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①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谤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临淄人主父偃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昔秦皇帝并吞战国,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徒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泰皇帝不听,递使蒙恬将兵攻胡,暴兵露师十有奈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及至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书奏,天子召见,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皆拜为郎中。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夸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今天下骚动,罢敞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注】①:大行,即大行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
B.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
C.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
D.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是古代皇帝的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如光武帝。
B.御史,先秦时期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秦以后,成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明清。
C.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
D夷狄,古代分别称中国北方、东方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行令王恢认为匈奴之所以敢对汉朝入侵劫掠,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应派兵攻打,武帝肯定了其说法。
B主父偃做事有理有据,先引用《司马法》中的话,再用秦皇帝、高皇帝不听劝谏而兵败之事,以劝谏汉武帝不要轻易对匈奴用兵。
C李斯、成进抓住匈奴作为游牧民族的特点劝谏秦皇帝不要攻打匈奴,秦皇帝不听,以致十余年后,秦兵也没能越过黄河北进。
D.匈奴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
(2)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答
10.A
11.D (东方少数民族为“夷”,北方少数民族为“狄”。)
12.C (劝谏秦皇帝不要攻打匈奴的是李斯,成进劝谏的是高皇帝。)
13.(1)匈奴人的习性,如同野兽一样聚集,又像飞鸟一样忽然分散,追赶他们像捕捉影子,现在凭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认为很危险。(“兽聚而鸟散”“搏”“危”各1分,大意2分。)
(2)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驿站车马赶往京城报告朝廷。(“城河上”介词结构后置、“驰传”、“闻”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郡马邑县的豪杰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说:“匈奴刚与汉朝和亲,亲近信任边民,可以用财宝引诱它前来,同时汉朝埋伏军队发动袭击,这是一条必胜无疑的良策。”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说:“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武帝听从了王恢的建议。汉武帝元朔元年秋季,匈奴两万名骑兵入侵汉朝。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名骑兵从雁门郡出击匈奴。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武帝。主父偃的上书中讲了九件事,其中八件事讲的律令方面的问题,一件是谏阻攻打匈奴。上书中说:“《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备战必然危险。’ 从前,秦始皇吞并六国后,追求胜利的欲望没有休止,又想攻打匈奴。李斯劝阻说:‘不可以这样做。匈奴人没有城郭可定居,没有储备的粮食可守,迁徙流动如鸟飞,很难制服他们。派军队轻装深入匈奴境内,粮食必然断绝;粮食随军而行,会因负重贻误战机。即使得到匈奴的土地,也不会为国家带来利益,俘获他们的百姓,也不能调教役使他们防守。’秦始皇不听劝告,就派蒙恬率军攻打匈奴,军队在外十多年,死亡的人数也数不清,却最终不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兵力不足,装备不齐吗?是因客观形势不允许啊。后来直到汉高祖平定天下,听说匈奴的部队聚集在代谷之外,想攻打他们。御史成进进言劝阻说:‘不可进攻匈奴。匈奴人的习性,如同野兽一样聚集,又像飞鸟一样忽然分散,追赶他们像捕捉影子,现在凭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认为很危险。’汉高祖不听他的劝告,果然发生平城被围的事件。”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志得意满,便想入非非,要威震海外,派蒙恬率兵北上攻打匈奴。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上吊于路旁树上,死者一个连着一个。等到秦皇帝驾崩,天下人纷纷反叛,秦朝最终国家灭亡,祭祀断绝,这就是穷兵黩武造成的祸害。” 奏书上呈汉武帝,武帝召见他们,问他们:“你们原来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晚我们才相见!”任命他们做了郎中。汉武帝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任骠骑将军,率领万名骑兵从陇西郡出发攻打匈奴。秋季,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当时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驿站车马赶往京城报告朝廷。浑邪王率部投降汉朝时,汉朝征发车辆两万乘来迎接。朝廷没有钱,向百姓借马。百姓有许多人把马隐藏起来,马不够用。武帝恼怒,打算杀了长安县令,右内史汲黯说:“这些匈奴背叛了他们的主子而投降汉朝,汉朝慢慢由沿途各县依次提供驿车传送他们就行了。何至于弄得天下动荡不安,使国家疲敝来服侍这些外族人呢?”武帝默然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