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重到天坛阅读答案

2020-09-17 10:16超越网

重到天坛
①今年1月6日,正值节气小寒,我写完《天坛六十记》这本书的最后一节——“六百个春天”。今年,正好是天坛建坛六百周年,算是对天坛的一份纪念。这不是一本介绍天坛历史或抒写天坛风景的书,它只是我在天坛所见所闻所画所遇所思所忆的拾穗小札,是一本个人断片式的即兴随感。
②书已写罢,小寒之后,我接连去天坛多次,不为写作,只是习惯,仿佛脚步有惯性,磁石一般指向天坛,去到那里转转,心里莫名其妙地充实一些。一直到1月20日,我又一次来到天坛。那一天,正值节气大寒。下午我从圜丘出来,到成贞门西北侧,那里并排有两把座椅,我坐在那里画成贞门。春节将近,除了工人在挂红灯笼,搭建庆祝春节的展牌,人不多。我和那时在天坛里的很多游人一样,不知道,或者说不敏感,一场疫情带来的灾难,正饿虎一般无情地向我们扑来。
③一位五十多岁的清洁工提着扫帚,走到我身边,好奇地看我画画,还特别称赞了我几句,我便投桃报李和他闲聊,问他是哪里人,过年能不能休息几天。他告诉我是山西人,说过年是最忙的时候,哪能回得了家,得等过完年再请假回家了。这天晚上,在电视里看到钟南山,说武汉的疫情出现了人传人。三天过后,1月23日,武汉封城。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春节过得那样紧张,这个春天过得那样紧张。
④再到天坛,已是今年四月。武汉解封,尽管全球范围内疫情依旧泛滥,但国内趋稳向好,封闭多日的天坛重新对外开放,重到阔别三月有余的天坛,感到分外亲切,也油然而生出很多感喟。
⑤想起在《天坛六十记》“六百个春天”开头写的那段话:“春天又要到了。这将是天坛度过的第六百个春天。对比古老的天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都会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不禁有些惊讶,感觉这段话像是今日新写的一样,竟然有那样强的针对性。或许,这正是今天的天坛于我们的特殊意义。古人到这里祭天,这里不仅有祈年殿,还有斋宫的敬天大殿,都巍峨矗立在苍天之下。今天,我们不会再虔诚而谦卑地跪拜在它们的面前,但起码应该心存一些敬畏,而不是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
⑥出乎我意料的是,来天坛的游人很多。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宰牲亭、神厨和神库这些室内景点,暂时没有开放,但不妨碍春天已经烂烂漫漫地四处奔涌,二月兰和紫藤没心没肺地开得火爆。大自然,完全不管不顾曾经发生的一切,这一刻所呈现出的激情,刺激着我的眼睛和心。
⑦这之后,我又去过天坛几次,人越发多了起来。二月兰和紫藤花的花期过后,满园的月季盛开,芬芳诱人。花前花后,争先恐后拍照的人很多。祈年殿围墙前,摆出很多块展板,介绍天坛建坛六百年的历史。柏树林里,有约会的情侣,情不自禁地摘下口罩,拥抱亲吻。双环亭、百花亭里,草坪上,藤萝架下,人们围坐一起,带来吃的喝的,边吃边喝边聊边笑边拍照,诉说着分别多日的牵挂和思念……那种兴奋的劲头,让我感动之余,也生发感慨。刚刚发生过的灾难,如今依然全球蔓延的疫情,似乎都已经化成眼前的一片繁花似锦。不知为什么,想起英国伟大的诗人奥登在他有名的《美术馆》里写过的诗句:
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灾难转过脸,
……
太阳依旧照着白腿落进绿波里,
那华贵而精巧的船必曾看见。
⑧六百年的天坛必曾看见。“老眼厌看南北路,流年暗换往来人”,它不动声色,在看着我们。在“六百个春天”里,我写过这样一句话:“眼前的祈年殿默默不语,矗立在蓝天之下,天蓝色的琉璃瓦顶,不动声色,却不住晃我的眼睛。”如果是今天,我要再加上一句:“祈年殿的琉璃瓦顶也直逼我的心。”
⑨后来,我再去天坛,在神库外的红墙前,一对青年男女手里举着刚刚拿到的结婚证在拍照。男的很随意地穿着件白T恤,女的却特意穿着洁白的曳地婚纱,猜想那婚纱大概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耽搁了很久。在中午时分阳光强烈的照射下,红墙红得那样热烈,把她一身洁白的婚纱对比得那样醒目。而在花甲门外的红墙前,有人吹起口琴——悠扬的口琴声又响起来了,好像在为这一对新人伴奏。
