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团聚(节选)阅读答案-沈虎雏

2020-10-04 21:56超越网

团聚(节选)
沈虎雏
爸爸在家,常问我们兄弟:
“怕不怕走路?勇敢点!莫要抱。”
这真适合我们好动如球性格,于是几人四处跑去。远则到滇池涉水,近则去后山翻筋斗,躺着晒太阳,或一同欣赏云南的云霞。背山峡谷里小道奇静,崖壁有平地见不到的好花,树桠巴上横架着草席包裹的风干童尸。有时跑很远去看龙井咕咕冒水,或到窑上看人做陶器,讨一坨特别黏的窑泥玩。若进了县城,路越走越高,冰心家在最高处。听说冰心阿姨去重庆坐过飞机,我觉得这真了不起,编进杜撰的儿歌。古城乡魁阁像又像塔,我挺羡慕费孝通伯伯一伙专家,天天在上边待着。
兄弟俩不但消化力强,对精神消费也永不满足,逼得妈妈搜索枯肠,使出浑身解数应付。于是我们听熟了她小时朱干奶奶用合肥土话哄她的童谣;又胡乱学几句妙趣横生的吴语小调,是在苏州念中学时,女同学一本正经教她的;英文歌是对哥哥进行超前教育,我舌头不灵活,旁听而已。妈妈看过几出京戏,不得不一一挖出来轻声唱念,于是我们知道了苏三、严嵩等人物。救亡歌曲是严肃的必须用国语唱。对于我跟哥哥贪得无厌的精神需求,妈妈计穷时,如果爸爸在家,就能毫不费力替她解围。
两个装美孚油桶的木箱,架起一块画板,是全家文化活动中心。我们围坐吃饭,妈妈在上边改作业,爸爸下乡来,也常趴在画板上写个不停。轮到有机会听故事讲笑话时,每人坐个蒲团,也是围着它。云南的油灯,粗陶盏子搁在有提手的竹灯架上,可以摆放,又能拎挂。家里这盏如豆灯火,常挂在比画板稳的墙上。我学会头一件有用事,就是拿糊袼褙剔下的破布条搓灯芯。现在全家围拢来,洗耳恭听爸爸唱歌,他总共只会一首:
“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流经蒙古地——转过长城关!一二一!一二一!”
十足大兵味,定是在湘西当兵时学的。大家笑他,他得意,从不扫兴。
“不好听?我来学故事吧!”
这才是拿手。于是“学”打老虎,猎野猪,捉大蟒故事,又形容这些威严骄傲兽物的非凡气度,捕食猎物的章法。
熊娘是可笑东西:“熊娘熊娘打空瞌,不吃伢崽吃哪个?”
我并不怕,那不过是脸被胡子下巴扎一气,胳肢窝被胳肢一番罢了。若躺着听故事,他就会眯小眼睛,迈起熊步,吧嗒着嘴,哼哼唧唧,熊娘要吃“不哉”了。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小孩脚趾叫“不哉”?但熊娘已逼近脚丫,搞得我奇痒难忍,喘不上气,熊娘十分开心:“啊唔啊唔好䶗①,果条伢崽没得䶗!”
学荒野故事时,爸爸还随时学蛇叫,模仿老虎叫。讲到猪被叼着耳朵,又被有力的尾巴抽赶着进山时,那猪叫声也逐渐远去。他学狼嚎听来疹人,于是又学十几种鸟雀争鸣,自己总像那些陶醉于快乐中的雀儿。
他的故事永不枯竭,刚讲完一个就说:“这个还不出奇,再学一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我还不能听准他的风凰口音,暗想着县城马寡妇店里一坨坨鹅蛋形辣豆豉肯定好吃。
“豆豉娘是县城里那个寡妇吗?”
“当然!就学《豆豉娘怒沉百宝箱》”
下一个更出奇的,就会学成《酱油娘棒打薄情郎》。他的故事像迪士尼先生的卡通片一样,人物情节都随想象任意揉搓变形,连眼前家人,也在故事里进进出出,方便着呢。我们兄弟心里,没有“父亲的威严”概念,而爸爸的狼狈失态丢面子经历,给许多故事大增光彩。
为撩拨我们的兴奋点,故事里随时加些美味道具:“妈妈读大学时候不肯理我,见到我就跑。有一天她到书店,喏,这样子左手挟两本洋书,右手拎一盒鸡蛋糕。头发后边短短的像男孩子,前边长长的拖到这里,快遮起眼睛了,呱!一下甩上去,要算神气喃。好,进了书店,忽然一抬头,看到柜台后边萧克木先生,戴个黑边眼镜,像我像极了。好,以为碰到沈从文,即刻,呱!丢下鸡蛋糕,扯起脚就跑!”
“后来呢?”
“跑了嘛,就完了。”他冲我微笑。
我实在不放心:“那后来呢?”
团聚生活在我眼里,总像云南的蓝天和彩霞一样洁净明丽。绑成长串的枯瘦四川壮丁路过龙街,疫病肆虐到处有人倒毙的场面,周围有时发生的残酷事情,爸爸妈妈遇到的种种烦恼,他们都小心又小心地不叫我们看见,只是没办法完全做到。
注:①凤凰方言“吃”说成“䶗”(qiā),此处后半句意思为“那个孩子没得吃”。
(有删改)
14.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会唱的歌只有一首,学故事却永不枯竭。荒野故事和文学故事中都融入了他的创造性,这体现父亲风趣平易的性格。
B.描写我幼时郊野生活时插入有关冰心和费孝通的“闲笔”,管中窥豹,可见抗日救亡大后方的云南荟萃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
C.父亲依我的童心童语将“杜十娘”错成“豆豉娘”,又主动将“金玉奴”改成“酱油娘”,一者表现父亲的机智,二者表现父亲对孩子的溺爱。
D.妈妈使出“南腔北调”的浑身解数还是“计穷”,不是贬损妈妈,这段描写在结构上起到了过渡作用,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15.试分析画线句“故事里随时加些美味道具”中“美味”的丰富含义。
16.为什么作者说“团聚生活在我眼里,总像云南的蓝天和彩霞一样洁净明丽”?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14.C项,“表现父亲对孩子的溺爱”说法错误。表现的并非是父亲对孩子的溺爱,而是呵护,以及父亲的童趣。
15.(1)“美味”指下文故事里的“鸡蛋糕”;(2)抗战时期物资匮乏,父亲在故事里加“鸡蛋糕”,是给兄弟俩画饼充饥,聊以安慰;(3)加入美味的“鸡蛋糕”,更形象表达了父亲对与妈妈的恋爱往事的深情回忆。
16.(1)我们一家得以在抗战年代团聚在云南,是幸运而美好的;(2)父亲曾带我和哥哥体验过云南美丽的蓝天彩霞,这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3)在艰难时期,我们一家虽然生活艰苦却其乐融融,宁静和谐;(4)在残酷现实中,父母用爱守护了我们洁净明丽的心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