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①,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②。朗谓邵曰:“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驻③,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④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
年二十二,太祖命其为司空掾吏,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有删改
【注释】①内外:内外的亲戚 ②温:地名,温县 ③驻:恐惧震惊 ④宄(guǐ):坏人。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监试者异之
朗谓邵曰
便要还家
仿佛若有光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朗之内外 具答之
B. 太祖命其为司空掾吏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 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D. 损年以求早成 以其境过清
1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15.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司马朗的性格特点。
【答案】12. 以……为异,对……感到奇异;告诉;同“邀”,邀请;隐隐约约。 13. C
14. ①田间小路,交错相同,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②(桃源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③轻慢别人父亲的人,也不会尊敬自己的父亲。
15. ①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可见他才思敏捷,能言善辩。②劝告李邵,可见他有远见有头脑。③治务宽惠,不行鞭杖,可见他宽厚仁慈。④“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节俭自律。
【解析】
【12题详解】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奇异。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3题详解】
C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都是连词,表转折。A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B前者“担任”,后者“对、向”。D前者目的连词“来”,后者“因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交通”:交错相通。“乃”:竟然。“无论”:不必说,更不用说。“慢”:轻慢。“亲”:父亲。
【15题详解】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等句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个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子。再如从“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等句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远见有头脑的人。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 司马朗九岁的时候,有人直呼他的父亲的字,他说:“轻慢别人父亲的人,也不会尊敬自己的父亲。”于是那人向他道歉。九岁时,司马朗经过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看他身材高达健壮,怀疑他虚报了年龄,就审问他。司马朗说:“我的内外亲戚,每代都长得高大健壮,我虽稚弱,却没有羡慕高官的风气,折损自己的年龄以求早成,这不是我的志向。”监考的人听罢认为他与众不同。
后来关东兵起,共讨董卓。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在野王,靠近山中险要地势,想迁往温县。司马朗劝阻,称敌人未到而先迁徙,会动摇民心导致动乱。李邵不听,山边的百姓果然动乱,有的向内迁徙,有的成为盗贼进行抢劫。
建安22年,司马朗被曹操辟为司空属官,又被任命为成皋令,因病离职,又复出任堂阳长。司马朗治理宽大仁厚,不施行鞭杖这类的刑法,而百姓也不违背法令。司马朗又升任兖州刺史,大力推行教化,被百姓称颂。司马朗虽在军旅,也经常粗衣恶食,为部下做出简朴的表率。建安22年,司马朗与夏侯敦、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去世,年仅四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