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B.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C.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D.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僇人”,指受刑戮的人,罪人。受过刑的人在国家没有地位,很难再为官。柳宗元此时左迁永州,故称自己为僇人。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分三甲,分别为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C.“经史百子”,“经”指各种经书,包括儒道释三家的经典著作。“史”指史学方面的史书。“百子”指诸子百家之学。
D.“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文体。写墓志铭一般称死者的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韩愈直接称柳宗元的字“子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贬官永州,柳宗元内心忧惧不安,为排解心中苦闷,有时借公务之暇,到永州各地游览,借山水排遣苦闷。
B.柳宗元才学出众,名声轰动,时人都敬慕他,想与他交往,那些权贵公卿也争着要他做自己的弟子,并一致推荐赞扬他。
C.柳宗元因得罪当权者,被贬出京城做刺史,还未到任,就又被贬至永州。在永州期间,他刻苦为学,专心诵读,诗文汪洋恣肆。
D.柳宗元在柳州推行政治教化,因治政有方,想方设法改变当地陋俗,制定严格教谕和禁令,所以深受百姓信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答
10.B
11.C
12.D
13.(1)认为凡是这个州有不同常态的山水,都被我享用过了,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独特。
(2)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份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个句子,然后通读全文,找到句子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粗通大意,再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画线句子的上文说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按约如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画线句子说的是柳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办法,帮助他们赎回子女,故“悉令赎归”应断在一起,指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排除A、D两项。
再比较B、C两项,“书”的宾语应为“其佣”,“令书其佣”的意思是“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故“令书其佣”后应断开,并且“则”在句中表顺承,“则”前应断开。排除C项。画线句子的大意为: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
故选B项。
11.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包括儒道释三家的经典著作”错误。“经”,就是指儒家的经典著作。
故选C项。
12.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想方设法改变当地陋俗”错误。原文说的是“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意思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可见他并没有想方设法改变当地风俗。
故选D项。
1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以为”,认为;“是”,这;“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有不同常态的山水;“有”,享用;“而”,却;“未始”,未曾;“怪特”,奇异独特。
(2)“下”,推行,下达;“其”,代词,这个;“于”,到;“比”,等到,到;“一岁”,一年;“免”,免除了奴婢身份;“者”,……的人;“且”,将近。
参考译文:
(一)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二)
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通达事理。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才能,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以后又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授集贤殿正字。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引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意气风发,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一致赞誉举荐他。
贞元十九年,他由蓝田县尉晋升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授礼部员外郎。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他被视为一党,照例被遣出京城做刺史。还未到任,又照例被贬为永州司马。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文笔或汪洋恣肆,或深厚凝练,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罢了。
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前往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按约如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份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衡山、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辞的人他们的文章都有很好的章法技巧。(《唐宋八大家》教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