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池,消逝的仙湖
①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
②摩诃池始建于隋朝,故址位于现天府广场至人民公园一带。582年,蜀王杨秀建府城,命人在城内取土,留下巨大土坑,雨水渐积,终成大湖。一位西域僧人见此湖而生感慨:“摩诃宫毗罗。”“摩诃”指大,“宫毗罗”为龙,此语谓湖大有龙,故当时人们将此湖命名为“摩诃池”。
③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唐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至摩诃池泛舟游览,宴饮聚会。杜甫寓居成都时,便是摩诃池的常客。五代时,摩诃池成为皇家宫廷后苑,被扩大至千余亩。彼时的花蕊夫人甚爱摩诃仙境,将其写入多首《宫词》。宋时,摩诃池重回民间,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滟,游人如织。“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陆游常在摩诃美景中流连忘返。
④《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唐代地方官韦皋,不仅喜爱摩诃池的风光,还对摩诃池进行了改造。韦皋将解玉溪之水引入摩诃池,他的继任者又将金水河与摩诃池相连,河湖水网得以贯通。以摩诃池为枢纽,成都城内的水路交通系统最终形成,并与城外的锦江相连。此后,城内城外,水路连通,水上运输日益成为成都工商业的主要运输方式。
⑤摩诃池还在战乱年代庇佑了一方百姓。唐咸通十一年,南诏国军队攻成都,城郊百姓入城避难。人口骤增,加上困守日久,致城内井水枯竭。《资治通鉴》载,百姓“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⑥可见,摩诃池不仅是甲,也是乙,还是丙。遗憾的是,自宋代起,摩诃池开始衰落,逐渐被填充,所余水面越来越小。明代,摩诃池仅在西南方向留下小块水面。清代,唯有金水河尚存。1914年,金水河被填充,摩诃池也就不复存在了。
⑦唉!当杭州人荡舟烟雨空濛的西湖,当无锡人沉醉烟波浩渺的太湖,当南京人流连人文荟萃的玄武湖,你应知道,成都人也曾拥有声名远播的仙湖——摩诃池!(改写自《成都简史》)
10.联系全文,在第六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
甲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一段与第三段分别引用了陆游的诗词,两处引用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4分)
12.如要在第一段末尾加上一句话,下面哪句更合适?请联系全文,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3分)
A.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骄傲:摩诃池,我们的仙湖!
B.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兴奋:摩诃池,它在哪儿呢?
C.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疑惑:摩诃池,咋没听过喃?
答
10.甲 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
乙 城内水路交通的枢纽
丙 战时的应急水源地
11.同:都表达了对摩诃池的赞美;使语言更有文采,增强可读性。
异:第一段的引用,引出说明对象摩诃池;第三段的引用,描绘摩诃池胜景,说明摩诃池曾是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
12.C。C句中的“疑惑”一词,说明今天大多数成都人对摩诃池一无所知,该句与后文全面介绍摩诃池的来历、功用、兴衰更匹配;同时与文章结尾作者的感慨形成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