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谈谈你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2021-07-20 10:15超越网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智伯知我            知:了解
B.委质而臣事襄子        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C.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足:满足
D.焉以致报雠之意        致:表达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B.中挟匕首,欲以为刺襄子
    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C.左右欲诛之                         D.乃为所欲,顾不易邪
    既去,顷之                               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
B.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样对待他。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15.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5分)


【11】C  “寡人赦子,亦已足矣”的“足”,足够
【12】B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项,转折/顺承;
B项,都是介词,用;
C项,代词,他/调节音节,无意义;
D项,再/于是。
【13】D 原文没有“为报答”赵襄子的意思
【14】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有为名节献身的大义。
【15】优秀答案事例:
1、豫让的前两位主人待他普通,而智伯了解他,赏识他重用他,是他的知己,因此他甘愿为智伯报仇而死,是义的表现。女子为使自己愉悦的人装扮。生活中,知己、伯乐难求,这句话表达了一旦遇到知己,一定要倍加珍惜,遵从自己心中大义的思想
2.本义是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人为欣赏自己容貌的人而妆扮。本文中豫让为给将自己当作知己的智伯报仇。也为了义,不借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可见对知己的重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文人因失去知己而颓废沮丧最后乃至死亡,女性也都为了欣赏自己的人而打扮,可见知己对彼此的重要性与影响。他们互相欣赏,乃至献出彼此生命。
3、我认为此句本意是:人为知己赴汤蹈火,女人为赏识自己的人而精心妆容,这表达了人对于知遇之恩的一种报答和忠诚。文中豫让虽能力不足,却穷其余生来为知己者智伯报仇。现实中有的公司中的员工不论在公司快要破产时还是市场不振时都默默相陪,因为老板十分里用他,要“报恩”,这也是人最基本的感恩之道。
4、士为了了解自己的人死,女为了取悦自己的人美容。文中‘豫让为给懂他的智伯报仇,宁愿付出生命恰证明了这点。生活中,也有人愿意为“知己”两肋插刀,女士也为心爱的人而美化自己。如古代妃子对帝王也是如此。因此我认为,人总是愿意为了解、爱自己的人付出最多,展现最好的一面。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侍奉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感于他的大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伏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