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临年四十以大理寺丞致仕,居吴兴城西。一日,浮屠晓容来谒,公欣然接之。是时,二子行中、久中秋赋不利,皆在侍下,公强使冠带而出。容一见行中,惊起贺曰:“后举状元也!老僧自此不复更阅人,往杭州六和寺求一小室寄迹,待科诏下,乃西游耳。”公初未之信。后三年春,久中偶至六和,容叩伯仲行期,久中告之,师曰:“某是日亦当离杭矣。”
是秋,二朱至京,舍开宝寺,容寓智海。相次行中预荐,明年省闱优等,唯殿试病作,不能执笔。是时,王氏之学①士人未多得,行中独记其《诗义》最详,因信笔写以答所问,极不如意。卷上,神宗爱之。行中日与同舍围棋,每拈子欲下,必骂曰:“贼秃!”盖恨容许之误也。未唱名前数日,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须臾,又至,且曰:“愿见朱先辈。”行中叱其仆曰:“此必省下欲出关者耳!”同舍曰:“事不可知,何惜一见?”行中乃出,士人附耳而语曰:“某乃梁御药门客,御药令奉报足下,卷子上已置在魁等,他日幸相记。”行中唯唯而入,再执棋子,手颤不能自持。
行中念容,独往智海,道梁氏之事。师喜甚,为命酒留款,且曰:“吾奉许固有素,只一人未见尔,当邀来同饮。”烛至,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师徐曰:“此子当唱第,先生能一留目否?”丐者曰:“尔云何?”师曰;“可冠多士否?”丐者摆头曰:“第二人。”师蹑行中足,使先起,密征其说,但曰:“偶数多。”
明日出门,遥见余行老亦入寺,师不觉拊髀惊叹,谓行中曰:“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及听胪传,行老果第一,行中次之。行中释褐了,往谢师,师劳之曰:“子诚福人,今日日辰,以法推之,魁天下者官不至侍从。”其后,行老止领郡而已。
(选自《泊宅编》,有删节)
【注】①王氏之学:王安石主持编著的《诗义》等书,因受皇帝信任,一度代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开宝寺 舍:住宿
B. 可冠多士否 冠:位居第一
C. 师蹑行中足 蹑:使……放轻
D. 子诚福人 诚:实在,的确
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仕:又作“致事”“致政”,即出仕为官。
B. 浮屠:又作“佛陀”,文中指和尚、出家人。
C. 伯仲:原指兄弟间排行的次第,文中指兄弟。
D.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旧时常作为交际用语。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B. 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C. 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D. 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
(2)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9. 从文章看,当时科考和官场有哪些不良现象?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
【参考答案】
5. C 6. A 7. D
8. (1)有一位读书人通报姓名求见,行中正在下棋,立即让人拒绝了他(把他打发走了)。
(2)和尚带着寺院廊下的一个乞丐进屋,一起喝了一斗多酒,没说一句话。
(3)攻打它(郑国)不能战胜,包围它也没有后继之师(增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9. 士子醉心功名;皇帝凭好恶取士;官场中的政治攀附。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蹑:踩。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A句中“即出仕为官”错,“致仕”的意思是退休。故选A。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首先根据句式结构和句意可知,“昨夕……”“今又……”时间上有承接关系,断句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排除BC。比较AC两句,短句断额区别主要在“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根据句意这句话的主语都是“吾”,如果在“人”前面断句,后一句的主语就变成“人”了。