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先孺人韩妣状阅读答案与解析-林云铭

2019-06-30 22:42超越网

先孺人韩妣状
林云铭①
①不孝云镶等,早岁多病。顺治己丑五月,先后以寒疾委顿。先孺人忽以是月抱沉疴,越七日见背,僮竖受先府君戒,匿不以闻。当弥留之际不能跪受教命,既而力疾号恸,晕绝床箦。
②谨按孺人出韩族,讳懿卿,世居闽之会城,外王父讳应清,以德量器识,见推乡阊。孺人少患河鱼之疾,久治不痊,有习唐举之术者,见而奇之曰:是女年十四,疾当瘳,且适名阀,能大其宗,可勿药也。如期果瘳。
③天启乙丑,当前妣陈孺人见背之后,归先府君,举不孝云镶、云铭二人,时府君方贫落。孺人欣然执爨。有时乏绝,不肯向人告贷升斗。日拮据女红以佐饘粥。夜分犹搰搰不眠,所御麄布襦裙,斡濯补缀,至敝不易,人问之,则曰:吾所安也。性谦谨耻衒其能,于人无所谯责。与府君处道山之麓,十有八年,环堵之外,人不闻其语声,凡里妇相过,即屠沽负贩之属靡不善遇之。常以府君刚直为忧,从容谏曰:君遇人多所诟厉,随不复记忆,恐人终不能忘情于君。窃为君危之。又晓诗书文义,不孝云镶等幼时不能就外传,皆从孺人点授章句,训勉俱有条理,稍长,府君延师教督,孺人复为减食治供,久而不怠。师闻之叹曰:有母如此,子有不成令名者哉。时不孝云镶等粗学为文,偶有得当,府君或持以夸客,孺人辄止之曰:君何为者?若他年二子明珠暗投,徒资人笑柄耳。人皆服其量。
④顺治丁亥七月,海寇入犯省城,孺人谋曰:贼固知其无能为,但彼众我寡,援兵一时未集,必有雎阳茶纸之祸。因悉出簪珥衣襦之属,售之得数锾易米密储复阁,越数月,城中米价果涌至十数倍,人饥相食,死者僵尸塞途。而吾家八口独无恙,迨戊子五月米甫尽而围解。其料事之审类如此。
⑤卒时四十一。辛丑与陈妣俱以单恩勅赠孺人。呜呼!孺人已矣,追思音容,而今远矣,敬其梗概以俟作者。
【注】林云铭与文中的云镶为兄弟关系。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谨按孺人出韩族 按:考查 B. 且适名阀 适:适合
C. 不肯向人告贷升斗 贷:借入 D. 子有不成令名者哉 令:美好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状:即“行状”,是请人撰写墓志铭时的逝者生平资料,后演变为传记的一种。
B. 府君:古时用于称太守或尊称其他官吏,但文中“府君”是对神的敬称。
C. 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年号创于汉武帝,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先孺人忽以是月抱沉疴,越七日见背,僮竖受先府君戒,匿不以闻。
⑵孺人辄止之曰:君何为者?若他年二子明珠暗投,徒资人笑柄耳。
9. 依据文章,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6. B
7. B
8. (1)母亲忽然在这个月染上重病,过了七天,竟去世离开了我们。书童被父亲告诫过,隐匿了消息没有让我们知道。
(2)母亲就制止父亲说:您为什么这样呢?假若以后两个孩子怀才不遇(虽然有才能,但没有被重用),就只会给人留下笑话了。
9. 性情、待人、持家、教子(相夫教子)、远见等方面。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适”,结合“能大其宗”等内容分析,译为出嫁。句意:并且会嫁到名门。故选B。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结合文本内容“当前妣陈孺人见背之后”“举不孝云镶、云铭二人”分析,此处指林云铭对其已故父亲的敬称。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先孺人”指的是母亲;“以”,介词,在;“是”,这;“见”,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背”,背弃;“匿”,隐匿;“以”,介词,让;“闻”,听说、知道。(2)“辄”,就;“之”,代词,父亲;“君何为者”(宾语前置句);“明珠暗投”,比喻珍贵的物品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亦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徒”,只;“资”,供给。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根据文中的事例进行概括。结合“性谦谨耻衒其能,于人无所谯责。与府君处道山之麓,十有八年,环堵之外,人不闻其语声,凡里妇相过,即屠沽负贩之属靡不善遇之”分析可知,其母亲韩氏性情温良谦和,待人平易慷慨。结合“又晓诗书文义,不孝云镶等幼时不能就外传,皆从孺人点授章句,训勉俱有条理,稍长,府君延师教督,孺人复为减食治供,久而不怠”分析可知,持家有度,教子有方。结合“时不孝云镶等粗学为文,偶有得当,府君或持以夸客……人皆服其量”“其料事之审类如此”分析可知,有着超乎常人的远见卓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