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乃西入秦。至秦,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始皇三十四年,丞相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始皇可其议。
后,始皇没,二世立。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
李斯因上书言赵高之短曰:“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二世乃私告赵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所为。”于是二世曰:“以李斯属郎中令。”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夷三族。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B.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C.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D.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卿,即荀况,战国赵人,学宗儒术而言性恶,韩非、李斯等曾师事其门。
B.侯王,古代爵位公、侯、伯、子、男的一种,有时泛指诸侯。文中指前者。
C.囹圄,秦代监狱称为“囹圄”,后也指束缚、困难的意思,如“身陷囹圄”。
D.五刑,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指墨、劓、剕、宫、大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具有敏锐的眼光,他预知到六国国势衰弱,没有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来到秦国,秦始皇任命他为长史。
B.秦王拜李斯为客卿,为此,秦宗室大臣深感不安,建议秦王驱逐李斯。李斯写了《谏逐客书》,被秦王采纳。
C.为了维护秦朝统治,李斯建议秦始皇除去《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但保留医药卜筮种树等方面的书籍。
D.司马迁认为李斯受重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弥补皇帝过失,导致身败名裂,实为不忠。这和世俗的看法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2)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14.秦二世速亡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C
11.B
12.B
13.1)对可以用财物收买的诸侯中的名士,就多送财物结交;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杀掉他们。
(2)等到诸侯已经反叛,李斯这才想要直言劝谏,不也太晚了吗?
14.①法令严苛,反叛者众多;②赋税徭役无穷,天下叛乱纷起;③重用奸佞之人,不听忠谏。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古时候天下分散败乱,彼此之间互不服从,所以才诸侯并起,一般舆论都称道古代以否定当代,装点一些虚夸不实的文辞来扰乱社会的实际,人们都认为自己的一派学问最好,以否定皇帝的政策法令。
“散乱”是同义复合词,共同作谓语,不可断开,排除AB。
“语皆道古”的“语”作为本句的主语,不可断开;“所私学”作为所字结构,不可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D。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指前者”错,文中“自置为侯王”中“侯”指诸侯,指后者。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
B.“建议秦王驱逐李斯”错误,原文是“请一切逐客”,建议驱逐诸侯国所有客卿。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正常表述为“可以财下诸侯名士”;“遗”,赠送;“利剑”,名词作状语,用利剑。
(2)“畔”,反叛;“谏争”,直言劝谏;“争”,通“诤”;“末”,晚。
参考译文:
李斯于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到秦国去。到秦国之后,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诸侯中可以用财物收买的名士,就多送财物结交;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杀掉他们。
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谏逐客书》。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最终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书给皇帝说:“古时候天下分散败乱,彼此之间互不服从,所以才诸侯并起,一般舆论都称道古代以否定当代,装点一些虚夸不实的文辞来扰乱社会的实际,人们都认为自己的一派学问最好,以否定皇帝的政策法令。我请求把人们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都一概扫除干净。不在清除之列的,是医药、占卜、种植等类书籍。”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
后来,秦始皇死了,秦二世即位。当时的法令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群臣百姓人人自危,想反叛的人很多。二世又建造阿房宫,兵役劳役没完没了。于是从楚地征来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等人就起来造反,起兵于崤山以东,英雄豪杰蜂拥而起,自立为侯王,反叛秦朝,他们的军队一直攻到鸿门。李斯多次想找机会进谏,但二世不允许。
李斯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短处说:“赵高从前是卑贱的人,并不懂道理,贪得无厌,求利不止,地位权势仅次于陛下,但他追求地位和权势的欲望没有止境,所以我说是很危险的。”二世暗中把这些话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所忧虑的只有我赵高,我死之后,丞相就可以干想干的那些事了。”于是二世说:“就把李斯交给郎中令查办吧!”
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忠非其人。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不是胡搞么!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诸侯已经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不也太晚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