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岳阳楼记(节选)
[宋] 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节选)
[宋]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吟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不可具状?
(4)公退之暇,被鹤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后天下之乐而乐 烟云竹树而已
B.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竹工破之
D.然则何时而乐耶 子声丁丁然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1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
答
11.(1)探求。
(2)指朝廷。
(3)全,都。
(4)同“披”,披着。
12.[解析] B A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B项,介词,因为。C项,助词,的;代词,代竹子。D项,代词,这样;助词,……的样子。
13.(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焚香静坐,排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14.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参考译文]
[乙] 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房屋的椽那么粗,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这样,因为竹子既便宜又省工。
黄冈子城的西北角,城墙坍塌了,草木丛生,一片荒芜,(我)就在这地方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相连接。(登上小楼)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平视江波,幽静辽远,(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这时在小楼上)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在小楼上)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这里)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棋,棋声叮叮悦耳;适宜投壶,箭声铮铮动听: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的帮助。
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我)披着鸟羽编织的大衣,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排除一切世俗的杂念,(这时)除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之地的美好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