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方君主的统称。周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依次有卿、士、大夫三级。
C.“伯、叔”,古代兄弟排行。伯指排行老大,叔指排行老三。亦有伯(孟)、仲、叔、季之说。
D.“王子”,帝王的儿子。嫡长子多会作为皇位继承人被立为太子,又称皇储或储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了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蔡国之间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就连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问题,虽然回答的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感到欣慰,许诺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②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5.结合全文看,孔子最后为什么能够脱身?
【答案】
1.A.“修”的宾语为“道”,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纲而纪之”“统而理之”句式对称,“而”表转折,和“不能为容”为一句,排除C项。
句意: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
故答案为:A。
2.B项,“国君之下依次有卿、士、大夫三级”错误。应该是“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故答案为:B。
3.D项,“许诺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错误。后半句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故答案为:D。
4.①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②赐啊,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
5.直接原因是子贡到楚国求救,楚王派人迎接孔子;根本原因是孔子博学多才,是个贤能的人,楚王早就想重用他,所以才会派人迎接他。
【附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停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就会胡作非为。”
子贡的神色也变了。孔子(对他)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而且能记住一切事物的人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通所有的事物。”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心,于是叫子路上前问话说:“《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回答)说:“是不是我们不够仁爱?别人还不相信我们。是不是我们还不够智慧?别人就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是这样的吗?仲由啊,如果仁者一定会得到别人信任,哪里会有伯夷、叔齐?如果智者一定能推行学说,哪里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子贡进见。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啊,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接纳。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显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