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陈平先事魏王咎,后归项羽,后降汉,汉三年,楚急攻汉,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汉王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将。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其明年,用其奇计策,卒灭楚。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牗候,其明年,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围以得开。孝惠帝六年,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孝文帝立,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为左丞相。居顷之,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承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
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居项之,絳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候。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B. 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岁一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C. 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D. 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1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牢:古代祭祀,牛、羊、猪三牲皆用称之为太牢。本文中指丰盛的食物。
B.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候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
C. 丞相:战国时置相,为百官之长。秦于武王二年(前309)始置左、右丞相。
D. 谥: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其专立的称号,仅有权势者才拥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足智多谋,能出奇计。楚军将汉王围困在荥阳城,陈平用计离间了楚方军心,狙杀范增;平城之围,也是因为他的计策,让受困的刘邦脱险。
B. 陈平治国有才,受到信任。汉六年,他被封为户牗候;孝惠帝六年,他被任命为左丞相孝文帝即位后,仍被任命为左丞相,后来又单独任丞相。
C. 陈平处事善变,善度时势。孝惠帝时,太后专权,要立吕家人为王,陈平假装听从,等到吕太后去世,他与太尉周勃合谋,最终诛灭了吕氏一党。
D. 陈平能言善辩,口才超人。孝文帝即位后,曾经咨询朝廷事务,当时位次第一的大臣周勃回答不了,而陈平应答自如,有理有据,孝文帝也称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2)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答案】
10. C 11. D 12. A
13. (1)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
(2)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这段话是说“孝文皇帝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孝文皇帝”“右丞相”“勃”“天下”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曰”是表对话的词语,其后要断开,即“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这就排除B项;划线句中“孝文皇帝”问周勃两个问题,一个是“天下一岁决狱几何”,一个是“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这两个问句的结构相似,这就排除D项,该项把第一个问题给断错了;“不知”是周勃的回答,而“问”的主语应是“孝文皇帝”,故应在“不知”和“问”之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仅有权势者才拥有”错误,“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如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如陶渊明的私谥为“靖节先生”,所以并非只有“有权势者”才能拥有。故选D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狙杀范增”错误,从文中来看,“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亚父范增并非是被狙杀,而是陈平使用离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范增怒而辞职,回乡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狙杀范增”属于无中生有。故选
A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善”,好;“孺子”,孩子,“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动词,做,“宰”,名词,分割祭肉的人;“善,陈孺子之为宰”也是主谓倒装句,应为“陈孺子之为宰善”;“使”,假使;“宰天下”中“宰”是动词,主宰;“如”,像。第二句中,“外”“内”,方位名词,对外,对内;“镇抚”,镇守安抚;“亲附”,爱护团结;“使”,让;“得”,能够;“任”,胜任;“其”,代词,他们的;“职”,职责;“焉”,句末语气词。
参考译文:
陈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陈平所居的乡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陈胜起兵后,陈平先投靠了魏王咎,后来又投靠了项羽,最后还是投降了刘邦。汉三年,楚军加紧进攻,切断了汉军的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汉王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项羽果然猜疑起来,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项王已经怀疑上钟离昧等人以后,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汉王备下丰盛的酒宴,命人端进。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禀告给项王。项王果然大大地怀疑起亚父。范增生气辞职,他回乡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陈平就与汉王从荥阳西门出城逃离。汉五年,汉王采用陈平的奇计妙策,最终灭掉楚国。汉六年,与陈平剖符,世代相传而不断绝,封为户牖侯。第二年,陈平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从高帝在代地攻打谋反的韩王信。匆忙行军到了平城,被匈奴围困,七天吃不上饭。高帝采用了陈平的妙计,才得以解围。孝惠帝六年,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太后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这件事。等到吕太后去世,陈平跟太尉周勃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孝文帝即位后,任命绛侯周勃为右丞相,位次名列第一;陈平为左丞相。过了一段时间,孝文皇帝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又是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君主所主管的是些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君主主管臣子!陛下不知我才智低劣,使我勉强担任宰相的职位。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于是称赞他回答得好。过了一段时间,绛侯周勃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独自担任整个丞相的职务。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去世,谥号为献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