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文本一:四姑娘山行记阅读答案-阿来

2023-04-12 15:04超越网

文本一:
四姑娘山行记
阿来
冰和雪,洁白晶莹,闪耀在四姑娘山金字塔状铁青色的岩石尖峰上。
阳光透耀,峡谷深切,沟谷交错绵延,水流汇聚成湍急清澈的沃日河。沟谷上方,倾斜的山坡上覆盖的白桦林一片金黄,那是秋日交响诗的高音部,是铜管乐队,高亢嘹亮;暗绿的栎树林,和云杉与冷杉组成的针叶林,是弦乐队和木管乐队,低沉雄浑。
从成都出发,驱车将近两百公里,来到四姑娘山镇。翻过巴郎山,号称“蜀山皇后”的四姑娘山的冰雪山峰就出现在眼前。
下山,入住酒店,躺平休息。我和四姑娘山三十多年的过从,逐次展开。恍惚中,弄不清是梦境还是回忆,那是三十多年前第一次来这山中的情形。也是十月,第一次到访四姑娘雪山。
骑了一天马从这个镇出发往山上去。
一天行程结束,在蓊郁的冷杉林旁扎营,钻进睡袋时故意把帐篷门敞开,为的是能看见满天星斗。起风了,林涛澎湃。半夜被冻醒,原来一场大雪不期而至。起身关帐篷门时,忽见面前立着一个黑影。是那匹马。它伸长颈项用鼻子来碰我。不晓得它是不是故意站在敞开的帐篷门前替我挡风遮雪。它在这大雪飘飞的深夜,用湿乎乎的鼻子碰我冰凉的手,呼出粗重温热的鼻息。
刚过去的那个白天,我在早晨才与它相会。作为初次相见的礼节,我抚摸了它的额头。它就用鼻子嗅我,熟悉我的气息。如此这般以后,我才跨上它的背,穿过大片收割后的青稞地,进入沙棘、红桦和方枝柏构成的密林,向四姑娘山深处进发。路上休息时,我在手心里摊上一点盐,任它用舌头轻轻舔舐。路上好多扁刺蔷薇结了红果,我摘来,去籽,去刺毛,把果肉给它品尝。我还找到了一只硕大的红色浆果,皮厚肉多。我把柔软的浆果塞进了马嘴里,它错动牙槽咀嚼,摇晃着脑袋,同时掀动厚厚的嘴唇,露出粉红的牙床。我明白,这是它对果子奇异的味道表示惊诧,眼睛里闪出欣喜的神情。
再上路时,这匹马就更知道我的心意了。每当穿过秋天的风与霜染成一片艳红的槭树与花楸树丛时,它都会放慢脚步,也许是为了选择更加平整的道路,也许是为了给我多一点观赏的时间。马的主人对我说:这牲口灵性得很。
我说它不是牲口,是马。
夕阳西下时,我们抵达了目的地,靠着森林扎营。
晚餐时,我分了半张饼给我的马。人和马,就这样迅速建立友谊。我钻进睡袋时,它还站在帐篷前,没有离开。雪片落在树上和地上时簌簌有声,其间还听到马粗重的鼻息。都是令人心安的声音。
早上,雪停了,空气清新冷冽。
我的马不在了。其他的马也不在了。只有几行被雪掩去大半的足迹显示它们往峡谷更深处去了。
我去寻马,雪深过踝。
半小时后,我看见了,几匹马立在一面湖边,一动不动。鬃毛上纷披着雪,睫毛上凝结着雪。它们每呼吸一次,鼻孔中就喷出一团白色的雾气。我被眼前这美景震住,不由停下脚步,和那几匹马一样,变成了一尊只用口鼻呼出团团白雾的雕塑。我们站在峡谷的底部,山势从脚下升起,依次是乔木林带,高山草甸带,然后是峭拔的悬崖,起伏的山脊线,错落耸峙的山峰。瀑布冻住了,在崖上悬垂,轰然的声音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光芒。
这一切,同时倒映在凝玉一般的清冷小湖中,雄伟大野的长空,雪峰,冰瀑,连绵群山,还有湖边的几匹马和我,都倒映在湖中。
湖中倒映的世界水晶般纯净,湖泊四周的浩莽山野阒寂无声。我沉入其中,任自然大美把内心充满。
这个世界动了。
一只鸟飞起,从野樱桃树上摇落了一枝积雪。
我的那匹马动了,它晃动脑袋,摇落了鬃毛上的积雪,缓步向我走来。我用手拂去它额头上凝结成冰的雪。
太阳升起来了,四野银光闪烁,气温升高,哗然一声,那是高树上的积雪受热坠落。积雪坠地有声,抖落重负的树枝回弹有声。满山的高树都在抖落枝上的积雪,满耳都是积雪坠落的声音。
雪落树现,落叶松的针叶便在阳光透耀下,在白色的雪野中,显现出耀眼的金黄!深秋雪在阳光下迅速融化,我就一直站在那里,直到融雪水在四周流动,打湿了我的鞋子,才和几匹马一起离开了那个小湖……
我在床上醒来,室内的供氧机发出的声音,就像那匹记忆中的马咝咝的鼻息。
这么多年里,我来到四姑娘山至少有三十次了吧。
人们问我,频繁前来的原因是什么?我说,这里是我的自然课堂,或者说,是我的自然课堂之一。
不同的时间,来这里的高山之山,从树,从草,从花,从果,看生命律动。从浩大的地理中的山起水落,感受四季流转。
这一回来,却是为一场诗歌讲座。
四姑娘山管理局的朋友们,在线上听我讲过杜甫,于是突发奇想,要我把写雪山的诗,放到四姑娘山的雪峰下去讲。杜诗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雪岭界天白”、还有比杜甫晚几年到成都西川节度使府的岑参写过的“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不知道,当我在冰峰雪野下诵起这些诗歌时,“蜀山皇后”是否会对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颂赞,荡起会心的微笑……