故选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通谒”通报姓名求见,“谒”拜见;“方”正;“棋”名词作动词,下棋;“遽”立即;“却”推辞,拒绝。第二句得分点:“引”领、带;“相与”一起;“饮酒斗余”定语后置句,翻译为“喝了一斗多酒”。第三句得分点:“克”战胜;“继”继续、连续;“其”语气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最后组织答案。题干要求分析当时科考和官场有哪些不良现象?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抓住“科考”“官场”两个限制词,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第二段,原文说“是时,二子行中、久中秋赋不利下”,意思是“当时,朱公的两个儿子行中、久中乡试失意奉”可见士子醉心功名;“行中乃出,士人附耳而语曰:‘某乃梁御药门客,御药令奉报足下,卷子上已置在魁等,他日幸相记。’”意思是“行中这才出去,来人附在他耳边说道:‘我是梁御医的门客,梁御药让我来敬告,您的卷子,皇上已放在第一等,以后希望记着我们’”可见皇帝凭好恶取士,官场中的政治攀附。
【点睛】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2.解官:辞去官职。如《宋史·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后汉书·李通传》: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①《后汉书·王龚传》: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汉书·疏广传》: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如《战国策·秦策三》: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新唐书·白居易传》:以刑部尚书致仕。
参考译文:
朱临在四十岁时以大理寺丞的身份辞官归家,居住在浙江吴兴城西侧。有一天,和尚晓容前来拜见,朱临很高兴地接待了晓容。当时,朱公的两个儿子行中、久中乡试失意,都在他身边侍奉,朱公强令他们穿上礼服出来见客。晓容一看到行中,惊讶地站起来祝贺说:“这是下一科的状元郎啊!老僧从此不再给别人看相了,到杭州六和寺找间屋子栖身,等科举的诏令颁布,就西游京师。”朱临起初不相信他。三年后的春天,久中偶然到六和寺去,晓容询问他们兄弟起程的日子,久中告诉了他,和尚说:“这一天我也该离开杭州了。”
这年秋天,朱家兄弟到了京城,住在开宝寺,晓容住在智海禅刹。接连考试,行中考中,第二年进士考试也列为优等,只是殿试时忽然生病,连拿笔都感到困难。当时,士子对王安石的学说大多还没抓到要领,只有行中对王安石阐述《诗经》意旨的观点记得最详熟,就随手写来以应答问题,但自己很不满意。答卷送上,神宗看了以后非常喜欢。行中天天跟住在一起的士子下围棋,每当拿起一个棋子要落盘的时候,必定骂声“贼和尚(秃驴)!”发榜宣布名次的前几天,有一位读书人通报姓名求见,行中正在下棋,立即让人拒绝了他(把他打发走了)。片刻,求见的人又来了,并且说:“希望见一见朱先辈。”行中责骂他的佣人说:“这一定是省试下第将要离开京师的人(想讨几文回家的盘缠)!”住在一起的人说:“天下事很难预料,何必吝惜见他一面?”行中这才出去,来人附在他耳边说道:“我是梁御医的门客,梁御药让我来敬告,您的卷子,皇上已放在第一等,以后希望记着我们。”行中连声答应着回到屋内,再拿棋子的时候,手直发抖,简直控制不住自己。
行中想起晓容,就独自前往智海禅刹,把梁氏报信的事说了。和尚非常高兴,为此让人摆下酒菜挽留款待他,并且说:“我奉献给你的预言本来就是有根据的,只是有一个人还没见过你,应该请来一起喝酒。”烛光闪烁而至,和尚带着寺院廊下的一个乞丐进屋,一起喝了一斗多酒,没说一句话。和尚慢声说道:“这位举子正当等待放榜的时候,先生能注目替他看一下相吗?”乞丐说:“你说怎样?”和尚说:“能够居士子之首当状元吗?”乞丐摇摇头说:“第二人。”和尚踩了一下行中的脚,示意他先离席,悄悄地探问这样说的理由,乞丐只是说:“双数多。”
第二天一出门,远远地看到余行老也到庙里来了,和尚不觉拍着大腿惊讶感叹,对行中说:“当初我看到你,以为天下的灵秀之气都在你身上了,不知竟还有这样一个人!昨晚听到双数多的说法,今天又见到这个人,这件事的结果就可以预知了。”等听殿试进士发榜唱名时,余行老果然是第一名,朱行中第二。行中进士及第授官后,去感谢和尚,和尚勉励他说:“你真是个有福的人,今天的天干地支,按照卦法推算,这一天中状元的人做不到接近皇帝的侍从官职。”余行老后来只是兼任个州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