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履之履
苏沧桑
①沿着一条古道上山,并没有什么让人震撼的景色。初次见面,感觉绍兴的夏履镇像一壶温和的黄酒,也像一个爱抿两口黄酒的温和的江南人。
②晨光呈现黄酒的质地,琥珀色,透明澄澈,竹林浸泡在晨光里,呈现最纯粹的绿,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第一眼看到的江南。往高处再走几步,晨光已长高,变成金色阳光在竹林间跳跃,如奔走着无数匹小鹿。
③鸟鸣是这个隐秘之地的呼吸,清洌如黄酒的成色,让我想起昨夜淋到的这一年第一场秋风,秋风从后山竹林泅过来,从夏履镇双叶村周家祠堂的雕梁画栋间流下来,又从每个人的脚底盘旋而上,裹着越剧的袅袅之音,问候了端坐在祠堂里听戏的每个人,还有《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年迈的后裔们。我用毛衣裹紧自己,想起这一天是鲁迅先生的祭日,我是应该带一壶酒上山的。
④我们沿着一条古道上山,前往夏履唯一未通车的自然村——双叶村的叶家山顶,山不高,路有点陡,古道边有不少怪石。让我震撼的,是骡子。第一次遇见骡子,它们正在下山。从古道口望去,石阶绵延而上,隐没在高处的竹林间。随着哒哒哒哒的蹄声,古道尽头出现了一个牵骡子的中年男子,披着迷彩上衣,口里叼着一根烟。一头白色的骡子,然后是一头棕红色的骡子,再然后是三头黑色的骡子,排着队慢悠悠地从古道上下来。轻快的蹄声,温顺的眼神,湿漉漉的鼻子,轻柔的呼吸,像一群害羞的少年。这是江南难得见到的景致。它们身后,古道蜿蜒着通向透着亮光的山顶和山顶上那个古老的村落。
⑤早在新石器时代,夏履一带便有人类活动,后因《吴越春秋》载大禹治水“冠挂不顾,履遗不蹑”而得名。有勾践“栖兵于此”的越王峥、陆游晚年“卜居遮翠岭”的车水岭等古迹。海拔 400 多米的叶家山顶,则因 1000 多年前宋南颖太守叶石令辞官来古越龙山隐居而闻名于世,至今留存许多遗迹,如鼓楼和下七间民居、采石造屋的一字岗、生产鹿鸣纸的作坊。传说曾有一位造竹纸的先人,常常又累又饿,在石臼旁或烘室里昏睡过去,竹林间的梅花鹿便会呜呜长鸣来唤醒他,后人把这种竹纸叫做“鹿鸣纸”。
⑥千百年来,叶姓一族在此繁衍生息,自己筑水库,用竹管引水到家,造纸、辟茶园、编竹筐、种香榧、晒笋干、种蔬菜和高山云雾茶,自给有余,也挑下山去卖,或送人,一如他们的姓氏般枝繁叶茂。
⑦和无数中国村落一样,如今叶家山顶住的大多是老人,不同的是叶家山顶长寿老人特别多,最高寿者已有 100 岁,80 岁以上的占全部人口一半以上。秘诀呢?除了山好水好空气好,老人们有“三能”:能吃,大碗吃饭大块吃肉;能喝,每天绿茶不离身,黄酒也都能喝点;能干,天蒙蒙亮就上山割草、种地、背毛竹。
⑧土灶里火光熊熊,几位老人坐在祠堂外的门廊前晒太阳,另外几位老人在对面自家门口谈笑、择菜,一只白色小狗绕着他们的腿撒欢。我坐在祠堂里喝茶,凝视阳光一寸寸在幽暗的祠堂天井里前行,看到了天黑下来后老人们披着棉衣坐在黑暗里的样子。秋风起时,雪落时,村里某个熟识的老人故去时,他们会伤感吗?会更想念外面的儿孙吗?寻找童年记忆的城里人从门口经过,他们高兴吗?如果叶家山顶被改造得更美,外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欢迎吗?此刻,他们看我们的目光里盛着笑意,我感觉他们是愿意的。
⑨坐在叶家山顶午后阳光里,像被裹进了绍兴黄酒馥郁的香味中,昏昏欲睡。绍兴黄酒越陈越香,所以称“老酒”,这个古老的村落,也像喝多了老酒的垂暮老人,让人担心它这一睡再也不会醒来。
⑩下山时,第二次遇见骡子,我觉得我的担心纯属多余。先听到从山脚传上来的哒哒蹄声,明显比之前下山的蹄声沉重很多,断断续续,像一阵阵急雨。终于,它们出现了,骡背上是装满黄沙的竹筐,地球引力和山的坡度,几乎要压垮它们。它来了,原本走在最后的那头小个子黑骡,昂首拱背往上猛走几步,每一步都像有千钧之力在往后拽它,它停下来张大鼻翼和嘴,呼哧呼哧急喘几口气,又昂起头,抬起腿,挣扎着往上迈步。当我们擦肩而过时,整个山谷里万籁俱寂,只听到它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看见我们几个下山的人,骡子居然主动避到一旁。牵骡子的那个人走在最后,嘴里发着啾啾的声音,并没有大声呵斥或鞭挞,它们只停歇了几秒又自觉地继续前行。