(有删改)
文本二:
阿来的散文是一种多维度交织的散文。他的散文作品不会只有“现在”这一个维度,而是将现在和过去、未来联系在一起,此在、曾在、将在三者合一。
阿来散文中的自然有着更丰富和博大的内涵。他经常细致地描绘山川、河流、草木、花朵,抱着一种谦卑的姿态;他不仅是为呈现一个本然的世界,也是在向自然世界学习。因为自然是如此开阔敞亮,如此彼此依辅,和谐共在,生生不息,充分展现着生命的本性。
(选自谢有顺《阿来的散文写作有一种中国式的超越精神》,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覆盖,众水汇聚,金黄和暗绿的树林遍布山坡;文章开篇即以冷丽的色彩和视听的通感涂染出四姑娘山的独特风姿。
B.作者善用动词,“驱车”“翻过”“下山”“入住”,记录了行程中的站点;“摊”“摘”“去”,表现了“我”对马的细心关爱。
C.“我”三十多年间几十次到访四姑娘山,既由于这里是能启迪“我”思考生命和自然问题的课堂,更由于那匹马让“我”牵挂难忘。
D.作者欣赏山川之美,感受生灵之好,将自然大美与珍视自然的真实情感,潜行在字里行间,赋予作品空灵纯净的诗意氛围。
7.关于文中“我”在湖边寻马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寻到湖边,发现“我”的马和它的伙伴们在湖边伫立,“我”环视四周,被自然的大美震撼,也如雕塑般肃立了。
B.“我”“它们”“我们”,作者转换着人称,叙述在湖边的情境,暗含着“我”将自己逐渐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流动与变化。
C.“这个世界动了”一句界开了上下两部分,前者重在写静,后者重在描动,动静相宜,虚实结合,视听感官交织,意境空灵,富有诗意。
D.“变成了一尊⋯⋯雕塑”“凝玉一般的清冷小湖”“水晶般纯净”,这些比喻的句子,显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贴近心灵的表达力。
8.文本一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请从文本二“多维度交织”的角度加以分析。
9.文本一题目为“四姑娘山行记”,但作者却用很多笔墨去写马,为什么?请结合两则文本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6.C.“更由于那匹马让‘我’牵挂难忘”错误,原文写的是“这么多年里,我来到四姑娘山至少有三十次了吧。人们问我,频繁前来的原因是什么?我说,这里是我的自然课堂,或者说,是我的自然课堂之一。不同的时间,来这里的高山之山,从树,从草,从花,从果,看生命律动。从浩大的地理中的山起水落,感受四季流转”,并未说由于那匹马让“我”牵挂难忘。
7.C.“虚实结合”错误,文段中写了鸟、马、太阳、积雪等,均是实写,并无虚写。
8.①“多维度交织”是阿来散文的独特艺术特征,即将现在、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此在、曾在、将在三者合一。②文章以多维度的时间来组织素材,从驱车到四姑娘山的“现在”写起,中间是回忆三十年前第一次到四姑娘山的“过去”,最后回到现在,并遥想在四姑娘山雪峰下开诗歌讲座的“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串联起对四姑娘山美好风光的描写。③作者身份的“此在”“曾在”“将在”串联起内在深沉的感情。“此在”时的沉浸欣赏,“曾在”时的震撼感动,“将在”时会有的深情颂赞,三个状态背后有“我”对自然的深厚感情,有我对世界和生命的深邃思考。
9.①这是作者以点带面的匠心,作者心中的四姑娘山不只是山,是有着更丰富和博大内涵的自然。马是四姑娘山的灵性之物,是自然的代言,作者写马就是写四姑娘山,写对整个大自然的感受。②这样写更能集中展现作者对自然的谦卑姿态,凸显作者亲近和敬畏自然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自然世界是生命课堂,他细致描摹马,他对牧民说“它不是牲口,是马”,这和他细致描绘山川河流、草木花朵一样,都是作者仰望自然﹑学习自然、善待生命的形象体现。③这样写更能凝聚和彰显文章的主旨。马和作者很快建立起信任,马懂得感恩、主动回报,作者喂食寻找、善待关爱,这种温暖的交流与互动体现着人与自然彼此依辅、和谐共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意义,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