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青青桑葚紫
许闻静
①周末去图书馆还书,在路口,眼睛突然被一篮紫黑色的东西撞了一下,它们躺在小贩 的担篮里,那么整齐而安静,却一下子触动了我记忆深处童年的风景。对,那是一篮桑葚。 在我们乡下,都一律都叫它桑枣。直到上中学我才知道桑枣的学名是桑葚,但在我们乡下却 没有人这样叫,因为那样叫起来一点儿也不亲!
②这话是翠翠对我说的。那时在乡下,桑枣树一般都栽在屋后的水塘边,从春天到夏天, 风越吹越暖,塘水碧绿,桑叶青青。那时我们也养蚕,等到蚕结茧,湾里的桑枣也熟了,由 紫变黑,透着油亮的光泽,经过时连空气中都透着一股甜味。有次去村后的河边放牛时,我 指着池塘旁的一排桑树对翠翠说,书上叫它们为“桑葚”,翠翠一脸茫然地问道:“为什么 这样叫?听起来怪怪的。”我便给她背诵刚学的语文课文,那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翠翠的眼 睛从明亮到暗淡,叹口气说:“我要是能上中学,也能知道这些新词了。”小学五年翠翠一 直坐在我的后面,她个头比我高,人也比我聪明,可惜因家境贫穷便辍学了。我便安慰她说: “不要紧的,我可以天天给你背课文,还能给你爬树摘桑枣吃呢!”听到这,她才笑了,脸 上露出两个酒窝来。
③每年到了五月,又是桑枣成熟的季节,夏初的风微微地吹拂,新生的桑叶翠绿欲滴, 轻轻摇摆,桑叶下面那一颗颗桑枣,我们都是看着它由青转红,由红变紫的。它们随着枝条 在风中微微颤动,很是诱人。那时家里都穷,哪能吃到水果呀?桑枣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最 好的选择。上学放学的路上,瞅个空,便飕飕爬到树梢,大快朵颐。
④那时吃桑枣往往是快乐和不安共存的。快乐的是家乡的桑枣籽粒饱满,汁多味甜,嚼 一粒满口生津。它的紫能把我们的指尖和嘴巴染得像深夜一样青蓝,在脸上和身上缀满胎记 一样的青紫,回家前总是用池塘里的水洗了又洗,生怕大人的责罚。每次我给翠翠摘桑枣吃 后,她的嘴全都是紫的,看起来真像化了妆一样,我便会围绕着她拍着手笑,她也不恼。
⑤后来我初中毕业去县城读高中,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拿几件换洗的衣物后便匆匆离 开,碰到翠翠的机会总是没有。只有到年底回家,才终于看到她。看见她笑吟吟的样子,觉 得比过去更增添了一份成熟的美,反倒是我有些腼腆起来。她说我长高了,长得比她还高, 她后悔自己读书太少,只好学做裁缝,有门手艺,好嫁人养家。她还说了很多话,我竟一句 也插不上嘴。
⑥记得也是高考前五月的一天,桑葚熟了的季节,翠翠陡然出现在我的学校里,见到她 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出落得越发标致了,头上还盘着高高的发髻,像朵五月的 轻云。她说她就要出嫁了,是来县城买东西的,顺便过来看看我。她还说了些什么我已经记 不住了,记得的只是直到她走了,我竟没有说一句祝福的话,抱着她留下的书包,看着她慢 慢走出了学校的大门。
⑦那是翠翠读书时用过的书包,那时她坐在我的后面,有时课间我就把头枕在她的书包 上,现在它已经又旧又小了,可我还是一眼认出了它。打开时,里面全是满满一书包紫红的 桑枣。
⑧陌上桑,陌上有桑,在城之北。陌上有桑,在川之东。陌上有桑,在院之南。翠翠走 了,她再也不会听我给她背诵课文了。
⑨这些也是后来听说的,翠翠出嫁后和男人一起去了广州打工,在一家制衣厂从流水线 上的普通一员提升到拉长的位置了。孩子却留在家让父母看管,有时过年回家,还能看见她 妈领着外孙女在水塘边洗衣洗菜,那小女孩长得水灵灵的,恍惚就是小时候的翠翠,她已经 学会叫我叔叔了。
⑩再后来,听说翠翠在县城里买了房子,父母在城里带孩子上学,她仍在广东打工。我 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她。今天在街道口看到叫卖的桑枣,又想起翠翠的模样,想起了桑枣的酸 甜,觉得“翠”字与“桑”字很相象,都是一棵树的模样,桑叶青青桑葚紫,她们站在村庄 边,仍共守着一份农耕的日子。(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首段写自己去图书馆时偶遇卖桑葚的小贩的情节,采用倒叙手法,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回忆“我”和翠翠的故事埋下伏笔。
B.文章第③段描写五月桑枣成熟时的景色,是白描,使回忆之景跃然纸上;同时,也表达出了“我”对乡下生活的热爱。
C.“我”看到翠翠的女儿,回想起翠翠年少的模样。表达出“我”对翠翠的怀念与祝福。同时翠翠的生活正如无数渴求美好的村民一样,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颂。
D.文章清新雅致,歌颂了“我”与翠翠的美好友情,但并没有将这种友情过于浪漫化,踏踏实实的日子,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8.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 分)
9.读者评价本文说:“清新柔美的文字里透着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睿智的哲思光芒。” 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6 分)
答
7. A(3 分)(A 项,全文采用顺叙顺序叙事,并非倒叙。)
8.①表面含意是翠翠离开了故乡,“我”也不会有机会为她朗诵课文了。(1 分)
②深层含意是我与翠翠人生的距离逐渐拉大,也很难再像以前那样一起了。(2 分)
③象征含意是人和人之间会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产生距离,暗示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之大。(3 分)
9.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文章以“我”的视角展现了“我”和翠翠间的故事,使文章更具真 实性,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我”的心情,便于抒发情感。
②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文章语言通俗易懂,新颖独到,真切深刻。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富 有诗意。
③以桑枣为线索。文章以桑葚即桑枣为题,又写自己因小贩所售卖的桑枣想到“我”与翠 翠的往事,使得文脉清晰,思路分明。(每点 2 分,若从叙事方式、叙事节奏、情节技 巧、内容主旨等方面回答,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