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邓艾进至阴平,简选精锐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邓艾奇兵度而平》

2022-06-19 11:03超越网

邓艾进至阴平,简选精锐,欲与诸葛绪自江油趣成都。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引军向白水,与钟会合。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征还,军悉属会。姜维列营守险,会攻之不能克,粮道险远,欲引还。艾上言:“贼已摧折,宜遂乘之。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毡自襄,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诸葛瞻督诸军拒艾,至涪,停住不进。尚书郎黄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入平地,瞻不从。艾遂长驱而前,击破瞻前锋,瞻退住绵竹。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战不利,并引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更战,大破,斩瞻与崇。汉人不意魏兵卒至,百姓扰扰,皆迸山泽,不可禁制。汉主刘禅使群臣会议,或以为蜀吴本为与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光禄大夫谯周以为:“治政不殊,魏能并吴明矣,等为称臣,再辱之耻何与一辱!”汉主乃遣侍中张绍等奉玺绶以降于艾。汉主之子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将及,为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汉主不听,谌哭于昭烈之庙。张绍等见邓艾于雒,艾大喜,报书褒纳。汉主遣太仆蒋显别敕姜维使降会,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于艾。汉主率太子诸王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持节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检御将士,无得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依邓禹故事,承制拜汉主行骠骑将军。
(节选自《资治通鉴·邓艾奇兵度而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B.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C.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D.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吴,指三国时期与曹魏集团鼎足而立的另外两大政权集团,他们曾联合抗魏。文中邓艾、钟会是魏名将,姜维、诸葛瞻是蜀将领。
B.昭烈,文中指先帝刘备的庙号。庙号与谥号不同,庙号起源于商朝,用于太庙祭祀;谥号起源于周朝,用于盖棺定论,评价人物生平。
C.面缚舆榇,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而向胜利者;舆榇,指把棺材装在车上;二者皆表示自明有罪,放弃抵抗。
D.行,指兼任官职。古代表示这个意义的词语还有兼、领、带和判。文中“行骠骑将军”为汉主刘禅投降魏国后,魏国赐予他的官职名。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会攻打姜维,久攻不下,想要回撤,这时邓义主动献计献策,主张出奇兵冲击西蜀腹地涪城,使剑阁守军顾此失彼。
B.邓艾率领军队进攻阴平,先是精简部队,挑选精锐;其后与士兵一起逢山凿路,架设栈道,攀援树木,快速到达江油。
C.尚书郎黄崇曾多次劝说诸葛瞻快速占据险要之地,但诸葛瞻没有听取其建议,坐失良机,只能退往绵竹,最终兵败身死。
D.魏兵突至,蜀国老百姓惊恐慌张,四处逃窜,不能禁止。这时刘禅父子主张不一,群臣意见相左,最终君臣出蜀降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绪以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引军与钟会合。
