阿荣伯晒谷子;谷子进仓以后在旷场晒好吃的东西,自己“每一样都要撮一把塞在口袋里留着慢慢地嚼”,还有自己番薯吃多了,在背书时候肚子疼老师不相信等具有故乡农村乡土生活气息的事件进行记叙表达对故乡人和事的思念之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有文章中的场景环境描写也富有乡土气息,比如“太阳出来了,他就把我抱在矮墙头上晒晒暖,又给我垫一把稻草,坐在上面,软软的,也暖暖的。他自己一手棒着火笼(庄稼人取暖用的,是一只竹编的篮子,中间镶一个瓦钵,里面烧着炭火),一手捏着旱烟筒,坐在我身边,给我讲征东征西的故事”“我家后院是一大片旷场,铺了洋灰,是专为晒东西用的。秋收以后晒谷子”“谷子进了仓,旷场边叠起一堵厚厚高高的稻草墙,面向着冬天的太阳,墙脚下摆了几张小竹椅,这里就成了我晒晒暖和逃学的好处所”,答题时,结合具体内容从一闪哥几个方面进行赏析作答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