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泊》阅读答案-方叶

2021-02-11 18:03超越网


方叶
①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鄰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②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这种小船形如周作人笔下的鸟篷船,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显得格外娇小玲珑。不过,溪船一般不用来载客悠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用于捕鱼捉蟹,在烟波白浪里弄潮。溪船最大用途是运货,运载着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百货,敏乃一声山水绿,穿梭在幽深的断崖溪谷之间。对于山里人来说,溪船运载过他们的企盼与悲欢,因而每当木船出现在古镇的清溪上,好事的山里人总是争相奔向水边。最是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鱼鹰栖息在岸边桥下,或溪心岩者,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常常是点亮一盏风灯,拥坐在船头上谈天说地,吹拉弹唱,任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溪,让溪边浣衣担水的村姑、小孩听醉了,久久不肯睡去。尽管那时我并不请诗情画意,那摇拂晃荡的船影灯火,却如一粒凄美的种子,飘落在心田上,让我忧惚迷离,浮想联翩。
③我常想,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泊往往离不开平静的流水,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之中怎么好停泊哩。惟凤平浪静的溪岸湖畔、河洲烟渚,当然最好是僻远的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千尺断崖之下,茫茫芦荡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处。这时,把舟楫系在江凤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囂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的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的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乌啼随凤飘来。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乘月听哀狄, 渑露馥芳荪”。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间一时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就不仅仅把一叶渔舟,更把自己淡怀逸致的襟抱,闲适脱俗的意趣,永远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山塞前。那“烟波钓徒”的妙境,也常常令我们想起来就禁不住心醉神驰。如此看来,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的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人置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④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江南水乡,河湾湖汊纵横交错,溪流水道密如蛛网。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二十四桥的“瘦西湖”,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水榭,何处不有画舫轻系、渔舟唱晚?在那湖光水色里,真不知泊过多少柔情蜜意、离愁别绪。当然,也泊过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那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更有数不清的歌楼舞榭、画舫游艇, “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在那桨声灯影里,晃荡过孔尚任的南明遣恨,晃荡过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风流,更有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那靡靡之音,以及“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的悲愁哀怨和脂粉血泪。不妨说,秦淮凤月里泊的正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条繁绮香艳的画舫吧。
⑤泊,或许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他不以落第为意,仁立船头,把耳濡目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熔铸成了一帧“枫桥夜泊”的不朽画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航程的目标还在遥遥的远方啊,岂能松懈自己,坐视观望?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谙“泊”的意蕴的,他常常停棹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险滩,惊涛骇浪。“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
⑥是的, 一个泊字,写尽了世间众生相,荡漾着人生的几多情怀!
16.请选出对本文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两项(4分)()
A.全文以“泊”文化为线索,从第②段到第⑤段,先写“泊”的意境,再写“泊”的客观状态,最后写“泊”的精神境界,构思缜密新巧,达到了“情中景,景中情”的佳妙境地。
B.本文语言清丽柔婉,典雅优美,骈散句互用,长短句相间,灵动含蓄。作者善于化用古典语词和句子,并把现代语言和古典诗词相结合。
C.“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 杯清茶, 盏薄醪, 人如天地沙鸥”化用了古人的诗句,运用排比和比拟的修辞,打写作者在自然怀抱中闲适悠然、自由随性的愉悦之情。
D.泊,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种凄幽、 空灵、宁馨素洁的美。于是,“泊”成了一种心境,置身其间,既可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
E.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江南的湖光水色曾被作为背景写入题材各异的文学作品中,涵养繁荣了中国文化:而美丽的江南也由此平添了文化气韵。
17.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3分)
18.请赏析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19.文章第⑤段谈到“泊”是一种精神境界,写到唐代诗人张继的人生际遇,又写到宦海浮沉的苏轼的人生智慧,这样写的用意何在?不从年代上考虑,可否将涉及这两人的内容交换一下位置,并简要分析。(6分)
20.下面是某校高中生根据方叶的 《泊》拟写的一首小令,请你从所给的两题中任选题作答 。(5分)
天净沙·泊
乌篷渔歌夕霞,
桨声灯影清茶,
秋月烟波蒹葭。
飞鸿影下,
朱门怎可为家?
(1)选择一个角度(如意象、意境、语言)对这首小令加以简评,要求100字左右。
(2)请你以李明的名义,给散文《泊》的作者方叶(某诗刊编辑)写一封信,推荐这首小令。
要求100字左右。(不能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16. (4分) A C (答对一个给2分)
A项,应为先写“泊”的客观状态,再写“泊”的意境: C项,“比拟”的修辞手法有误。
17. (3分)
内容上: (2分,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
①以具体的场景诠释了“泊”宁静、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②表达了对“泊”的意蕴的钟情。(表明一直喜爱泊的意境) (意思对即可)
③描绘了静美、凄幽、灵动的画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只写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不得分)
结构上: (1 分。只答术语,不结合文本分析不得分)
④引起下文,为后文从不同角度阐释“泊”的多重意蕴做铺垫。
18. (4分,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①比喻,(1分)把暮色降临之后,已然停驻的货运木船比作栖息的鱼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天劳作停息之后水边的宁静(1分)。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 分)正面描写了劳作天的船工轻松自在面又快乐惬意的休息场景,辅以村姑、小孩沉醉其中,凸显画面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1分)
③比拟(拟物) (1分)“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溪”,“流”字使用得自然贴切又别具情致,化抽象为具象,形象生动得写出了船工的欢声笑语和自然界的声响融为一体,表现出夜幕垂落之时,人与自然相融的诗意美。(“化抽象为具象” “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1分) (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动词“流"的艺术效果也可以。)
19. (6分)
(1)以古人的人生态度说明“泊”是一-种精神境界, (1 分)使文章富有浓厚的文化意蕴(让读者产生古今相通的感觉,更有感染力) (1分)
(2)这两部分内容不能交换位置。(只写观点不分析不能得分)张继赶考落第,没有沉溺于沮丧,而是不以为意,以自然美景清心滤思,熔铸成不朽的诗篇,张继“泊”的境界是命运多舛之后的休憩与等待。(2分)苏轼则是于宦海浮沉中砥砺精神,以无畏的精神去迎接人生中更多的艰辛,苏轼的“泊”的境界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进发。较之张继,苏轼的“泊”具有更丰富与高远的境界。(2 分)
20. (5分) 小令赏析:这首小令的意象、意境与散文基本契合,整首小令一韵到底,音韵和谐。前三句采用视听结合、意象叠加等艺术手法,营造出澄静寥廓(清幽静美、宁静温馨、宁馨素洁等等)的意境,描绘渔人晚归、舟中品茗、月下远观的画面,不着一个“泊”字,却处处表现“泊”的情境。体现了作者沉醉于静美的自然山水,内心闲适悠然。一句“飞鸿影下”破空而来,使画面静中有动,这只飞鸿,也许来自白朴的《天净沙·秋》“一点飞鸿影下”,也许来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缥缈孤鸿影,“飞鸿"意象的使用,沟通古今,情感由沉醉山水转向对人生意义的思索,最后一句反问, 表现了作者对浮华奢靡生活的厌恶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
(1)答案示例:这首小令的意象、意境与散文基本契合。韵律和谐。前三句采用视听结合、意象叠加等艺术手法,营造出澄静寥廓(清幽静美、宁静温馨、宁馨素洁等等)的意境,表现作者沉醉于自然山水,内心闲适悠然。句 “飞鸿影下”破空而来, 使画面静中有动,沟通古今,情感转向对人生意义的思索。(言之有理即可)
(2)理由充分、语言得体、格式正确即可。(书信格式不对扣1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