⑩重新回到天坛的人们,当然有欢乐聚会和尽情游玩的权利和心情,也包括谈情说爱、结婚。天坛,不再是祭坛,而是人们游乐的园林——但也不应该只有玩乐,或发思古之幽情,毕竟这是一个和天密切关联的地方。因为它是天坛。我们面对的是天,是古人所认为的比人道更高一层的天道。
⑪天坛重新开放之后,我们再次回到它的面前,它迎接我们的不是萧瑟的落叶飘零林涛呼啸,而是灿烂无比的鲜花怒放。它要以鲜花芬芳的方式,抚慰我们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中受伤的心;也要用鲜花簇拥的方式,刺激一下,或者是考验一下我们,看我们是否会迅速遗忘我们刚刚经历,其实还未曾过去的灾难。
⑫这一次我还专门去了成贞门,依然坐在成贞门西北侧画成贞门。因为我想起小寒那天,就是在这里遇到了那位清洁工,不知道他现在情况怎么样,回没回老家,或者回老家后是否又回到了天坛。我希望在这里还能碰见他。可惜,没有。成贞门依旧,北面的祈年殿依旧,南面的皇穹宇和圜丘依旧,却已经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
17.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断片:没有关联的、零碎的片段。
B.投桃报李:比喻深深地感谢。
C.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D.不动声色:形容平静、肃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坛六十记》贯穿作者重到天坛前后的经历,引发作者思考,是文章的线索。
B.第⑤段“今天的天坛于我们的特殊意义”指其提醒世人要心存敬畏,不可安为。
C.作者引用《美术馆》里的诗,其蕴含的寓意与天坛里生机勃勃的景象相呼应。
D.这篇文章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处挖掘宏旨要义,情感隽永,用语质朴自然。
19.文中两次写到作者画成贞门,这两处细节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0.作者重到天坛获得了哪些启示?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17.B项,“投桃报李:比喻深深地感谢”理解错误,投桃报李,意思是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在文中,“一位五十多岁的清洁工提着扫帚,走到我身边,好奇地看我画画,还特别称赞了我几句”“我便投桃报李和他闲聊”,“我”跟他闲聊是为了回应他的好感,是一种人之常情。“投桃报李”在这里并没有“深深地感谢”这层意思。
18.A项,“《天坛六十记》贯穿作者重到天坛前后的经历”分析错误,《天坛六十记》这本书的写作在2020年疫情发生前已经完成,文章提及《天坛六十记》是因为这本书的最后一节“六百个春天”中的叙述。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发作者思考的是“人与天坛的关系”。
19.第一处:画成贞门是作者的生活习惯,自然而然;记述我和清洁工的交谈,侧面描绘春节人们忙碌充实的场景,表现人们生活的平静,为后文作了铺垫。第二处:专门前往成贞门,画成贞门,回想清洁工,想要碰到他,与上文形成呼应;天坛建筑的“依旧”与“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形成对比,富有历史感,含蓄隽永,令人回味。
20.①在大自然和历史发展面前,人类非常渺小,应当心存敬畏,不可肆意妄为。②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生命总是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③人们应当深思灾难,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④对于痛苦的经历,人们不应轻轻遗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