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文本一:及智宣子卒,智伯为政 文本二:臣光曰:智伯之亡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2-01-22 19:02超越网

文本一:
及智宣子卒,智伯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得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恒子,恒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恒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恒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垄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盂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三家分晋》)
文本二: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B.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C.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D、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谏,旧时指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即规谏、进谏。谏有直谏和讽谏两种方式,本文智国属于直谏。
B.邑,指众人聚居之地,即城市;也指大夫的采地。文中韩、赵、魏作为晋之大夫,拥有诸侯分封的采地。
C.骖乘,又作“参乘”,古人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骖乘在车右陪乘,保护尊者安全。
D.国、家,在古代把分封给卿大夫的封地叫做“国”;把分封给诸候的封地叫“家”。
12.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智伯狂妄自大,与人宴饮却戏弄对方。智国良言相劝,他却不听从,贪于得地,四处索要,得罪三家,反遭三家杀戮。
B.面对智伯的无理要求,魏桓子不愿给地,任章从骄敌纵人出发,力劝其给地,满足对方,以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
C.赵襄子遭遇三家的围攻,最终退守晋阳,两句“其谁与我”体现了他初步的民本思想,单凭这种民本思想就让他最终取得了胜利。
D.韩魏给地,赵不给,智伯大怒,兵围赵家,引水灌城。为迷惑骄纵的智伯,魏桓子、韩康子一人为其驾车,一人为其充当护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
(2)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
14.文本二中司马光认为智伯灭亡在于“才胜于德”,结合文本一分析智伯失德的具体表现。(3分)


10.B
11.D(“国”是诸侯的封地,“家”是卿大夫的封地。)
12.A(B项,张冠李戴。“以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是段规对韩康子说的话。C项,强加因果。“体现了他初步的民本思想,单凭这种民本思想让他最终取得了胜利”,赵襄子最后取得胜利还得益于和魏桓子、韩康子的合作,并非单凭“他初步的民本思想”。D项,曲解文意。魏桓子、韩康子这么做并不是“为迷惑骄纵的智伯”,而是害怕智伯,不得不为虎作依。)
13.(1)如今主公一次宴会就使他人的君主与他的辅臣受到侮辱,又不防备,说‘他们不敢发起灾祸’,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共4分。“耻”译为“使……受到侮辱”1分;“备”译为“防备”1分;“无乃”译为“恐怕……吧”1分;句意1分)
(2)搜刮民财使仓库充实,又由此引来战争使他们送命,难道谁能亲附我?(共4分。“浚”译为“搜刮”1分;“实”使动用法,“使…充实”1分;其:表反问语气,译成“难道”1分;句意1分)
14.①骄傲自大,戏弄韩康子,侮辱他的辅臣;②刚愎自用,不听智国的劝告;③贪财好利,向韩、魏等国索要土地;④好用武力,兴不义之师攻打赵国。(答对4点得3分,答对3点得2分,答对2点得1分,答对1点不得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等到智宣子去世,智伯治理政事,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宴饮。智伯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谋士段规。智国劝谏道:“主公没有防备,灾祸就一定会来!”智伯说:“灾祸要由我发起。我不发起灾祸,谁敢发起灾祸!”智国说:“如今主公一次宴会就使他人的君主与他的辅臣受到侮辱,又不防备,说‘他们不敢发起灾祸’,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智伯不听。
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段规说:“智伯贪财好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他就要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习惯于得到土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土地,别人不给,他一定会用武力对付别人,那么我们就能够免于灾祸,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韩康子说:“好主意。”派使臣向智伯献上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大喜。智伯果然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想给。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地向人索要土地,一定会引起诸位大夫的恐惧。我们给他土地,智伯一定会骄傲。智伯骄傲而轻视敌人,诸位大夫恐惧而互相团结。用互相团结的军队对付轻敌的智伯,智氏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主公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智氏,又何必单单让我们作为智伯的攻击目标呢!”魏桓子说:“很好。”也给了智伯一块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两处土地,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
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逃到哪里去呢?”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竭地修好城墙,又拼死为我守城,难道谁能亲附我?”随从又说:“邯郸城的仓库很充足。”赵襄子说:“搜刮民财使仓库充实,又由此引来战争使他们送命,难道谁能亲附我?还是投奔晋阳吧,那是先主掌管的地方。”于是逃往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用国人组成的军队包围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只差三个城版那么高没有被淹没。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其驾车,韩康子站在车右面护卫。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如今智伯率韩、魏围攻赵,赵灭亡,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二人也说:“我们心里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只怕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先泄露出去,那么大祸就会马上临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的耳朵,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于是两人就暗地里与张孟谈约定,为联手攻杀智氏约定日期,而后送他回城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掉了智伯军中守堤的官吏,掘堤放水冲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因为排除水患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分别从两侧杀入夹击智伯军,赵襄子率领士兵从正面进攻智伯军前队,大败智伯军,于是杀死智伯,将智氏一族全部杀死。
文本二:
臣司马光曰: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都称他们贤明,这就是看错了人的原因。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有德的人是令人敬畏的人,有才的人是让人喜爱的人;对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敬畏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难道仅仅是智瑶吗?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仔细思考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