⑪我呆立很久,心里生出敬意,多么像负重前行的人们啊,多么像夏履镇想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好的人们啊。一筐筐黄沙,一根根木材,一块块砖石,都是运到山上用来改造古村落的。当地干部赵建兴和他的搭档朱国庆以及同事们,几乎每个周末都奔走在夏履的山水之间,一遍一遍徒步到山顶,帮古老的村落舒筋活血,返老还童,让它们不要老去,不要睡过去。
⑫夏禹治水,勾践复国,钟灵毓秀的绍兴乃非常之境,多非常之人,“横眉”“俯首”的鲁迅,陆游、黄宗羲、陈洪绶、秋瑾、蔡元培……绍兴人睿智、圆通、内敛,最突出的性格是坚韧,他们认定一件事,会执著到底,越挫越勇,夏履人自然不例外。
⑬小溪、竹筏、水仗,在夏履,童年离我们如此近。“履”的字形,多么像一头骡子在负重前行。“履”是鞋的意思,也是行走、实行、担任的意思,和它相关的很多成语,此刻一一来到眼前,仿佛都和夏履有了某种关系:安常履顺、步履维艰、履险如夷、戴天履地……
⑭夏履是一杯温和的黄酒,却有着比酒更猛的后劲。这股后劲,才是夏履这杯老酒里的风骨,醇厚、绵长、带劲,回味无穷。
(取材于苏沧桑的同名散文)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候了端坐在祠堂里听戏的每个人 问候:一人对另一人的问好、问安。
B. 冠挂不顾,履遗不蹑 履遗不蹑:鞋子丢了就不穿。
C. 钟灵毓秀的绍兴乃非常之境 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D. 安常履顺 安常履顺: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③段提到了《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提到了鲁迅先生的祭日,为第⑫段抒发对像周敦颐、鲁迅这样的非常之人的赞美之情做了铺垫。
B. 文章第⑤段谈到了“鹿鸣纸”传说,讲述了“鹿鸣纸”的得名缘由,提及了夏履留存着的许多像生产鹿鸣纸的作坊这样的遗迹,富有神秘感。
C. 文章第⑧段运用了一连串的反问句来推测老人们披着棉衣坐在黑暗里的心理活动:于逝者是否伤感,对游人是否欢迎等,引人深思。
D. 整篇文章运用最多的手法是比喻手法,把一些抽象的不易弄明白的事物比作是具体可感的事物,使语言生动形象并形成了强大的感染力。
20. 文章先后写到了沿着有点陡的古道下山的骡子和负重上山的骡子,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21. 文章第⑭段中写道:“夏履是一杯温和的黄酒,却有着比酒更猛的后劲。”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2. 第⑪段中的“负重前行的人们”让我们想到,生活中,正是因为有无数“负重前行的人们”的默默奉献,我们才会感到“岁月静好”“生活幸福”。请结合生活积累或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负重前行的人们”的认识。
答
18. A A项,问候:文中意思是秋风吹拂了端坐在祠堂里听戏的每个人。
19. C C项,“文章第⑧段运用了一连串的反问句来推测老人们披着棉衣坐在黑暗里的心理活动”错误,第⑧段运用了一连串的反问句是作者的疑惑,是作者的心理活动。
20. 写下山的骡子是为衬托负重上山的骡子(或:写负重上山的骡子是为照应前面写到的下山的骡子),突出了骡子作为运输工具负重登山,具有坚韧、担当、奉献的品格;进而由物及人(或: 以物喻人),想到了负重前行的人们,赞美了夏履这个地方坚韧的非常之人,他们有敢于行走、实行、担任的精神品质;另外,顺势借骡子解读了“履”的深刻含义,照应了文章题目。
21. 夏履的晨光、竹林、鸟鸣、秋风之景,夏履的慢悠悠地下山的骡子与历史古迹等物,夏履的造“鹿鸣纸”的先人、长寿而安详老人,都让人感到“夏履是一杯温和的黄酒”。夏履人千百年来在自给有余中的繁衍生息,夏履那负重上山的骡子,尤其是那想把家乡建设得更好的人们的负重前行之举,夏履这非常之境中非常之人的坚韧、执著、越挫越勇的精神,都“有着比酒更猛的后劲”。
22. 夏履骡马负重前行,就像夏履的干部们,为了把夏履建设的更加美好。“负重前行”指背负着沉重的包裹向前行走,也指背上沉甸甸责任感向风雨中坚定地走去。“负重前行的人们”指承担过多责任的人们。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默默奉献,默默负重前行,我们应该尊敬身边这些负重前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