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后汉书·蔡邕传》(乙)今人俱以蔡邕哭董卓为非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1-08-21 09:49超越网

小明在复习《蔡邕听琴》时,想要进一步了解人物,于是查阅了《后汉书·蔡邕传》中的其它语段(甲文),并找到一段李贽评价蔡邕的话(乙文)。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甲)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①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②,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③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④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⑤,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乙)
今人俱以蔡邕哭董卓为非,是论固正矣。(A)然情有可原,事有足录,何也?(B)设有人受恩桀纣,在他人固为桀纣,在此人则尧舜也,何可概论也?(C)董卓诚为邕之知己,哭而报之,杀而残之,不为过也。(D)犹胜今之势盛则借其余润,势衰则掉臂⑥去之,甚至为操戈⑦,为下石,无所不至者。毕竟蔡为君子,而此辈则真小人也。
(李贽《汇评三国演义》)
注:①卓:董卓掌权时,曾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②黥首刖足:刻额染墨,截断双脚,是古代的酷刑。③伯喈:蔡邕,字伯喈。④神器:帝王的印玺,借指帝位、国家权力。⑤制作:这里指史书。⑥掉臂:甩动胳膊走开,表示不顾而去。⑦操戈:比喻互相敌对、攻击。
1.解释加点词。
(1)邕至门试潜听之 (2)邕陈辞谢
2.小明查阅古汉语词典时发现,“其”作副词用时有若干不同的意思。请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选择合适的义项。
(1)王公其不长世乎?
(2)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其(副词):
A.表示揣测语气,可以解释为“大概”。
B.表示祈使语气,可以解释为“一定”。
C.表示反问语气,可以解释为“难道”。
D.表示强调语气,可以解释为“真是”。
3.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比往而酒以酣焉 B.遂反。僮仆告主人曰
C.吾心耸然 D.即收付廷尉治罪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 此足以当之矣
B.以乐召我而有杀心 欲止而不及
C.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为一代大典
D.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善人,国之纪也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2)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6.从甲文看,蔡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7.分析甲文中三处划曲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8.乙文中原有一句“士各为知己者死”。它最合适的位置是文中的(________)处。
9.乙文划线句描写了一系列动作,生动传神,请对此加以赏析。
10.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甲文善用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与立场,生动地展现出误会或冲突。
B.从王允回答太尉的话看,他认为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的决定是错误的。
C.乙文在表明不同观点前先说“是论固正矣”,这样使立论更为公允。
D.乙文中加点的“此辈”指的是包括王允在内的一些人。
11.甲文中的太尉和乙文的作者李贽都在为蔡邕“辩护”,他们的辩护角度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说明。


1.(1)偷偷地,暗中 (2)谢罪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能力。
(1)“邕至门试潜听之”的意思是“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所以“潜”的意思是“偷偷地,暗中”。
(2)“邕陈辞谢”的意思是“蔡邕上书谢罪”,所以“谢”的意思是“谢罪”。
2.(1)A (2)C
(1)“王公其不长世乎”意思是“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其”,表示揣测语气,大概。
故选A。
(2)“灭纪废典,其能久乎”意思是“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其”,表示反问语气,难道。
故选C。
3.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中通假字判断理解能力。
A项,“以”通“已”,已经;
B项,“反”通“返”,返回;
C项,“耸”通“悚”,害怕,恐惧,这里指紧张;
D项,没有通假字。
故选D。
4.B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
A项,以:介词,用/以:连词,来;
B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而:连词,表转折,却;
C项,为:介词,因为/为:动词,写成,成为;
D项,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助词,的。
故选B。
5.(1)我刚才弹拨琴弦时,看到螳螂正对着一只鸣叫着的蝉,……这难道是表现在声音中的杀心吗?
(2)而且(蔡邕)向来以忠孝著称,所犯的罪也没有事实依据,杀了他恐怕会让民众失望吧?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
(1)句中,“向”,刚才;“鼓”,名词作动词,弹奏;“方向”,正对着;“鸣蝉”,鸣叫的蝉;“岂”,难道;“杀心而形于声者”,定语后置,表现在声音中的杀心;“形”,动词,表现。
(2)句中,翻译时要补齐主语“蔡邕”;“素”,向来,平素;“著”,著称;“所坐”,所犯的罪;“无实”,指没有事实依据;“无乃……乎”,固定结构,恐怕……吧。
6. 精通音律/博学多才 重情重义 忠孝两全
7.三处划曲线的句子分别写了蔡邕被乡人推重、蔡邕下狱后士大夫同情施救、蔡邕死后官宦儒生感伤流泪,侧面表现出蔡邕才学卓著、人品高尚,使其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8.B
9.乙文划线句用“掉臂”“操戈”“下石”等极具画面感的动作,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势利小人见所依附者势衰后不顾而去、敌对攻击的丑态,极具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鄙夷之情。
10.D项,“乙文中加点的‘此辈’指的是包括王允在内的一些人”说法错误,结合语境,可知“此辈”指的是“今之……者”,是针对当时的势利小人而言的,且王允并不与蔡邕构成对比。
11.太尉从蔡邕的才学人品的角度辩护,认为蔡邕博学多才,可以续写汉史;李贽从蔡邕哭董卓行为本质的角度进行辩护,认为蔡邕哭董卓是出于对知己者的感念,情有可原。


参考译文:

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称为杀心了!”
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王允说:“从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结果使得他所作的诽谤汉朝的《史记》流传后世。如今国运衰弱,边境的战火不断,不能让奸佞之臣在年幼的君主身边撰写史书,这既无益于皇帝的圣德,还会使我们这些人受到(蔡邕)的诽谤和讥讽。”太尉退出来对人说:“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终年六十一岁。官员学者没有不为此而流泪的。

现在的人都认为蔡邕哭董卓是错误的,这种说服法固然是正确的。但是按情理,有可原谅的地方。事情值得记载,为什么呢?人们各自为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而死。假如有人从桀纣哪里受到了恩惠,在其他人哪里桀纣固然是桀纣,在这个人哪里桀纣则是尧舜,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董卓确实是蔡邕的知己,为他哭泣,怀念他,(如果是蔡邕的仇人),杀害他,迫害他,都不为过。(蔡邕的行为)还是强过那些在别人势力强盛的时候就去借助人家恩泽,在别人势力衰退的时候就甩动胳膊转头离开,甚至成为互相敌对、攻击,落井下石,没有什么不做不到的(势利小人)。毕竟蔡邕是君子,而这类人才是真正的小人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