(2)治政不殊,魏并吴明矣,等为称臣,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10.D(句意:如果从阴平出发经由偏僻的小路经过蜀汉的德阳亭奔赴涪城,那么过剑阁西面有一百里,距离成都有三百多里,我们突袭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腹地,会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剑阁的守军一定撤军奔赴涪城(指回救涪城),那么钟会可以沿大路(两车并行,指沿大路)前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撤回,那么接应涪城的士兵就少了。“剑阁西”作“出”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还赴”是“必还赴涪”作“剑阁之守”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
11.B(B项“庙号”错。昭烈是刘备的谥号,他的庙号是烈祖。)
12.B(B项“精简部队”错误。原文“简选精锐”指挑选精锐部队。)
13.(1)诸葛绪认为应该接受节制调度的命令拦截姜维,向西奔赴成都不是原本的诏命,于是率领军队和钟会会合。
得分点:①“以”,认为;②“邀”拦截,拦击,堵截;③“本诏”,原本的诏命;④“引”,率领。以上每点1分,4分;句意1分,共5分。
(2)治理政务没有什么不同,魏国能吞并吴国很明显了,同样是自称臣子(向对方屈服),与两次受辱之耻相比,受一次耻辱怎么样?
得分点:①“殊”,不同;②“等”,同样;③“再”,两次;④“何与”,与……比起来怎么样。以上每点1分,4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邓艾进军到达阴平,挑选精锐部队,想要与诸葛绪从江油奔赴成都。诸葛绪认为应该接受节制调度的命令拦截姜维,向西奔赴成都不是原本的诏命,于是率领军队和钟会会合。钟会想要独揽军权,秘密禀告诸葛绪畏惧懦弱不敢前进,用囚车押送诸葛绪回(京城),诸葛绪的大军都隶属了钟会。姜维设列营垒、据守险要之地,钟会进攻不能取胜,(加上)运粮的道路险峻遥远,(就)想要撤兵回去。邓艾上书进言:“敌兵已经大受打击,就应该乘胜追击。如果从阴平出发经由偏僻的小路经过蜀汉的德阳亭奔赴涪城,那么过剑阁西面有一百里,距离成都有三百多里,我们突袭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腹地,会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剑阁的守军一定撤军奔赴涪城(指回救涪城),那么钟会可以沿大路(两车并行,指沿大路)前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撤回,那么接应涪城的士兵就少了。”于是邓艾军队凿通山路,架桥建道(指架设栈道)。大山高峻山谷深邃,粮食运输将要匮乏,濒临危险。(这时)邓艾(就)用毡毯裹住自己,推动翻转着滚下山来;将领士兵都攀缘着杨木、崖壁,像鱼游一样前后相续前进。邓艾首先登山到达江油,蜀国守将马邈投降了他。(蜀将领)诸葛瞻率领各军抵御邓艾,到了涪城,停下驻军不再前进。尚书郎黄崇多次劝说诸葛瞻应迅速前进占据险要地势,不要让敌人进入平坦之地,诸葛瞻没有听取。于是邓艾长距离不停顿地快速前进,击败了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退兵前往绵竹。邓艾派他儿子惠唐亭侯邓忠等人攻打诸葛瞻的右翼,派司马师纂等人攻打他的左翼。邓忠与司马师纂战斗不利,都撤军回来,说:“我们不能攻破敌兵!”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的区别,(就)在这一次行动,有什么不能!”邓忠、司马师纂又(率领军队和诸葛瞻)再战,大败诸葛瞻的军队,斩杀了诸葛瞻和黄崇。蜀汉人没想到魏兵突然到来,百姓们惊恐万状,都逃往山林大泽,不能制止。汉主刘禅让群臣会合商议,有人认为蜀国、吴国本来是结交的国家,应该投奔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极为险峻陡峭,容易防守。光禄大夫谯周(却)认为:“治理政务没有什么不同,魏国能吞并吴国很明显了,同样是自称臣子(向对方屈服),与两次受辱之耻相比,受一次耻辱怎么样?”于是汉主刘禅派侍中张绍等人拿着玺绶来向邓艾投降。汉主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愤怒地说:“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理亏力竭,那么灾祸、败亡就要到了,应当父子君臣与敌人决一死战,共同为国家而死,这样(在九泉之下)见到先帝才行,为什么要投降呢!”汉主刘禅不听从。刘谌在昭烈帝刘备的宗庙哭告。张绍等人在雒县见到邓艾,邓艾非常高兴,写信(让朝廷)褒扬、接纳蜀汉降臣。汉主刘禅派遣太仆蒋显另外命令姜维,让他投降钟会,又派尚书郎李虎给邓艾送去士人平民的户藉簿。汉主刘禅率领太子、各位王侯反绑着手,拉着棺木走到邓艾的军营前。邓艾拿着符节解开他们绑缚的绳子,焚烧了棺木,请他们进军营相见;约束管制将士,(让他们)不能虏掠百姓,安抚接纳投降归附的百姓,让他们恢复原来的产业;依照(东汉初年)邓禹的旧例,秉承皇帝旨意授予汉主刘禅行骠骑将军的官职。

相关文章