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阅读答案与翻译-辛弃疾

2019-01-29 10:03超越网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
①词人罢职闲居上饶,作此词时49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即位。
②椒盘:旧俗,正月初一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
③彩胜:即幡胜。宋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以为戏。
④整整:词人家中婢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蝶恋花”是词牌,“戊申”是干支纪年,“元日”指每年的立春之日,“席间作”指在宴席中写了这首词。
B.“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景象,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联想。
C.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节日里众人的欢乐而自己索然无味的描写,反衬出了词人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
D. “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的意思是花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
E.这首词写了作者从节日的喜到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到借问花期的恨,到花期已定的喜,到风雨无定的愁的复杂心理变化。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2分) E(3分)(A “元日”指正月初一;E项错在“喜”,这首词作者通篇只有忧愁感伤,没有欢喜快乐)
2.(1)对人生飘摇不定的感伤之情。花事盛衰,时光更替,词人数度宦海沉浮,多年被迫闲居,身不由己。(2分)
(2)对国事未来的忧虑之情。词人一生力主抗金,皇帝更替,期许朝廷改变偏安政策,春天花期已定的自然现象和国事风雨的“无凭准”使人难免忧虑。(2分)
(3)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大自然的节候推移、眼前江山破碎和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大业所构成的矛盾使作者忧心如焚。(2分)

译文
新的一年来临,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我不是不喜欢春天,而是那种生活早已成为的遥远回忆,往日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虽怨恨。
今年春未到时我就开始探询花期,但花期短暂,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应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简析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年)。当年正月初一恰逢立春之日,辛家的少男少女们欢乐异常,喜度春节。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力主抗金的辛弃疾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算起来他渡江归宋已经二十七个年头了,离被劾离官闲居也已五年余。南归二十七年来,辛弃疾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此时辛弃疾虽罢职闲退,却须臾不忘国事,为收复失地、祖国统一大业忧心如焚,因而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
词中将人们庆立春的热闹与诗人的忧伤形成对比,借春天花期未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事与人生未来的忧虑。全词通篇比兴深婉,含而不露,将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表达得十分深沉感人。
此词写了辛弃疾当时的一种感受,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