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长寿元年一月,丁卯,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阅读答案-《资治通鉴》

2022-03-28 21:46超越网

长寿元年一月,丁卯,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举人沈全交续之曰:“糊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为御史纪先知所擒,劾其诽谤朝政,请杖之朝堂,然后付法,太后笑曰:“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先知大惭。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辛亥,万年主簿徐坚上疏,以为:“窃见比有敕推按反者,令使者得实,即行斩决。人命至重,死不再生,万一怀枉,吞声赤族,岂不痛哉?臣望绝此处分,依法覆奏。法官之任,宜加简择,为百姓所称者,愿亲而任之;不允人望者,愿疏而退之。”太后任用酷吏诛唐宗室数百人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太后知其枉,复召为浑仪监丞。右补阙新郑朱敬则以太后本任威刑以禁异议,今既革命,众心已定,宜省刑尚宽,乃上疏,以为:“李斯相秦,用刻薄变诈以屠诸侯,不知易之以宽和,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汉高祖定天下,陆贾说之以礼义,传世十二,此知变之善也。伏愿览秦汉之得失,考时事之合宜,窒罗织之源,扫朋党之迹,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岂不乐哉!”太后善之。侍御史周矩上疏曰:“臣窃听舆议,皆称天下太平,何苦须反!岂被告者尽是英雄,欲求帝王邪?但不胜楚毒自诬耳。今满朝侧息不安,皆以为陛下朝与之密,夕与之仇,不可保也。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愿陛下缓刑用仁,天下幸甚!”太后采其言,制狱稍衰。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后任用酷吏/诛唐宗室数百人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
B.太后任用酷吏/诛唐宗室数百人/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
C.太后任用酷吏/诛唐宗室数百人/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
D.太后任用酷吏/诛唐宗室数百人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拾遗,唐代谏官,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补救人主言行的缺失。
B.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古代认为天子受天命称帝,以之称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
C.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
D.陛下,本意是台阶下,它是对帝王、诸侯的尊称。“陛”指台阶,亦专指宫殿的台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后为了笼络天下人心,把存抚使举荐的人一律任命为官,虽然不久就把其中一些不称职的官员罢免了,但仍遭到了一些人的讥讽嘲笑。
B.太后掌握着天下刑罚与奖赏的大权,既善于观察,有识人之能,又善于决断,有治事之才,所以天下的杰出之士竞相在她手下任职做事。
C.对于当时审决造反案的错误做法,万年县主簿徐坚上疏表示反对,他认为错误的做法应停止,法官的任命应该看是否受到了百姓的认可。
D.朱敬则的奏疏,把秦汉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突出了是否知变的不同结果,然后提出了应采纳的具体策略,以使天下老百姓都坦然而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
(2)窃见比有敕推按反者,令使者得实,即行斩决。
14.依据文意,简要分析“制狱稍衰”的原因。(3分)


10.C【解析】第二处应在“时”前断开,“时”是名词作状语,应在“告密者”前面。第四处应断在“问”后,“按问”是一个词,中间不宜断开。第七处应断在“善思”后面,不然“构陷”没有宾语。
11.D【解析】“陛下”不能用来指称“诸侯”。
12.A【解析】“虽然不久就把其中一些不称职的官员罢免了,但仍遭到了一些人的讥讽嘲笑”,时间不对。遭到了一些人讥讽嘲笑,是在刚任用那些人的时候,不包括罢免不称职官员的时候。
13.(1)只要(如果)你们这些人不是滥竽充数,何必忧虑人家的话!应该免了他的罪。(重要词语“但使”“恤”“释”各1分,句意1分。)
(2)我私下里见到近来有敕令要求推究审问造反的人,如果使者问出了实情,立即就执行斩决之刑。(重要词语“窃”“比”“按”各1分,句意1分。)
14.太后已经把反对势力消灭了很多,不太需要严酷政治了。朱敬则、周矩等人希望缓刑用仁的进谏,有理有据,太后予以采纳。改朝换代已经成功,众心已经安定。(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